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應原 2010年03月0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變應原指能夠誘發變態反應的物質。實際上在哮喘、枯草熱、蕁麻疹等疾病使用這個名稱時主要是指能夠誘發變應性過敏症的抗原而言。自然界中成爲變應原的物質是很多的,諸如花粉、室內塵埃、各種食物或藥品等。與這些抗原起反應的物質以前對其本質是不瞭解的,一直沿用反應素(reagin)的名稱。現在根據石坂公成等的研究,證明是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

變應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蟲、花粉、異種動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藥物和一些化學制劑)。有時變性的自身成分作爲自身抗原,也可引起變態反應發生。變態反應的發生可分爲兩個階段:致敏階段,當機體初次接觸變應原後,需要有一個潛伏期(1~2周),免疫活性細胞才能產生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在此期間機體無任何異常反應,但已具備了發生變態反應的潛在能力。變態反應發生階段,當致敏機體再次與同一變應原接觸,變應原與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結合,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損傷,也就是異常免疫反應出現,此過程出現較快,少則幾秒至幾十秒,多則2~3天。變態反應發生的原因一是個體的免疫機能狀態;二是進入機體的抗原的性質、純度及途徑等。這兩個因素中主要因素是前者,即個體免疫應答的差異。使用同一種藥物後發生變態反應者只是少數,而且出現的臨牀症狀也不相同: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輕者出現蕁麻疹。但也有些變態反應類型,如結核菌素遲髮型變態反應與個體差異關係不大。變態反應發生的特點是:必須有變應原的刺激;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即兩次接觸的變應原必須相同;有一定的潛伏期,必須經歷從致敏到變態反應發生兩個階段;必須有過敏體質者存在。變態反應發生的原因和表現十分複雜,對其分類曾有不同的觀點。但目前大多按照造成免疫病理的機制,將變態反應分爲四類:Ⅰ型(速髮型)、Ⅱ型(細胞毒型)、Ⅲ型(免疫複合物型)、Ⅳ型(遲髮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