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狀血管瘤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叢狀血管瘤病罕見。1976年由Wilson首先報告,因毛細血管形成多個小的突起,故名叢狀血管瘤。 主要發生於青年人,也可出生即有,好發於頸部和軀幹上部,其特點是緩慢擴展的紅色斑疹和斑塊,常伴有深在皮下結節,有灼病例損害緩慢擴大,最終大部分軀幹和頸部均受累。

疾病描述

叢狀血管瘤病罕見。1976年由Wilson首先報告,因毛細血管形成多個小的突起,故名叢狀血管瘤。

症狀體徵

主要發生於青年人,也可出生即有,好發於頸部和軀幹上部,其特點是緩慢擴展的紅色斑疹和斑塊,常伴有深在皮下結節,有灼病例損害緩慢擴大,最終大部分軀幹和頸部均受累。

病理生理

真皮內可見散在分佈、界限清楚的血管瘤樣聚集。有的聚集體細長,稱爲叢,有的則由大的圓形或不規則形小葉構成。聚集體由含有血液的毛細血管緊密排列而成,其中可見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管腔。具有內皮細胞和周皮細胞,這些細胞無不典型性。

診斷檢查

根據臨牀和病理變化診斷不難。

相關出處

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