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規範化診治指南(試行)

法規文件 診治指南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í xiàn ái guī fàn huà zhěn zhì zhǐ nán (shì xíng )

 

2 一、範圍

本標準規定胰腺癌的診斷依據、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

本指南適用於具備相應資質的市、縣級常見腫瘤規範化診療試點醫院及其醫務人員對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

3 二、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癌症發生胰腺組織者,稱爲胰腺癌

胰頭癌:發生腸繫膜靜脈與門靜脈交匯處右側的胰腺癌,爲胰頭癌。鉤突是胰頭的一部分。

胰體癌:發生腸繫膜靜脈與門靜脈交匯處與腹主動脈之間的胰腺癌,爲胰體癌。

胰尾癌:發生於腹主動脈與脾門之間的胰腺癌,爲胰尾癌。

胰癌腫瘤部位超過2個區域的胰腺癌,爲全胰癌

4 三、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於本標準。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是大腸癌組織產生的一種糖蛋白,作爲抗原引起患者免疫反應。CEA可廣泛存在於內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癌,也存在於正常胚胎消化管組織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對大腸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的療效判斷、病情發展、監測和預後估計是一個較好的腫瘤標誌物,但其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腫瘤早期診斷作用不明顯。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是一種粘蛋白型的糖類蛋白腫瘤標誌物,爲細胞膜上的糖脂質,因由鼠單克隆抗體116NS19-9識別而命名,是迄今報道的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誌物。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佈於正常胎兒胰腺膽囊、肝、腸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膽管上皮等處,是存在於血液循環的胃腸道腫瘤相關抗原

CA24-2:是一種唾液酸化的粘蛋白糖類抗原人體正常組織中含量很少,甚至沒有。發生惡性腫瘤時,腫瘤組織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結直腸癌時尤爲明顯。作爲一種新的腫瘤標誌物,CA242的優點主要在於其特異性較高,即在惡性腫瘤時升高明顯,而良性疾病時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獨立預示價值,可作爲胰腺癌結腸癌校好的腫瘤標誌物,其靈敏度CA19-9相仿,有報道其特異性、診斷效率則優於CA19-9

5 四、診治流程

6 五、診斷依據

(一)高危因素

老年,有吸菸史,高脂飲食,體重指數超標爲胰腺癌的危險因素,暴露於萘胺、聯苯胺化學物質可導致發病率增加。

(二)症狀

1.多數胰腺癌患者缺乏特異性症狀,最初僅表現爲上腹部不適,隱痛,易與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混淆。當患者出現腰背部疼痛腫瘤侵犯腹膜神經叢,爲晚期表現。

2.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體重減輕

3.胰腺癌患者常出現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症狀

(三)體徵

1.胰腺癌患者病變初期缺乏特異性體徵,出現體徵時多爲進展期或晚期。

2.黃疸爲胰頭癌患者常見體徵,表現爲全身皮膚黏膜黃染,大便顏色變白,小便發黃皮膚瘙癢。

3.胰腺癌患者觸及腹部腫塊多爲晚期,極少能行根治性手術切除。

(四)輔助檢查

1.血生化檢查

早期無特異性血生化改變,腫瘤阻塞膽管可引起血膽紅素升高,伴有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等酶學改變。胰腺癌患者中有40%出現血糖升高和糖耐量異常。

2.腫瘤標誌物檢查

檢查血CEA、CA19-9升高對胰腺癌診斷有幫助價值。

3.影像檢查

(1)超聲:是胰腺癌診斷的首選方法。其特點是操作簡便、價格便宜、無損傷、無放射性、可多軸面觀察,並能較好地顯示胰腺內部結構、膽道有無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侷限性是視野小,受胃、腸道氣體、體型等影響,有時難以觀察胰腺,特別是胰尾部。檢查經驗對結果影響較大。

(2)CT掃描:是目前檢查胰腺最佳的無創性影像檢查方法,主要用於胰腺癌的診斷和分期。平掃可顯示病竈的大小、部位,但不能準確定性診斷胰腺病變,顯示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係較差。增強掃描能夠較好地顯示胰腺腫物的大小、部位、形態、內部結構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能夠準確判斷有無肝轉移及顯示腫大淋巴結

(3)MRI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不作爲診斷胰腺癌的首選方法,但當患者對CT增強造影劑過敏時,可採用MR代替CT掃描進行診斷和臨牀分期;另外,MRCP對膽道有無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顯優勢,且與ERCP、PTC比較,安全性高,對於胰頭癌,MR可作爲CT掃描的有益補充。

(4)上消化道造影:只能顯示部分晚期胰腺癌對胃腸道壓迫侵犯所造成的間接徵象,無特異性。目前已爲斷面影像檢查所取代。

7 六、胰腺癌分類和分期

WHO 胰腺外分泌腫瘤組織學分類(2006)

上皮性腫瘤

良性

漿液性囊腺瘤                                           8441/0

粘液性囊腺瘤                                           8470/0

導管內乳頭-粘液腺瘤                                    8453/0

成熟畸胎瘤                                             9080/0

交界性(未確定惡性潛能

粘液性囊性腫瘤伴中度不典型性                           8470/1

導管內乳頭-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性                      8453/1

實性-假乳頭腫瘤                                      8452/1

惡性

導管腺癌                                                8500/3

粘液性非囊性癌                                          8480/3

印戒細胞癌                                              8490/3

腺鱗癌                                                  8560/3

未分化(間變性)癌                                      8020/3

伴有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未分化癌                          8035/3

混合性導管-內分泌癌                                     8154/3

漿液性囊腺癌                                            8441/3

粘液性囊腺癌                                            8470/3

非侵襲性                                                8470/2

侵襲性                                                  8470/3

導管內乳頭-粘液腺癌                                     8453/3

非侵襲性                                                8453/2

侵襲性( 乳頭-粘液腺癌)                                8453/3

腺泡細胞癌                                            8550/3

腺泡細胞腺癌                                        8551/3

混合性腺泡-內分泌癌                                   8154/3

胰母細胞瘤                                            8971/3

實性-假乳頭狀癌                                       8452/3

其它

非上皮性腫瘤

繼發性腫瘤   

(二)胰腺癌的分期

目前胰腺癌的分期採用國際抗癌聯盟(UICC)公佈的2002年胰腺癌國際分期。

2002年胰腺癌UICC/AJCC TNM分期系統

T-原發腫瘤

Tx 不能測到原發腫瘤

T0 無原發腫瘤的證據

Tis 原位癌M1 遠處轉移

T1 腫瘤侷限於胰腺,最大徑≤2cm*

T2 腫瘤侷限於胰腺,最堧徑≤2cm*

T3 腫瘤擴展至胰腺外,但未累及腹腔動脈腸繫膜動脈

T4 腫瘤侵犯腹腔動脈腸繫膜動脈

N-區域淋巴結

Nx 不能測到區域淋巴結

N0 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 區域淋巴結轉移

M-遠處轉移

Mx 不能測到遠處轉移

M0 無遠處轉移

M1 遠處轉移

注:* 經CT 測量(最大徑)或切除標本病理學分析

分期

0 期      Tis          N0         M0

ⅠA 期    T1           N0         M0

ⅠB 期    T2           N0         M0

ⅡA 期    T3           N0         M0

ⅡB 期    T1、T2、T3   N1         M0

Ⅲ期      T4           任何N      M0

Ⅳ期任何T 任何N

8 七、診斷

胰腺癌尚無統一臨牀診斷標準,確診需組織細胞學診斷。

(一)臨牀診斷

1.臨牀症狀

40歲以上患者有下列任何表現需高度懷疑胰腺癌的可能性:

(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黃疸

(2)近期出現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10%;

(3)近期出現不能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現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症狀,內鏡檢查正常;

(5)突發糖尿病而又無誘發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6)突發無法解釋的脂肪瀉;

(7)自發性胰腺炎的發作;

(8)如果病人是嗜煙者應加倍懷疑。

2.腫瘤標誌物檢查

血清CEA、CA19-9等標誌物水平升高者應高度懷疑。

3.影像檢查

超聲、增強CT、MRI等影像檢查發現胰腺腫物,胰腺外形改變等符合胰腺癌影像學特徵者可臨牀診斷爲胰腺癌

(二)組織病理學細胞學確診

組織病理學細胞學檢查可確定胰腺癌診斷。可通過術前/術中細胞學穿刺活檢,或轉至有相應條件的上級醫院行內鏡超聲穿刺/活檢獲得。

9 八、鑑別診斷

(一)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漸進性的廣泛胰腺纖維化病變,導致胰管狹窄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擴張。主要表現爲腹部疼痛噁心嘔吐以及發熱。與胰腺癌均可有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瀉、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臨牀表現,二者鑑別困難。

1.慢性胰腺炎發病緩慢,病史長,常反覆發作,急性發作可出現血尿澱粉酶升高,且極少出現黃疸症狀

2.CT檢查可見胰腺輪廓不規整,結節樣隆起,胰腺實質密度不均。

3.慢性胰腺炎患者腹部平片和CT檢查胰腺部位的鈣化點有助於診斷。

(二)壺腹癌

壺腹癌發生在膽總管與胰管交匯處。黃疸是最常見症狀腫瘤發生早期即可以出現黃疸

1.因腫瘤壞死脫落,可出現間斷性黃疸

2.十二指腸低張造影可顯示十二指腸乳頭部充盈缺損、黏膜破壞“雙邊徵”

3. B超、CT、MRI、ERCP等檢查可顯示胰管和膽管擴張,膽道梗阻部位較低,“雙管徵”,壺腹部位佔位病變。

(三)胰腺腺瘤與囊腺癌

胰腺囊性腫瘤臨牀少見,多發生於女性患者。臨牀症狀影像檢查、治療以及預後均與胰腺癌不同。影像學是將其與胰腺癌鑑別的重要手段,B超、CT可顯示胰腺內囊性病變,囊腔規則,而胰腺癌只有中心壞死時纔出現囊變,且囊腔不規則。

(四)其他

包括一些少見的胰腺病變,臨牀鑑別診斷困難。

10 九、胰腺癌的治療

(一)治療原則

胰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以及介入治療等。綜合治療是任何分期胰腺癌治療的基礎,但對每一個病例需採取個體化處理的原則,根據不同病人身體狀況、腫瘤部位、侵犯範圍、黃疸以及肝腎功能水平,有計劃、合理的應用現有的診療手段,以其最大幅度的根治,控制腫瘤,減少併發症和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對擬行放、化療的病人,應作Karnofsky或ECOG評分。(二)手術治療

1.手術治療原則

手術切除是胰腺癌獲得最好效果的治療方法,然而,超過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較晚而失去手術機會,對這些患者進行手術並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應完成必要的影像檢查及全身情況評估,由以腹部外科爲主,包括影像診斷科、化療科、放療科等包括多學科的治療小組判斷腫瘤的可切除性和制定具體治療方案。手術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無瘤原則:包括腫瘤不接觸原則、腫瘤整塊切除原則及腫瘤供應血管阻斷等。

(2)足夠的切除範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範圍包括遠端胃的1/2-1/3、膽總管下段和/或膽囊、胰頭切緣在腸繫膜靜脈左側/距腫瘤3cm、十二指腸全部、近段15cm的空腸;充分切除胰腺前方的筋膜胰腺後方的軟組織。鉤突部與局部淋巴液迴流區域的組織、區域內的神經叢。大血管周圍的疏鬆結締組織等。

(3)安全的切緣:胰頭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需注意6個切緣,包括胰腺(胰頸)、膽總管(肝總管)、胃、十二指腸腹膜後(是指腸繫膜上動靜脈骨骼化清掃)、其他的軟組織切緣(如胰後)等,其中胰腺的切緣要大於3cm,爲保證足夠的切緣可於手術中對切緣行冰凍病理檢查

(4)淋巴結的清掃: 理想組織學檢查應包括至少10枚淋巴結。如少於10枚,儘管病理檢查均爲陰性,N分級應定爲pN1而非pN0。胰腺周圍區域包括腹主動脈周圍的淋巴結腹主動脈淋巴結轉移是術後復發的原因之一。

2.術前減黃問題

(1)術前減黃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瘙癢、膽管炎等症狀,同時改善肝臟功能、降低手術死亡率。

(2)對症狀嚴重,伴有發熱敗血症,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可行術前減黃處理。

(3)減黃可通過引流和/或安放支架,無條件的醫院可行膽囊造瘻。

(4)一般於減黃術2周以後,膽紅素下降初始數值一半以上,肝功能恢復,體溫血象正常時再次手術切除腫瘤

3.根治性手術切除指證

(1)年齡<75歲,全身狀況良好;

(2)臨牀分期爲Ⅱ期以下的胰腺癌

(3)無肝臟轉移,無腹水

(4)術中探查癌腫侷限於胰腺內,未侵犯腸繫膜靜脈腸繫膜靜脈等重要血管

(5)無遠處播散和轉移

4.手術方式

(1)腫瘤位於胰頭、胰頸部可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2)腫瘤位於胰腺體尾部可行胰體尾+脾切除術

(3)腫瘤較大,範圍包括胰頭、頸、體時可行全胰切除術。

5.胰腺切除後殘端吻合技術

胰腺切除後殘端處理的目的是防止胰漏,胰腸吻合是常用的吻合方式,胰腸吻合有多種吻合方式,可根據外科醫生經驗選擇。無論採取何種吻合方式,保持吻合血運是減低胰漏發生的關鍵。奧曲肽的應用沒有明顯降低胰漏發生的確切證據。

6.姑息性手術問題

對術前判斷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如同時伴有黃疸消化道梗阻,全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行姑息性手術,行膽腸,胃腸吻合

7.併發症的處理及處理原則

(1)術後出血

術後出血在手術後24小時以內爲急性出血,超過24小時爲延時出血。主要包括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

① 腹腔出血:主要是由於術中止血不徹底、術中低血壓狀態下出血止血的假象或結紮線脫落、電凝痂脫落原因,關腹前檢查不夠,凝血機制障礙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主要防治方法是手術中嚴密止血,關腹前仔細檢查,重要血管縫扎,術前糾正凝血功能。出現腹腔出血時應十分重視,量少可止血輸血觀察,量大時在糾正微循環紊亂的同時儘快手術止血

消化道出血應激性潰瘍出血,多發生在手術後3天以上。其防治主要是術前糾正患者營養狀況,儘量減輕手術和麻醉的打擊,治療主要是保守治療,應用止血藥物,抑酸,胃腸減壓,可經胃管注入冰正腎鹽水洗胃,還可經胃鏡止血血管造影栓塞止血,經保守無效者可手術治療。

(2)胰瘻

凡術後7天仍引流出含澱粉酶的液體者應考慮胰瘻的可能,Johns Hopkins的標準是腹腔引流液中的胰酶含量大於血清值的3倍,每日引流大於50ml。胰瘻的處理主要是充分引流,營養支持生長抑素胰瘻治療的作用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3)胃癱

① 胃癱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常用的診斷標準時經檢查證實胃流出道無梗阻;胃液>800ml/d,超過10天;無明顯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異常;無導致胃乏力的基礎疾病;未使用平滑肌收縮藥物

② 診斷主要根據病史、症狀、體徵,消化道造影、胃鏡等檢查

③ 胃癱的治療主要是充分胃腸減壓,加強營養心理治療心理暗示治療;應用胃腸道動力藥物;治療基礎疾患和營養代謝的紊亂;可試行胃鏡檢查,反覆快速向胃內充氣排出,可2-3天重複治療。

8.准入條件(年手術檯次問題)

手術專業組、術者的經驗是影響胰腺癌手術轉歸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外科手術中,對胰腺癌手術的影響程度是最大的。因此,胰腺癌切除手術應在年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超過15臺次的醫療機構完成。未達到規定手術條件的醫療機構應將患者轉至上級有該條件的醫院治療。

(三)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的目的是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

1.輔助化療  目前已經有證據表明,胰腺癌術後輔助化療可延長生存。常用化療藥物爲吉西他濱 1000mg/m2 靜脈滴注 >30分鐘,每週1次,用2周停1周,21天一個週期,總共4週期(12周)。

輔助化療注意事項  胰腺癌的輔助化療應在根治術1月左右後開始;輔助化療前準備包括腹部盆腔增強CT掃描,胸部正側位相,外周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腫瘤標誌物CEA,CA19-9等。化療中及時觀察並處理化療相關不良反應

2.姑息化療

同輔助化療

(四)放射治療(不具備放射治療條件者轉至有條件的上級醫院

放射治療主要用於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綜合治療,術後腫瘤殘存或復發病例的綜合治療,以及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減症治療。

1.胰腺癌放療原則

(1)採用5-氟尿嘧啶或健擇爲基礎的同步化放療。

(2)無遠處轉移的局部晚期不可手術切除胰腺癌,如果病人一般情況允許,應給予同步化放療,期望取得可手術切除的機會或延長病人生存時間。

(3)非根治性切除有腫瘤殘存病例,應給予術後同步化放療。

(4)如果術中發現腫瘤無法手術切除或無法手術切淨時,可考慮術中局部照射再配合術後同步化放療。

(5)胰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後無遠處轉移病例可以考慮給予術後同步化放療。

(6)不可手術晚期胰腺癌出現嚴重腹痛、骨或其他部位轉移竈引起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時,如果病人身體狀況允許,通過同步化放療或單純放療可起到很好的姑息減症作用

(7)術後同步化放療在術後4-8周病人身體狀況基本恢復後進行。

(8)放療應採用三維適形或調強適形放療技術以提高治療的準確性以及保護胰腺周圍的重要的正常組織器官,骨轉移病人姑息減症治療可考慮使用常規放療技術。

2.胰腺癌分期治療模式

(1)可手術切除胰腺癌,術後輔助放療目前沒有定論,可以考慮術後4-8周輔以同步化放療。

(2)可手術胰腺癌術後有腫瘤殘存,建議術後4-8周同步化放療。

(3)如果術中發現腫瘤無法手術切除或無法徹底手術時,可考慮術中局部照射再配合術後同步化放療。

(4)不可手術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無黃疸和肝功能明顯異常,病人身體狀況較好,建議穿刺活檢,再給予同步化放療。

(5)局部晚期不可手術病例,存在黃疸和肝功能明顯異常者,膽管內置支架或手術解除黃疸梗阻,改善肝功能後,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有病理證實,建議(5-Fu/吉西他濱)同步化放療/單純化療/參與臨牀研究。

(6)術後局部復發病例,無黃疸和肝功能明顯異常,身體狀況較好,經穿刺病理證實,建議(5-Fu/吉西他濱)同步化放療/參與臨牀研究,存在膽道梗阻和肝功能異常者,先解除膽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再考慮治療。

(7)不可手術晚期胰腺癌出現嚴重腹痛、骨或其他部位轉移竈引起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時,如果病人身體狀況允許,可考慮同步化放療或單純放療以減輕病人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五)介入治療

1.介入治療原則

(1)必須在具備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的醫院進行。

(2)必須嚴格掌握臨牀適應證。

(3)必須強調治療的規範化和個體化。

2.介入治療適應

(1)影像檢查估計不能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

(2)因內科原因失去手術機會的胰腺癌

(3)胰腺癌肝臟轉移

(4)控制疼痛出血等疾病相關症狀

(5)灌注化療作爲特殊形式的新輔助化療。

(6)術後預防性灌注化療或輔助化療。

(7)梗阻性黃疸(引流術、內支架置入術)。

3.介入治療禁忌

(1)相對禁忌證:

造影劑輕度過敏。

② KPS評分<70分。

③ 有出血和凝功能障礙性疾病不能糾正及明顯出血傾向者。

④ 血象低,白細胞<4000,血小板<7萬。

(2)絕對禁忌證:

① 肝腎功能嚴重障礙:總膽紅素>51umol/L、ALT>120U/L。

② 大量腹水、全身多處轉移

③ 全身情況衰竭者。

4.介入治療操作規範

(1)將導管分別選擇性置於腹腔動脈腸繫膜動脈行動脈造影,若可見腫瘤供血血管,經該動脈灌注化療。

(2)若未見腫瘤供血動脈,則根據腫瘤的部位、侵犯範圍及供血情況確定靶血管。原則上胰頭、胰頸部腫瘤經胃十二指腸動脈灌注化療;胰體尾部腫瘤多經腹腔動脈腸繫膜動脈或脾動脈灌注化療。

(3)如伴有肝臟轉移,需同時行動脈灌注化療或/和栓塞治療。

(4)用藥:通常採用鉑類、阿黴素類、吉西他濱單藥或聯合應用。藥物劑量根據患者體表面積、肝腎功能血常規等指標具體決定。

5.隨訪和治療間隔

隨訪期通常爲介入治療後3至6周,療效判定採用國際通用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治療間隔通常爲1-1.5月間,或根據患者再發疼痛時間決定重複TAIT的時間。

6.經動脈介入治療(TAIT)爲主的“個體化”方案

(1)伴有梗阻性黃疸患者可行內支架置入術。

(2)伴有腹腔或腹膜淋巴結轉移且引起症狀患者,可聯合放射治療

(六)胰腺癌的最佳支持治療(BSC)和化療

最佳支持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1.控制疼痛  疼痛胰腺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首先需要明確疼痛的原因,對於消化道梗阻等急症常需請外科協助。其次要明確疼痛的程度,根據病人的疼痛程度,按時、足量口服鴉片止痛藥。輕度疼痛可口服消炎痛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非甾類抗炎藥;中度疼痛可在非甾類抗炎藥的基礎上聯合弱嗎啡類如可待因,常用氨芬待因、洛芬待因等,每日3—4次;重度疼痛應及時應用口服嗎啡,必要時請放射治療科協助止痛;避免僅僅肌肉注射杜冷丁等。注意及時處理口服止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噁心嘔吐便祕頭暈頭痛等。

2.改善惡液質  常用甲羥孕酮甲地孕酮以改善食慾;注意營養支持,及時發現和糾正肝腎功能不全和水、電解質紊亂。

11 十、隨訪

對於新發胰腺癌患者應建立完整的病案和相關資料檔案,登記患者詳細住址,工作單位,聯繫方式,並登記至少2名親屬聯繫方式。治療後定期隨訪和進行相應檢查。治療後頭2年每3個月、 2年後每6個月隨訪一次,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清腫瘤標誌物,腹部CT/B超,胸片,直至5年,以後每年複查1次,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清腫瘤標誌物,腹部CT/B超,胸片。


12 附錄A 胰腺癌標本大體所見的常規描述

十二指腸(whipple)

十二指腸切除標本,遠端胃,大彎長  釐米,小彎長  釐米,十二指腸  釐米,周徑  釐米,膽總管長  釐米,周徑  釐米,胰腺大小--×--×--釐米,於(十二指腸乳頭/膽總管下端/胰頭部)見(外觀描寫)腫物,大小--×--×--釐米,切面性狀  ; 浸潤深度(十二指腸乳頭/膽總管下端)至   。累及/未累及腫物旁其它器官。腫物旁或腫物周圍腸管粘膜/肌壁內所見(息肉/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必要的陰性所見)、胃壁所見(必要的陰性所見)、胰腺所見(必要的陰性所見)。十二指腸、胃、膽總管、胰腺斷端及腹膜後切緣(標記或臨牀單送)  。大彎找到淋巴結(數/多/十餘/數十餘)枚,直徑      釐米;小彎找到淋巴結(數/多/十餘/數十餘)枚,直徑      釐米。腸壁找到淋巴結(數/多/十餘/數十餘)枚,直徑      釐米;腸繫膜找到淋巴結(數/多/十餘/數十餘)枚,直徑      釐米;胰腺周找到淋巴結(數/多/十餘/數十餘)枚,直徑      釐米。


13 附錄B 胰腺癌顯微鏡下所見的常規描述

 

1.             腫瘤

(1)         組織分型

(2)         組織分級

(3)         浸潤範圍

(4)         脈管浸潤

(5)         神經浸潤

2.             切緣

(1)         遠端胰腺

(2)         膽總管

(3)         近端(胃)

(4)         遠端(十二指腸

3.             其他病理所見

(1)         慢性胰腺炎

(2)         不典型增生

(3)         化生

(4)         其他

4.             區域淋巴結(包括胃,十二指腸胰腺旁及單獨送檢淋巴結

(1)         總數

(2)         受累的數目

5.             遠處轉移

6.             其他組織/器官

7.             特殊的輔助檢查結果(組織化學染色,免疫組化染色等)

8.     有困難的病理提交上級醫院會診(提供原始病理報告以覈對送檢切片的正確減少誤差,提供充分的病變切片或蠟塊,以及術中所見等)

8.

8.

14 附錄C 病人狀況評分

C.1  Karnofsky評分(KPS,百分法)

評分見表C.1。

表C.1 Karnofsky評分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正常,無症狀和體徵,無疾病證據

能正常活動,有輕微症狀和體徵

勉強可進行正常活動,有一些症狀或體徵

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維持正常生活或工作

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爾需要別人幫助,不能從事正常工作

需要一定幫助和護理,以及給與藥物治療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別照顧和治療

生活嚴重不能自理,有住院指徵,尚不到病重

病重,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住院和積極的支持治療

重危,臨近死亡

死亡

C.2  Zubrod-ECOG-WHO 評分(ZPS,5分法)

評分見表C.2。

表C.2  Zubrod-ECOG-WHO

0

1

2

3

4

5

正常活動

症輕狀,生活自理,能從事輕體力活動

能耐受腫瘤症狀,生活自理,但白天臥牀時間不超過50%

腫瘤症狀嚴重,白天臥牀時間超過50%,但還能起牀站立,部分生活自理

病重臥牀不起

死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