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舌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àn shé

2 英文參考

Yǎmén GV15[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厭舌經穴別名,即舌厭(出《鍼灸甲乙經》),是啞門之別名[1]。見《鍼灸學》(南京)。

穴位啞門
漢語拼音Yamen
羅馬拼音Yamen
美國英譯名Dumb Gate
各國代號中國GV15
日本15
法國莫蘭特氏VG14
富耶氏IVG14
德國LG14
英國Gv15
美國Go15

啞門經穴名(Yǎmén GV15,DU15)[2][3]。出《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名瘖門[3]。《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始稱啞門[3]。《千金翼方》又作瘂門,近作啞門[4]。別名喑門(《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舌厭(《鍼灸甲乙經》),舌橫(《鍼灸甲乙經》),橫舌(《外臺祕要》),舌根《鍼灸學》(南京)),厭舌《鍼灸學》(南京)),舌腫(《東醫寶鑑》)。屬督脈[4]啞門陽維脈督脈交會穴[4][4]。啞即音啞,門即門戶,此穴可治啞,但針刺不當也可致啞,故名啞門[4]啞門穴主要治療口舌、頭項、神志疾患等:如音啞,重舌,言語澀滯,舌緩不語,暴喑舌強不語,失語,聾啞咽喉腫痛頭風頭痛頸項強急,項後痛,脊強反折中風腦性癱瘓大腦發育不全癲狂癇,頭痛項強瘛瘲癔症精神分裂症脊強反折暴瘖舌骨麻痹腦膜炎脊髓炎等。

4 啞門穴的別名

喑門(《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瘖門(《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舌厭(《鍼灸甲乙經》),舌橫(《鍼灸甲乙經》),橫舌(《外臺祕要》),舌根《鍼灸學》(南京)),厭舌《鍼灸學》(南京)),舌腫(《東醫寶鑑》)。

5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喑門一穴。

6 穴名

啞即音啞,門即門戶,此穴可治啞,但針刺不當也可致啞,故名啞門[4]

瘩,《說文》:“瘖,不能言也。”《正字通》:“瘂與瘖,音別義同。”瘂通啞、瘖通喑。門,出入、關鍵之處,意爲要地。此穴在後髮際正中直上入髮際五分處,正對舌本,爲督脈陽維脈會穴,因有通經絡、開神竅、治失語之功,故以其主治功能命名爲啞門。穴爲治啞之處,亦爲致啞之門。《甲乙經·卷十二》謂:“舌緩,瘖不能言,刺瘖門”。[5]

8 所屬部位

頸椎[6]

9 厭舌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啞門穴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第一頸椎[7]

啞門穴位於頸後區,第二頸椎棘突上際凹陷中,後正中線上。正坐,頭稍前傾取穴[7]

啞門穴位於項正中線,入髮際0.5寸,適當第一、二頸椎棘突之間(《銅人腧穴鍼灸圖經》)[7]

一說“在後髮際宛宛中。”

啞門穴在督脈的位置

啞門穴在頸椎部的位置

啞門穴的位置

啞門穴在頸椎部的位置

啞門穴的位置

啞門穴在頸椎部的位置(肌肉

啞門穴的位置

啞門穴在頸椎部的位置(骨骼

10 厭舌穴的取法

正坐,頭稍前傾,於後正中線,入髮際0.5寸之凹陷中取穴

啞門穴位於頸後區,第二頸椎棘突上際凹陷中,後正中線上。正坐,頭稍前傾取穴[7]

正坐,頭稍前傾,於後正中線入髮際0.5寸處取穴[8]

11 厭舌穴位解剖

啞門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之間,頸韌帶(左、右頭半棘肌之間)。淺層有第三枕神經和皮下靜脈。深層有第二、第三頸神經後支的分支,椎外(後)靜脈叢和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之間→項韌帶(左右頭夾肌之間→左右頭半棘肌之間)[8]

皮膚→皮下組織→項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9]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3頸神經後支及其伴行的動脈分佈;深層有枕大神經和枕動脈分佈;再深層可穿透被膜損傷脊髓[9]

布有第三枕神經和枕動、靜脈分支[9]

12 厭舌穴的功效與作用

啞門穴具有散風熄風開竅醒神的功效。

啞門穴有通竅絡、清神志作用[9]

啞門穴是督脈陽維脈交會穴,又爲回陽九針穴之一,故可治療喑啞、失語、神志病和督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證,是主治喑啞、失語的常用穴[10]

啞門穴具有通竅醒神的作用,故以治療失語、癲狂癇證爲主[10]

啞門穴有通經開竅之功,爲回陽九針之一,凡諸喑症俱可取此[10]

13 厭舌穴主治病

啞門穴主要治療口舌、頭項、神志疾患等:如音啞,重舌,言語澀滯,舌緩不語,暴喑舌強不語,失語,聾啞咽喉腫痛頭風頭痛頸項強急,項後痛,脊強反折中風腦性癱瘓大腦發育不全癲狂癇,頭痛項強瘛瘲癔症精神分裂症脊強反折暴瘖舌骨麻痹腦膜炎脊髓炎等。

啞門穴主要治療口舌、頭項、神志疾患等:如音啞、重舌、言語澀滯、舌緩不語、咽喉腫痛頭風頭痛頸項強急、項後痛、脊強反折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症中風腦性癱瘓大腦發育不全[10]

啞門穴主治暴喑舌強不語、癲狂癇、頭痛項強[10]

啞門穴主治頭痛,失語,暴喑,喑啞,重舌舌緩不語,聾啞癲狂癇證瘛瘲癔症項強脊強反折[10]

啞門穴主治暴瘖,失語,頭痛項強脊強反折聾啞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癔病大腦發育不全腦性癱瘓[10]

舌強不語,暴喑頸項強急脊強反折癲癇腦性癱瘓舌骨麻痹腦膜炎脊髓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0]

一般直刺0.5~1.0寸[10][10]

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10]

坐位,使頭微前傾,項肌放鬆,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10]

注意

深刺[10]

不宜向前上方深刺,以免誤傷延髓[10]

不可向上斜刺深刺[10]

因爲深部接近延髓,必須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和深度[10]

14.2 灸法

禁灸[10]

鍼灸大成》謂此穴禁灸,灸之令人啞,以其近於舌咽及腦也,故不宜火攻。凡取經穴治病,可針者針之,可灸者灸之,鍼灸懼不宜者,則按而摩之,是爲經穴三用。[10]

可灸,但不宜瘢痕灸[10]

15 厭舌穴的配伍

啞門穴配廉泉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合谷聾啞[10][10]

啞門穴配風府角弓反張[10]

啞門穴配人中後溪癲癇[10]

啞門關衝,有通陽開竅作用,主治舌強不語。

啞門風府合谷,有醒腦開竅作用,主治喑啞。

啞門通天跗陽,有散寒去溼的作用,主治頭重痛。

啞門水溝足三裏大鐘,治癡呆[10]

啞門陽穀腕骨帶脈勞宮,治瘛瘲、指掣痛[10]

啞門水溝大椎腰奇,治癲癇[10]

啞門湧泉關衝風府,治中風舌緩暴喑不語[10]

16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督脈陽維之會。

鍼灸甲乙經》:不可灸,灸之令人喑。

鍼灸甲乙經》:項強,刺喑門舌緩,喑不能言,刺喑門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頸項強,舌緩不能言,諸陽熱氣盛,鼻衄血不止,頭痛風,汗不出,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重

鍼灸大成》:主舌急不語,重舌,諸陽熱氣盛,衄血不止,寒熱風啞,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重風汗不出。

鍼灸大成》:仰頭取之。

類經圖翼》:主治頸項強急不語,諸陽熱盛,衄血不止,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風疼痛汗不出,寒熱風痙中風屍厥,暴死不省人事。

聖濟總錄》:腦後啞門穴,不可傷,傷即令人啞。宜針人中天突二穴,可二分。

玉龍歌》:偶爾失音言語難,啞門一穴兩筋間,若知淺針莫深刺,言語音和照舊安。

回陽九針歌》: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裏合谷並,此是回陽九針穴

17 厭舌穴研究進展

17.1 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研究發現,針刺啞門腎俞,對腦炎患者血液流變學有一定影響,經針刺後,全血黏度下降,全血還原黏度下降,治療前後有顯著意義。同時觀察對腦血流圖的影響,顯示陡直型波形較治療前增加了14.4%,統計學有明顯差異。[10]

針刺啞門風府穴可以使血液凝固程度顯著降低(P<0.01),血漿纖溶系統活性增強,使纖維蛋白原含量減少,有利於腦出血部位的血塊溶解吸收[10]

17.2 血細胞的影響

針刺啞門華蓋,可使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使嗜酸性粒細胞減少。針刺啞門也可使淋巴細胞減少,並可促進骨髓造血功能[10]

現代研究表明,針刺啞門華蓋穴可促進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白細胞百分比增加,尤啞門作用突出。[10]

1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8.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6.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6.
  5. ^ [5]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7.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8-359.
  9.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6.
  10. ^ [10]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8-35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