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 2016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白眼:1.眼的部位;2.病名。

眼的部位·白眼

白眼爲眼的部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其窠氣之精爲白眼。”即白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白睛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輪、眼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3. 。出《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包括今之球結膜與鞏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3. 。前端與黑睛緊連,共組成眼珠外層[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3. 。彼此病變常牽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3. 。白睛內應於肺,爲五輪中之氣輪,肺與大腸相表裏,故白睛疾患常與肺或大腸有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3.

病名·白眼

白眼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係指白澀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2. 。《審視瑤函》卷三:“此症南人俗呼白眼,其病不腫不赤,只是澀痛,乃氣分隱伏之火,脾肺絡溼熱,秋天多患此。”白澀症俗名白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1. 。出《審視瑤函》。多由肺陰不足或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亦可因溼熱蘊結,火伏氣分而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1. 。本症眼無明顯外證,“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矇”(《審視瑤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1. 。治法:養陰清熱,可選服養陰清肺湯或十珍湯加楮實子、女貞子、枸杞子等;清熱利溼,可用桑白皮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