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蹺脈

奇經八脈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qiāo mài

2 概述

陰蹻脈(Yin Heel Channel[1]、Yin Heel Vessel[1])爲奇經八脈之一[2][3]。出《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陰經,爲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足少陰腎經照海穴與本脈脈氣相通[3]陰蹻脈主要病候爲多眠癃閉[4]

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陰經,爲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

3 陰蹻脈循行路徑

陰蹻脈循行路徑

陰蹻脈循行路徑

中醫藥學名詞(2004)》:陰蹺脈起於內踝照海穴,經過內踝後,沿下肢內側上行,經陰部,沿腹、胸進入缺盆,再上行,出人迎穴之前,經鼻旁,到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陽蹺脈會合[4]

中醫大辭典》:其循行路線,據《難經·二十八難》載:“陰蹻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又《黃帝內經靈樞·脈度》:“(陰)蹻脈者,少陰之別,起於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蹻而上行。”本脈自然骨(舟骨粗隆)後方的照海穴起始,經過內踝,沿下肢內側向上,進入陰部,向上沿着胸腔裏面,入於缺盆鎖骨上窩),再上行,從結喉人迎穴的前邊出來,經顴部內側,到目內眥,與太陽陽蹻脈相會[4]

中國鍼灸學詞典》:本脈的循行路線,據《難經》記載:起於足少陰腎經照海穴,經內踝後和腿股內側向上循行,進入陰部,再上行經胸到缺盆,沿喉嚨走在人迎(頸動脈搏動處)的前面,經顴部到達內眼角,與足太陽膀胱經陽蹻脈相併上行到腦[4]

陰蹺脈起於跟中,內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間之然谷穴,循內踝上行腹股、陰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並至睛明穴,亦會於足太陽膀胱經

(1)足少陰腎經部分:陰蹺脈起於足少陰腎經然谷穴,即在內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間。從然谷穴循內踝下一寸照海穴,再由照海穴直上三寸至交信穴,從此循陰股鼠蹊處,入生殖器後而上行入腹胸裏

(2)足陽明胃經部分:陰蹺脈入腹胸處上行後,轉循足陽明胃經,上行至鎖骨緣中點,下對乳頭中線之缺盆穴,經結喉旁,頸動脈後之人迎穴之前,再上行入頄鼻旁。

(3)足太陽膀胱經、陽蹺部分:陰蹺脈上行至頄鼻旁,屬目內眥後,再往外出曲宛而出,再入睛明穴。在此與足太陽膀胱經與陽蹺之上行氣一起還回,此功能即作爲濡潤眼睛之用。故知陰蹺脈氣,若不能與陽蹺脈氣,並榮於眼睛,則造成眼睛不能合閉。

黃帝內經靈樞·脈度》:“(陰)蹻脈者,上陰之別,起於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服;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蹻而上行。”該脈主要分佈在腹部和頸部,其功能爲交通一身陰陽之氣,關係到人的活動睡眠

循行路線:
  1. 起於跟中

  2. 內踝之上

  3. 直上循陰股入陰

  4. 上循胸腹

  5. 缺盆

  6. 上出人迎之前

  7. 入頄

  8. 目內眥

奇經陰蹺脈經別循行路徑圖


5 陰蹻脈經脈

陰蹻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嗜睡[4]

陰蹻脈主要病候爲多眠癃閉[4]

陰蹻脈病變主要表現爲肢體外側的肌肉弛緩而內側拘急,以及嗜睡等。

陰蹺脈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陽氣不足,陰氣偏盛,常常多眠

陰蹻發病主要表現爲運動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疾病及其他疾病。如筋肉屈伸運動障礙(屈肌緊張)、眼瞼開合失常、驚癇少腹痛陰中痛疝氣[4]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3.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