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食症

精神障礙 精神科 疾病 進食與餵養障礙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ì shí zhèng

2 英文參考

Abnormal crav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異食症以持續性嗜食非食物和無營養的物質爲行爲特徵,可見於兒童的各個年齡段,以 5~10 歲的兒童最爲常見,青春期逐漸消失,少數成年期發病的報道。目前患病率尚不清楚。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有關感覺消化營養心理、以及精神疾病的因素都有涉及。一般預後良好。[1]

4 臨牀特徵

患者的臨牀表現爲進食一種或多種非營養性、非食用性的物質,攝入的典型物質通常基於年齡和易得性而變化,包括紙、肥皂、布、頭髮、繩子、羊毛、土壤、粉筆、滑石粉油漆口香糖金屬、石子、木炭、煤、灰、黏土等。這種情況至少持續 1 個月並嚴重到需要臨牀關注,個體通常沒有對食物的厭惡異食症可在其他方面發育正常的兒童中出現,也可見於孕期婦女,但更常見於智力障礙和廣泛性發育障礙的患兒中。[1]

5 診斷

異食症的診斷除典型的臨牀表現外,還須判斷患者的進食行爲發育水平的關係,排除發育水平或文化特許的影響。如果症狀出現在其他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懷孕的背景下,則須在嚴重到需要額外的臨牀關注時才能做出異食症的診斷。[1]

6 鑑別診斷

異食症需與做作性障礙和自傷自殘行爲鑑別[1]

7 異食症的治療

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性治療(包括改善環境,家庭指導、教育和訓練等)、病因治療(補鐵/補鋅)、行爲治療正強化負強化)、營養治療和併發症治療[1]。雖預後良好,但因一些攝入的物質可能具有潛在的致命性,應高度重視和避免危及生命的情況發生[1]

8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Z].2020-11-23.

治療異食症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