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癉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dān

2 英文參考

yin jaundic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陰癉爲病證名[1]。出《醫門法律·黃癉門》。即陰疸[1]

陰疸爲病證名[2]。又名陰癉[2]。是指無熱惡寒小便自利,一身面目色黃而不鮮的黃疸[2]黃疸之屬陰寒者。

4 症狀

醫鈔類編》卷九:“陰疸,無熱惡寒小便自利,脈遲而微。誤開鬼門則肌膚冷鞕,自汗不止;誤潔淨府膀胱不約,小便如奔。”

5 治療

醫門法律·黃癉門》:“陰癉病,誤從陽治,襲用苦寒,倒行逆施,以致極重不返者,醫殺之也……其始必先退陰復陽,陰退乃從陽治。”

治宜溫陽散寒退黃,選用茵陳附子乾薑湯等方[2]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2.

治療陰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