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稻蝗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huá dào huáng

2 註解

中華稻蝗屬直翅目,絲角蝗科。國外分佈於東南亞各地,國內各稻區幾乎均有分佈,以長江流域和黃淮稻區發生較重。除爲害水稻外,尚爲害玉米、高梁、棉花、豆類及蘆葦等禾本科莎草科多種植物。中華稻蝗成、若蟲均能取食水稻葉片,造成缺刻,並可咬斷稻穗、影響產量。

3 中華稻蝗識別

成蟲:體長30.7~36.5毫米。黃綠色或黃褐色,有光澤。頭部兩側在複眼後方各有黑褐色縱帶1條,直至前胸背板後緣爲止。觸角絲狀,超過前胸背板後緣。

卵:卵囊爲茄形,長約12毫米,寬約8毫米,褐色。卵囊表面爲膜質,頂部有卵囊蓋。囊內有上、下兩層排列不規則的卵粒,卵粒間填以泡沫狀膠質物,每囊含卵10~40粒。卵粒長約3毫米,中央略彎曲,一端略粗,深黃色。

若蟲:多爲6齡。1齡無翅芽;2齡不明顯;3齡前翅芽三角形,後翅芽圓形;4齡前翅芽向後延伸,後翅芽下後緣鈍角形。伸過腹部第1節前緣;5齡翅芽向背面翻折,伸達腹部第1~2節;6齡兩翅芽已伸達腹部第3節中間,後足脛節有刺10對,產卵管背腹瓣明顯。

中華稻蝗在長江流域及北方地區1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表層越冬,5月中下旬孵化,7、8月份羽化成蟲,9月中下旬爲產卵盛期,以後成蟲陸續死亡。成蟲多在早晨羽化,在性成熟活動頻繁,飛翔力強。對白光和紫光有明顯趨性成蟲交尾後多在溼度適中、土質疏鬆的田埂兩側產卵。低齡若蟲孵化後有羣集生活習性,取食田埂溝邊的禾本科雜草,3齡以後開始分散,遷入秧田食害秧苗,水稻移栽後再由田邊逐步向田內擴散,4、5齡若蟲擴散到全田爲害,7~8月間當水稻處於拔節孕穗期是稻蝗大量擴散爲害期。

稻蝗的發生與稻田生態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據觀察:沿湖低窪地區田埂溼度大,適宜其產卵發生密度多於1年兩熟的岡埂稻區;春稻發生重,夏稻發生輕,春稻插秧期正逢蝗蟲盛孵期,有利於遷移爲害;夏季稻田發生重,本田發生輕,因夏稻秧苗正值蝗蟲孵化期,就近爲害,引起受害較重;田埂邊發生重於田中間,因蝗蟲多就近取食,且田埂日光充足,有利其活動;老稻區發生重,新稻區發生輕,因老稻田卵塊密度高,基數大,田埂溼度大,環境穩定,有利其發生;1年1熟田發生重,兩熟田發生輕。

4 中華稻蝗防治

(1)化學藥劑防治 宜採取秧田聯防和大田適期施藥防擴散的防治策略。即中稻區5月底至6月初在秧田田埂統一施藥,殺死初孵幼蟲。6月上中旬水稻移栽後由田邊向田內5米範圍內施藥,殺死初遷入本田的低齡若蟲。防治指標爲每叢有成蟲1頭。可用25%殺蟲雙每畝200毫升,或20%殺滅菊酯30~4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

(2)其他方法 冬春剷除田埂草皮,破壞越冬場所;放鴨啄食;人工連續網捕以及打撈田中浪渣,消滅卵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