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暍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ē

2 英文參考

sunstrok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中暍爲古病名[1]。出《金匱要略·痙溼喝病脈證並治》。

4 中暑中熱·中暍

中暍中暑中熱[1]

參見中熱中暑

中熱爲病名,指中暑[2]。《金匱要略·痙溼喝病脈證並治》:“太陽中熱者,暍是也。”

中暑爲病名,指感受暑邪發生的一種急性病[2]。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症見突然悶倒,昏不知人,或身熱煩躁氣喘不語,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大汗無汗,脈虛數,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2]。治當移患者至涼爽通風處,法當清暑、解熱、開竅,先用闢瘟丹消暑丸灌服,後用益元散白虎湯清營湯[2]。並可配用針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2]元氣不足者,當調補元氣爲主,少佐解暑[2]。一名中暍中熱[2]

5 陰寒之暑證·中暍

中暍陰寒之暑證[2]。《證治準繩·諸中門》:“中暍者,乃陰寒之證,法當補陽氣爲主,少佐以解暑,故先哲多用薑桂附子之類,此推《內經舍脈從證之良法也。”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