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硫氧嘧啶 2014年11月24日修訂版

BY wangyuan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丙硫氧嘧啶說明書

藥品名稱

丙硫氧嘧啶

英文名稱

Propylthiouracil

別名

丙基硫氧嘧啶;丙賽優;普洛德;Propycil;Propyl-thyracil;Prothyran;Tiotil

分類

內分泌系統藥物 > 甲狀腺疾病用藥

劑型

片劑:每片50mg,100mg。

丙硫氧嘧啶的藥理作用

爲抗甲狀腺藥,能抑制過氧化酶系統,使被攝入甲狀腺細胞內的碘化物不能氧化成活性碘,從而阻斷了甲狀腺內的酪氨酸碘化酪氨酸的縮合,抑制了甲狀腺素的合成。另外,在甲狀腺外丙硫氧嘧啶抑制T4轉化成T3,使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得到緩解。由於不能直接對抗甲狀腺激素,須待已生成的甲狀腺激素耗竭後才能產生療效,故作用較慢。

丙硫氧嘧啶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後吸收迅速,血漿藥物濃度達峯時間爲1~2h,血漿蛋白結合率爲75%~80%,血漿半衰期爲1~2h。體內藥物主要濃集在甲狀腺中,因而其作用時間要比半衰期預測的長,在甲狀腺內的藥物比血漿中藥物消除慢一些。藥物在肝臟代謝,24h內有大部分(83%)由尿液中排出,其中有佔給藥劑量50%的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和大於2%的爲原形藥物。可以透過胎盤,在母乳中有分泌。肝腎功能不全者消除減慢。

丙硫氧嘧啶的適應證

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手術前準備或放射性碘治療做準備,甲狀腺危象等。

丙硫氧嘧啶的禁忌證

1.結節性甲狀腺腫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甲狀腺癌患者禁用。

2.對丙硫氧嘧啶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孕婦及哺乳婦女慎用。

2.服用丙硫氧嘧啶的患者須密切監護,一旦出現發熱、流涕、白細胞缺乏、皮疹、剝脫性皮炎、過敏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藥,並應定期查血常規。

3.應用過量,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應立即停藥並進行檢查。

4.丙硫氧嘧啶在毒性甲狀腺腫術前準備期間,應停藥改用碘劑。偶見出血或凝血酶原缺乏,可給予維生素K製劑。

丙硫氧嘧啶的不良反應

有3%~12%的用藥者發生不良反應,常見有皮疹、蕁麻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關節痛、肌肉痛、厭食、紅斑、脫髮、頭痛、嗜睡、神經炎、水腫、涎腺及淋巴結腫大、肝功障礙、血小板減少、藥物熱、類似狼瘡綜合徵等,甚至發生黃疸、中毒性肝炎。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症的發生率爲0.3%~0.6%,多在用藥2~3個月內出現,其前驅症狀爲發熱、喉痛、皮疹、肌痛、虛弱、感染等,發展迅速,可致死須警惕。

丙硫氧嘧啶的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初始劑量爲每天0.3~0.6g,分3次服或每天1次。嚴重的甲狀腺功能亢進、重度甲狀腺腫大可加大劑量,如爲初患病者則初始劑量可爲每天0.6~0.9g。甲狀腺功能在1~2個月內恢復正常後,改爲維持量,通常爲每天50~300mg。治療需維持6~24個月。

2.兒童:6~10歲起始劑量爲每天50~150mg,10歲以上每天0.15~0.3g。維持量視病情反應而定。

藥物相互作用

磺磺胺類、對氨基水楊酸、保泰松、巴比妥類、酚妥拉明、妥拉唑啉、維生素B12、磺酰脲類等都有抑制甲狀腺功能和引起甲狀腺腫大的作用,聯合應用雙香豆素類抗凝藥物易致出血傾向,故合用丙硫氧嘧啶對須注意。

專家點評

國內報道,對29例甲亢者一次口服丙硫氧嘧啶0.2g後血漿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急性變化,及15例患者每天3次,每次0.1g,連續4周後血漿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慢性變化,以甲巰咪唑相當劑量爲對照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頓服丙硫氧嘧啶可明顯抑制甲亢患者T3在外圍組織的形成,4h血清T3絕對值僅相當於服甲巰咪唑組T3濃度的70.9%,並於6h作用消失。因而在甲亢危象時丙硫氧嘧啶治療優於甲巰咪唑,能迅速起作用,可作爲甲亢危象時首選藥物。比較兩藥的慢性作用,包括臨牀的改善、血清T3、T4濃度的下降,兩組均有顯著療效而無明顯差別。丙硫氧嘧嘧啶是目前治療甲亢的首選藥物,尤其是用在甲狀腺危象,老年人、小兒、孕期和哺乳期的甲亢患者。此藥作用快,療效肯定,治療效果明顯。用藥過程中,少數患者出現粒細胞減少,藥疹等不良反應,有個別患者出現嚴重的粒細胞減少,被迫停藥,這在國產的丙硫氧嘧嘧啶較多見,進口的丙硫氧嘧嘧啶很少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藥疹多爲斑丘疹,極少出現剝脫性皮炎,肝腎功能損害很少見,丙硫氧嘧嘧啶的不良反應稍少於甲巰咪唑。但個體反應不同,療效及不良反應也不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