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中醫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中醫

中醫:1.中醫學之簡稱;2.在中國從業於中醫學術者;3.中等技術水平的醫生。中醫指起源與形成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很多人都認爲,“中醫”是“中國醫學”或者是“中國大夫”的意思,其實,“中醫”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老子說:“致虛,恆也;守中,篤也。”這裏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內業》“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這裏的“中”都是形容心境達到了定、正、靜的狀態。而“中醫”的“中”正是源於這些思想。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爲,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纔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漢書•藝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說明“中醫”一詞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出現了。明朝末年,“中藥”一詞出現。在西醫傳人中國以前,中國所有的醫學典籍中都沒有“中藥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