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浮發熱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fú fā rè

2 概述

陽浮發熱爲病證名[1]。指脾腎陽浮不斂的發熱[1]

3 症狀及治療

金匱翼·陽浮發熱》:“陽氣虛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氣虛,陽浮於外。其症上見嘔惡,下爲溏泄,其脈大而不實,身雖大熱,切忌寒涼,宜甘辛溫藥溫其中,使土厚則火自斂也;或腎虛火不歸經,遊行於外,其症煩渴引飲,面赤,舌刺,脣黑,足心如烙,或冷如冰,其脈洪大無倫,按之微弱,宜八味腎氣丸之屬,導火下行也。”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