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水·陽虛水泛證

陰水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水腫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shuǐ ·yáng xū shuǐ fàn zhèng

2 英文參考

yin edema with syndrome of water overflowing due to yang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陰水·陽虛水泛證(yin edema with syndrome of water overflowing due to yang deficiency[1])是指陽氣虛損,水液內停,泛溢肌膚,以全身高浮腫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脹濡泄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爲常見症的陰水證候[1]

4 陰水·陽虛水泛證症狀

陰水·陽虛水泛證患者身高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呼吸急促,腹大胸滿,臥則喘促,腰部冷痛酸重,納少、尿量減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萎黃灰滯或㿠白,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2][3][4]

5 證候分析

腎陽虛衰,蒸化無力,水液內停:脾虛水腫,久延不愈,傷及腎陽。腰膝以下,腎氣主之,腎氣虛衰,陽不化氣,水溼下聚,故見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水氣上凌心肺,故見心悸氣促。腰爲腎之府腎虛水氣內盛,故腰痛酸重。腎與膀胱表裏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行,故尿量減少,或因下元不固而多尿,故有浮腫與多尿並見。腎陽虧虛,命門火衰,不能溫養,故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陽氣不能溫煦上榮,則納少、畏寒肢冷、面色萎黃灰滯或㿠白。舌質胖淡,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均爲陽氣虛衰,水溼內盛之候。[4][4]

6 陰水·陽虛水泛證的治療

6.1 治法

溫腎助陽,化氣行水[4][4][4]

6.2 方藥治療

陰水·陽虛水泛證可用真武湯、《金匱要略方論腎氣丸等方進行治療[5]

陰水·陽虛水泛證可用濟生腎氣丸[備註]《嚴氏濟生方》腎氣丸(《嚴氏濟生方》):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炮附子桂枝牛膝車前子真武湯[備註]真武湯(《傷寒論》):炮附子白朮茯苓芍藥生薑進行治療。腎爲水火之髒,緣陰陽互根之理,善補陽者,必以陰中求陽,則生化無窮。故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用肉桂附子溫補腎陽,兩相配合,則能補水中之火,溫腎中之陽氣;用白朮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生薑溫散水寒之氣;白芍調和營陰;牛膝引藥下行,直趨下焦,強壯腰膝。若小便清長量多,去澤瀉車前子,加菟絲子補骨脂,以溫固下元。若心悸、脣紺,脈虛數或結代,乃水邪上逆,心陽被遏,瘀血內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蔘溫陽化瘀。若見喘促、汗出,脈虛浮而數,是水邪凌肺,腎不納氣,宜重用人蔘蛤蚧五味子山萸肉牡蠣或吞服黑錫丹[備註]黑錫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黑錫、硫黃川楝子葫蘆巴木香、炮附子肉豆蔻陽起石沉香茴香肉桂補骨脂,以防喘脫之變。[5]

腎氣衰微常與脾陽不振同時出現,證見脾腎兩虧,水寒內盛。因此健脾溫腎常同時並進,但需區別脾腎的輕重主次,施治當有側重。[5]

如病程纏綿,反覆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證見發熱惡寒,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時當以風水論治,但應顧及正氣虛衰一面,不可過用表藥,以越婢湯爲主,酌加黨蔘菟絲子補氣溫腎之藥,扶正與祛邪並用。[5]

病至後期,因腎陽久衰,陽損及陰,可導致腎陰虧虛,又可出現腎陰虛爲主的病證,如水腫反覆發作,精神疲憊,腰痠遺精口咽乾燥五心煩熱舌紅,脈細弱等。治當滋補腎陰爲主,兼利水溼,但滋陰不宜過於涼膩,以防匡助水邪,傷害陽氣。方用左歸丸[備註]左歸丸(《景嶽全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膠龜版膠澤瀉茯苓冬葵子等。[5]

尚有腎陰久虧,水不涵木,出現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上盛下虛的復雜病情,證見面色潮紅,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腰痠遺精,皮履飄浮無力,或肢體微顫等。此乃肝腎陰虛於下,肝陽上擾所致。治當育陰潛陽,亦可用左歸丸[備註]左歸丸(《景嶽全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膠龜版膠加介類重鎮潛陽之品,如珍珠母龍骨牡蠣鱉甲桑寄生等。[5]

腎氣虛極,中陽衰敗,濁陰不降而見神倦欲睡,泛惡,甚至口有尿味,病情嚴重,宜附子合制大黃黃連半夏解毒降濁。[5]

此外,對於水腫病的治療,常合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如《醫門法律·脹病諸方中指出用當歸大黃、桂心、赤芍等藥。近代臨牀上常用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等。實踐證明可加強利尿消腫的效果。[5]

6.3 鍼灸治療

[5]

6.3.1 選穴

任脈穴背俞穴爲主。取腎俞關元三焦俞水分脾俞足三裏腎俞溫補腎陽,重灸關元陽化氣三焦俞以調三焦氣化功能水分分利水邪。脾俞足三裏健脾以運化水溼。

6.3.2 隨證配穴

便溏者,加天樞上巨虛

6.3.3 刺灸方法

針用補法,可灸。

6.4 食療

6.4.1 推薦食材

陰水·陽虛水泛證患者建議食用桂枝五味子牡蠣茯苓車前子肉桂益智仁乾薑高良薑刀豆大茴香小茴香丁香枸杞子桑椹羊肉狗肉牛肉[5]

6.4.2 推薦食療

[5]

1.薑桂仁湯:乾薑15g,益智仁15~30g,肉桂5~10g,茯苓30~60g,冬瓜皮30~60g,枸杞子15~30g,桑椹15g。上述食材放人鍋內煎煮15分鐘後,放入適量羊肉牛肉,繼續煎煮至肉熟,食肉喝湯,可隔天或經常食用至病癒。

2.三香粥:小茴香15~30g,丁香5g,大茴香5g,肉桂5g,枸杞子15~30g。上述食材放入鍋內煎煮兩次,每次30分鐘。取汁煮粥食用,可隔天或經常食用至病癒。

3.二薑茶:乾薑5g,高良薑15g,肉桂5g,泡水代茶飲

7 關於水腫

水腫(edema[5][6])爲病名[7][8]。出《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又稱水氣[8]。古代稱水、水氣水病水脹[8]。是以肌膚浮腫爲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統稱[8]患者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還可伴有胸水、腹水[8]水腫一證,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主要病變在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膀胱氣化不利,發生水腫。根據臨牀表現可分爲陽水陰水兩類。感受外邪而發,發病較急,多從頭面部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上爲著,病位多在肺脾,多屬實證,爲陽水內虛者發病較緩,多從足跗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下爲劇,病位在脾腎,多爲虛證,爲陰水[8][8][8]

水腫的治療方法發汗利尿、攻逐、健脾溫腎、降濁、化瘀等。如經一般常法治療不應,或有瘀血徵象者,可參合應用活血化瘀法[8]。以上諸法,或單用,或合用,均視病情需要而選擇[8]鍼灸治療本證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狀、增強體質、減少反覆發作等方面有較好的療效。

中醫內科的水腫可見於西醫學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腫腎病性(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腫內分泌失調、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疾患[8][8]

水腫現常分爲陽水(包括風水相搏證水溼浸漬證溼熱蘊結證等)、陰水(包括脾虛溼困證陽虛水泛證瘀水互結證等)進行辨治,詳見水腫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8-100.
  3. ^ [3]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
  4. ^ [4]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0-92.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9.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2.
  8.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治療陰水·陽虛水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陰水·陽虛水泛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陰水·陽虛水泛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