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吹耳法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吹耳法

耳內吹粉法,簡稱吹耳法,是用管狀物品將藥散吹入耳內,以治療耳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本法最早流傳於民間,清代吳尚先蒐集、總結民間的外治經驗,在他所編著的外治專著《理瀹駢文》中,就收載了數首吹耳方,治療聤耳、耳定、耳血等病證,爲我們今天研究應用此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耳內吹粉法具有清熱解毒、收斂幹水等作用。對外耳及中耳炎有一定的療效。操作方法吹藥前先清洗外耳道,然後用紙筒或細竹管或噴粉器,將藥散吹入耳內,每日吹3~4次,每次吹少許。主治病症耳鳴、耳聾冰片散(《中醫簡易外治法》鮮黃花魚的魚魷石10塊,冰片1g,將上藥共研極細粉,過篩,貯瓶密封。用時將藥粉少許,放在細竹管一端,或放在細紙卷的一頭,將有藥的一端對準耳孔,輕輕吹進耳內。功能清火通竅。主治實證耳聾耳鳴。耳瘡1.碧玉散(《中國民間療法》)硼酸9g,冰片O.9g,膽礬0.9g,共研細末,吹耳。每日1~2次,7~14日爲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風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