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第二大竹瀝湯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第二大竹瀝湯

竹瀝1鬥4升,獨活2兩,芍藥2兩,防風2兩,茵芋2兩,甘草2兩,白朮2兩,葛根2兩,細辛2兩,黃芩2兩,芎2兩,桂心1兩,防己1兩,人蔘1兩,石膏1兩,麻黃1兩,生薑3兩,茯苓3兩,烏頭1枚。腳氣。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緩縱,偏痹攣急,風經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上(口父)咀。以竹瀝煮取4升。分6服。《千金方衍義》:其第二方乃以烏頭代附子,生薑代乾薑;蓋烏頭辛烈,祛風之力迅於附子,生薑性暴,開痰之功速於乾薑,即二味之變通;又於《古今錄驗》續命方中採取人蔘、石膏、芎三味,以人蔘助麻黃、烏頭,力開痹着;石膏佐黃芩、竹瀝、滌除旺氣;越婢全方,但少大棗一味;並採小續命中芍藥佐芎入血搜風,復採《金匱》防己茯苓湯中茯苓,佐桂心逐溼安中土;《千金》防已湯全在其中,但不用苦酒煎服;更採倉公當歸湯中獨活,專祛下部風溼;且參茵芋一味,專通關節拘攣,性味雖劣,《外臺》、《千金》恆用之,惜乎近世藥肆罕得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