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靜脈臨時導管置管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xīn jìng mài lín shí dǎo guǎn zhì guǎn shù

2 註解

中心靜脈導管是各種血液淨化療法的血管通路之一。主要有單腔、雙腔和三腔導管,目前雙腔導管最常用。導管置入的部位有頸內靜脈、股靜脈鎖骨靜脈

3 適應

1、有透析指徵的急性腎損傷急性腎衰竭)。

2、急性藥物毒物中毒需要急診進行血液淨化治療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腎衰竭基礎上的急性加重。

4、內瘻成熟需要透析患者

5、內瘻栓塞感染需臨時通路過渡。

6、腹膜透析、腎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臨時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臨時血液淨化治療。

4 禁忌

無絕對禁忌證,相對禁忌證爲:

1、廣泛腔靜脈系統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礙。

4、患者不合作。

5 術前評估

1、患者能否配合。

2、是否有可以供置管用的中心靜脈:頸內靜脈、股靜脈鎖骨靜脈

3、根據條件選擇患者體位穿刺部位。

4、必要時可採用超聲定位或超聲引導穿刺

5、操作可在手術室或治療室內進行。

6、操作應由經過培訓的專業醫生完成。

6 器材及藥物

1、穿刺針。

2、導絲。

3、擴張器。

4、導管:分單腔、雙腔、三腔導管三種,各種不同類型導管各有其優缺點。

(1) 單腔導管血流從單一管腔出入可行單針透析,目前已很少用;也可以將單腔導管作爲引出血液通路,另外找周圍靜脈做迴路。

(2) 雙(三)腔導管“死腔”減少,再循環減少,導管相對較粗,穿刺難度增加。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雙腔導管。因爲三腔導管感染機會增加,不推薦常規使用。

5、肝素帽。

6、注射器、縫皮針、縫線、小尖刀片、無菌紗布、透氣敷料等。

7、2%利多卡因5ml、肝素100mg 和生理鹽水200ml。

7 操作方法

以常用的鋼絲導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術)爲例。

1 、根據穿刺部位採取不同體位, 如頸內靜脈採用頭低仰臥位(Trendelenburg 體位)。

2、穿刺部位皮膚消毒,鋪無菌巾。

3、戴無菌手套。

4、0.5%~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5、採用穿刺針或套管針靜脈穿刺,穿入靜脈後有靜脈血液抽出。

6、固定穿刺針並插入導引鋼絲;如用套管針者,先將套管針拔出,將套管留置在中心靜脈內,沿套管插入導引鋼絲,並拔出套管針。注意插入引導鋼絲困難時,不可強行插入。

7、應用擴張器沿導引鋼絲擴張組織,包括皮膚、皮下組織及中心靜脈

8、插入導管:取相應的導管,導管各腔內充滿肝素生理鹽水,沿導引鋼絲插入中心靜脈

9、抽出導引鋼絲。

10、分別檢查導管各腔血流是否通暢。

11、用0.2~0.4mg/mL 肝素生理鹽水充滿導管各腔,並蓋好肝素帽。

12、將導管縫合固定到皮膚上。

13、局部行無菌包紮。

8 拔管指徵和方法

1、導管拔除指徵

(1)導管有嚴重感染,不能控制

(2)導管失去功能,如血流量低。

(3)導管內有血栓形成並不能抽出。

(4)導管周圍出血不止,壓迫也不能止血

2、導管拔出方法

(1)導管局部消毒

(2)術者戴無菌手套。

(3)取無菌剪刀,將固定導管的縫合線剪開。

(4)頸內靜脈鎖骨靜脈置管拔管時,患者應取臥位

(5)拔除導管。

(6)局部壓迫止血

(7)局部包紮。

9 經皮頸內靜脈置管術

9.1 適用範圍

中心靜脈臨時導管置管術,但有明顯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難、頸部較大腫瘤者不選用經皮頸內靜脈置管術。

9.2 優缺點

(1)優點

1) 頸部易於保護,不易感染,使用時間相對較長。

2) 頸內靜脈壓力較低,容易壓迫止血

3) 血栓形成血管狹窄發生的機會少。

(2)缺點

1) 穿刺時對體位要求較高。

2) 不夠美觀、影響頭部活動

9.3 穿刺部位

因右頸內靜脈無名靜脈上腔靜脈幾乎成一直線且右側胸膜頂低於左側,右側無胸導管,故首選右頸內靜脈插管。根據穿刺點的不同分前、中、後三種路徑,以中路最爲常用。

(1) 前路法

1) 定位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內推開頸總動脈胸鎖乳突肌緣中點(即喉結/甲狀軟骨上緣水平)。觸及頸總動脈,旁開0.5~1.0cm。

2) 進針針干與皮膚冠狀面呈30°~45°角,針尖指向同側乳頭, 胸鎖乳突肌中段後面進入頸內靜脈。此路徑位置高,頸內靜脈深,合併氣胸機會少,但易誤入頸總動脈

(2) 中路法

1)定位:胸鎖乳突肌三角(以胸鎖乳突肌鎖骨頭、胸骨頭和鎖骨形成的三角區)的頂端作爲穿刺點,約距鎖骨上緣3~5cm。頸總動脈前外側。

2)進針鎖骨內側端上緣切跡作爲骨性標誌,頸內靜脈正好經此而下行與鎖骨靜脈匯合。穿刺時左拇指按壓此切跡。在其上方1~1.5cm 進針。針干與皮膚呈30°~45°,針尖略偏外。此路徑頸內靜脈較淺,穿刺成功機會大。

(3) 後路法

1) 定位:胸鎖乳突肌外側緣中、下1/3 交點作爲進針點(鎖骨上緣3~5cm)。

2) 進針:針幹呈水平位,在胸鎖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柄上窩。

9.4 操作方法

(1) 器材準備,20~40mg/dl 肝素生理鹽水沖洗穿刺針、擴皮器及雙腔管。

(2) 體位:以右頸內靜脈穿刺爲例,患者去枕平臥,頭轉向左側,肩背部墊一薄枕,取頭低位10°~15°。

(3) 穿刺點選擇選擇中路法進針部位。

(4) 常規消毒,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用0.5~1%利多卡因穿刺點局麻。

(5) 用含一定量生理鹽水注射器連接穿刺針,穿刺針與皮膚冠狀面呈30°~45°,針尖指向同側乳頭進針過程中邊進邊回抽。有突破感後如見暗紅色回血,說明針尖已進入靜脈內。

(6) 進針深度一般1.5~3cm,肥胖者2~4cm,置管長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兒5~8cm。

(7) 保持穿刺針固定,由導絲口送入導絲。

(8) 導絲進入15~20cm 後拔出穿刺針,將導絲留在血管內。

(9) 沿導絲將擴皮器送入皮下擴皮,如皮膚或皮下組織較緊,可以小尖刀側切小口。

(10) 拔出擴皮器,將已預衝肝素生理鹽水的導管沿導絲插入頸內靜脈,導管進入後即拔出導絲,關閉靜脈夾。

(11) 分別回抽導管動靜脈兩端觀察回血是否順暢,再於兩端分別注入肝素生理鹽水3~5ml,衝淨殘血,肝素帽封管。

(12) 用皮針與縫線將導管頸部的硅膠翼與皮膚縫合,固定導管,再以敷料覆蓋包紮。

(13) 建議置管後行胸部X 攝片,瞭解導管位置。

9.5 注意事項

(1) 頸內靜脈穿刺較股靜脈穿刺併發症相對要多,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充分說明並籤知情同意書

(2) 如患者曾行同側靜脈插管,可能會存在頸內靜脈狹窄或移位,可行血管超聲定位。

(3) 頸內靜脈穿刺體位要求較高,正確的體位穿刺成功的前提;但心衰較重難以平臥的患者建議做股靜脈置管。

(4) 穿刺針穿入血管後如見暗紅色血液,說明進入靜脈的可能大,如推注壓力小,則靜脈的可能性更大;但心衰患者靜脈壓較高,而低氧血癥患者動脈血顏色較暗需要注意鑑別。

(5) 當需要穿刺左側頸內靜脈時,因該側頸內靜脈鎖骨靜脈匯合成左頭臂靜脈後形成一定角度,注意擴皮器進入不要太深,以免損傷血管

(6) 避免同一部位反覆穿刺,可變換不同部位,以減少組織血管損傷

(7) 如穿刺針誤入動脈或難以確定是否靜脈,則應拔出穿刺針充分壓迫,一般穿入動脈需壓迫20 分鐘左右,確認出血後再繼續穿刺,但建議改換其它部位。

9.6 併發症及處理

(1) 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局部壓迫即可。

(2) 誤穿動脈:常見於頸動脈鎖骨動脈。處理:立即拔出穿刺針,指壓20 分鐘,否則易發生血腫

(3) 氣胸及血氣胸:較鎖骨靜脈穿刺少見,大多發生鎖骨下或鎖骨下凹切跡穿刺患者

1) 原因

患者不配合。

胸廓畸形胸膜有粘連。

穿刺點過低。

2) 臨牀表現

① 一般發生侷限氣胸患者可無症狀,自行閉合

呼吸困難,同側呼吸音減低,胸片確診。

3)預防及處理防止穿刺點過低,避免擴皮器進入太深,發生後可按一般氣胸處理。

(4) 空氣栓塞:少見,但可致命。

1) 臨牀表現:突發呼吸困難,、缺氧。

2) 診斷

① 心尖部可聞及水輪樣雜音。

超聲檢查有助於診斷。

③ 應與心律失常、大面積肺栓塞、急性心梗和心包填塞鑑別。

3) 處理

① 左側頭低位。

② 經皮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氣。

③ 呼吸循環支持,高濃度吸氧。

(5) 感染遠較股靜脈導管感染率低,但長期留置可增加感染的機會。

1) 臨牀表現

① 出現不能解釋的寒戰發熱,尤其是透析過程中。

② 局部壓痛和炎症反應

白細胞數增高,血培養確診。

2) 處理嚴格無菌操作;確診後即應拔除導管,並作細菌培養,應用抗生素治療。

(6)心律失常

1) 原因:導絲插入過深或導管過長。

2) 臨牀表現:多爲竇性心動過速或房顫,且爲一過性;存在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有時可引起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3) 預防:對於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應避免頸內靜脈鎖骨靜脈插管;操作可在心電監護下進行。

(7) 窒息

1) 原因:穿刺過程中損傷頸內靜脈後壓迫不準確,或者誤刺動脈後繼續操作造成大出血壓迫氣管

2) 臨牀表現:皮下血腫進行性或急驟增大,短時間內壓迫氣管,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3) 處理:對持續性增大的血腫切開皮膚減壓並壓迫或縫合出血點,如患者已出現嚴重的窒息症狀,應及時做氣管插管,必要時立即行氣管切開。避免當日透析,如確實需要,應採用無肝素透析

(8) 導絲斷裂或導絲留在血管

1) 原因:操作不當,或患者配合不當。

2) 處理:請血管介入科或血管外科協助解決。

10 經皮股靜脈置管術

10.1 適用範圍

(1) 操作較容易,所以適合新開展經皮中心靜脈置管技術的單位或術者。

(2) 臥牀及全身情況較差者。

(3) 鎖骨靜脈上腔靜脈血栓形成或頸內、鎖骨靜脈插管有困難者。

(4) 無需長期留置導管或即插即用者。

(5) 插管後需緊急透析者。

10.2 優缺點

(1) 優點

1) 操作簡單、安全。

2) 適用於需緊急搶救,神志不清、不能主動配合及不能搬動的患者

(2) 缺點

1) 鄰近外陰、肛門,易污染感染率較高,保留時間短。

2) 易誤穿入股動脈

3) 導管易折,且不易固定。

4) 下肢體活動相對受限。

10.3 操作方法

(1) 雙腔管,導管長度19~20cm。

(2) 腹股溝穿刺處常規備皮。

(3) 體位患者仰臥位,屈膝、大腿外旋外展45°,特殊患者心衰,不能平臥可採用半坐位。完全坐位或前傾位則不宜行股靜脈置管。

(4) 穿刺點選擇腹股溝韌帶下2~3cm,股動脈內側0.5~1cm 處。

(5) 其餘操作步驟同頸內靜脈穿刺操作方法

10.4 注意事項

(1) 股靜脈穿刺爲有創性的治療措施,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等,徵得同意並簽字後方可進行。

(2) 如患者血管條件差,術前觸摸不到股動脈,應做血管超聲檢查。如有條件可在超聲引導下操作。

(3) 預衝導管時應注意避免混入氣泡。

(4) 如定位欠清晰或術者不熟練,穿刺前可予5ml 注射器探查血管

(5) 穿刺針穿入血管後如見暗紅色血液,說明進入靜脈的可能性大,如再推注壓力小,則靜脈的可能性更大。

(6) 如穿刺針誤入動脈或難以確定是否靜脈,則應拔出穿刺針充分壓迫。

(7) 導絲進入過程中如遇阻力切勿強行推進,轉動方向後再進。如仍有阻

力,則需退出穿刺針和導絲,重新選擇穿刺部位。

(8) 擴皮器擴皮時動作應輕柔,避免將導絲壓折。

(9) 插導管前注意留在體外的導絲長度應長於導管,沿導絲插管時應及時打開靜脈夾使導絲露出。

(10) 需要較長的導管,一般股靜脈臨時導管的長度至少應在19cm。

(11) 由於股靜脈影響患者活動,易感染,不宜長時間使用。

5、併發症

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包括腹膜後),局部血腫壓迫處理即可,腹膜後大血腫需要外科處理。其餘同頸內靜脈置管術。

11 經皮鎖骨靜脈置管術

由於該方法合併症嚴重,一般不推薦應用。

11.1 優缺點

(1)優點:① 不易感染,可保持較長時間。② 活動不受限,易於固定,

不外露,患者耐受性好。③ 血流量較高。

(2)缺點:① 穿刺技術難度較高。② 併發症嚴重。

11.2 操作方法

(1) 鎖骨下徑路

1) 體位:上肢垂於體側並略外展,頭低足高15°, 肩後墊小枕(背曲),使鎖肋間隙張開,頭轉向對側。

2) 穿刺點定位:鎖骨中、外1/3 交界處,鎖骨下1.0cm。

3) 皮膚消毒:按胸部手術要求消毒皮膚上至髮際,下及全胸與上臂,鋪洞巾。

4) 穿刺:先用0.5%~1%利多卡因穿刺點局麻;右手持連結注射器穿刺針,保持針尖向內偏向頭端直指鎖骨胸骨端的後上緣進針;針干與皮膚表面呈25~30°,進針3~5cm。餘步驟同前所述。

(2) 鎖骨上徑路

1) 體位:肩部墊小枕、頭轉向對側、暴露鎖骨上窩。

2) 穿刺點定位:胸鎖乳頭鎖骨頭外側緣,鎖骨上約1.0cm。

3) 穿刺:針干與鎖骨或矢狀切面呈45°角,在冠狀面針幹呈水平或略前偏15°,朝向胸鎖關節進針1.5~2.0cm。餘同前。

11.3 注意事項

(1) 儘量保持穿刺針與胸壁呈水平位,貼近鎖骨後緣。

(2) 鎖骨靜脈走行彎曲,擴張器擴皮時進入血管不宜過深,一般以2~3cm 爲宜,以免損傷血管

(3) 鎖骨靜脈與頸內靜脈成角較大,甚至接近直線,因而導絲容易進入頭部頸內靜脈。此時患者可能感覺到同側頸部或耳部不適,此種情況下應退出導絲5~10cm,再輕柔地重新插入。

(4) 如有條件,可用超聲引導插管,以增加成功率,減少併發症。

11.4 併發症及處理

(1)血氣胸:是鎖骨靜脈穿刺較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與術者的技術熟練程度有關。

預防及處理:穿刺時儘量避免刺破胸膜,一旦出現該併發症應立即拔出導管,對嚴重病例應行胸腔引流。

(2)上腔靜脈或右心房穿孔、縱隔出血心包填塞: 主要與解剖變異,導管質地較硬,不光滑,擴張器進入過深有關。

(3) 心律失常:見頸內靜脈插管。

(4)胸導管損傷胸導管匯入左鎖骨靜脈與頸內靜脈連接處,在左鎖骨靜脈插管時偶可引起乳糜胸淋巴瘻,有時可見乳狀液體從穿刺部位漏出。

(5) 鎖骨靜脈狹窄:屬於遠期併發症,發生率高且臨牀意義大。

1) 原因:鎖骨靜脈內膜增生肥厚和/或血栓形成所致。

2) 表現:輕度狹窄者一般不引起症狀,但如在該側上肢建立動靜脈內瘻後,由於靜脈迴流量增加,可出現上肢不同程度的水腫。而程度較重的鎖骨靜脈狹窄患者中,可直接引起上肢水腫

3) 處理:可將內瘻結紮或在狹窄的靜脈處應用球囊擴張或放入支架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