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鎮痛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灸法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ēn cì zhèn tòng

2 英文參考

acupuncture analges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針刺鎮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通過針刺達到鎮痛的方法[1]。爲針刺主要效應之一。

4 針刺鎮痛適應

臨牀常見的頭痛脅痛胃痛腹痛腰痛牙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痛經、手術後疼痛等,運用毫針電針刺激均可以得到消除或緩解。針刺麻醉也是在針刺鎮痛作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針刺鎮痛的主要途徑是提高痛閾,增加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痛覺敏感性。近年研究證明,針刺鎮痛是經針刺後機體內發生的一個從外周到中樞各級水平,涉及神經體液許多因素,幷包括鎮痛與抗痛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的複雜的動態過程。

5 針刺鎮痛的機理

關於針刺鎮痛作用機理,還有不少問題有待深入研究。針刺鎮痛機理的研究已發現:

(1)鎮痛區域的分佈與一定經脈的循行路線基本一致。當針刺某一穴位時,沿着這個穴位所屬經脈的循行路線部位,痛闞或耐痛閾的提高比對照部位顯著。鎮痛區域是以經脈循行路線爲中心,並有一定寬度的帶狀範圍。在中心區,耐受閾的提高最爲顯著,中心區兩側(旁開3cm處),耐受閾提高的程度逐漸下降。

(2)鎮痛區的分佈是單側性的。當針刺某一穴位時,只有沿着該穴位所處的同側相應經脈循行經過的部位,耐痛閾纔有顯著提高。而對側身體各部位耐受閾的提高並不顯著,更不是左右對稱。動物實驗,也獲得類似結果。當給動物注射嗎啡後,可以看到嗎啡對身體各部位的鎮痛作用沒有特異性或選擇性。而針刺時的鎮痛區卻有其特定的空間分佈,即具有循經特徵。

(3)針刺時耐痛閾的提高有一定發展過程。首先是從沿着本經循行路線部位開始的,然後逐漸擴展至身體其他部位,與對照點比較本經穴位耐痛閾的提高在時間上開始得早,在程度上也更爲顯著。起針以後一般本經各個穴位的耐痛閾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在高水平,而對照部位則下降較快。

(4)針刺感傳對針刺鎮痛作用有明顯的影響,感傳通達範圍內的各個穴位,痛閾和耐痛閾提高的程度顯著而且穩定經脈針感未抵達的各穴則相對較差。在感傳線上施加機械壓迫,使感傳阻滯,則針刺鎮痛作用也同時受到阻遏針刺鎮痛區域的分佈爲什麼具有循經特徵,爲什麼呈單側性,爲什麼可被阻滯,這些現象,用神經體液觀點很難作出圓滿解釋。因此實驗者設想,在人體機能調節過程中,所看到的包括針刺鎮痛現象在內的各種循經特徵,反映了經絡調節的內在規律。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