詞條 葶藶草顆粒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葶藶草顆粒

中藥部頒標準別名/通用名腸炎幹糖漿拼音名TinglicaoKeli標準編號WS3-B-2240-96本品爲葶藶草製成的顆粒。製法取葶藶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爲1.35~1.40(60℃±5℃)的清膏,另取香蕉油香精1g,用乙醇適量溶解。取清膏142g、澱粉195g,製成顆粒,乾燥,噴加香蕉油香精乙醇溶液,即得。性狀本品爲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檢查應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C)。功能與主治清熱止瀉。用於腸炎、腹瀉、紅白痢疾。用法與用量沖服,一次15g,一日2次,兒童酌減。規格每袋裝15g貯藏密封。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