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迪厄拉富瓦病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迪厄拉富瓦病

迪厄拉富瓦病(Dieulafoy’sdisease)又稱Dieulafoy病變(Dieulafoy’slesion),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至今尚無一個確切的定義,病變是突露於胃腸道腔內活動出血的或黏附血塊的動脈,動脈周圍無潰瘍形成這一特徵已成爲多數學者共識。迪厄拉富瓦病可以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以近端胃最多見。1898年,Dieulafoy最早報道了3例因胃動脈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的患者,並認爲病竈是胃黏膜淺表性潰瘍引起胃動脈破裂,出血中斷了病變的進一步發展。此後,Dieulafoy的名字與胃黏膜下動脈破裂出血聯繫在一起。早期由於對該病的病理性質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獻報道中所用名稱不一,如Dieulafoy血管畸形、Dieulafoy胃黏膜糜爛、淺表性潰瘍、胃黏膜下恆徑動脈破裂出血、胃黏膜下動脈硬化、黏膜下動脈畸形、曲張性動脈瘤、胃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特殊位置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