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絲疔

疔瘡 中醫學 中醫病名 中醫外科學 瘡瘍 中醫診斷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è sī dīng

2 英文參考

hemorrhagic furunc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cute lymphang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ed filamen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acute lymphang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acutesuperficial lymphangit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acute lymphang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血絲疔爲病名[1]。出《瘍醫大全》卷三十四。血絲疔又名紅絲疔赤疔血箭疔紅線疔金絲瘡血絲瘡紅演疔紅絲瘡紅絲血箭疔紅演兒、紫疥癍[1][2]

紅絲疔(red filament acute lymphangitis[3])爲病名[3][4]。又稱紅線疔血絲疔[4]赤疔血箭疔金絲瘡血絲瘡紅演疔紅絲瘡紅絲血箭疔紅演兒、紫疥癍[4]。是指發於四肢,以皮膚呈紅絲顯露,迅速向上走竄,疼痛發熱爲主要表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相當於急性淋巴管炎[4]。出《證治準繩·瘍醫》卷二。

中醫疔瘡範疇[4]

紅絲疔與現代醫學急性淋巴管炎類似,是由細菌四肢部傷口侵入,沿淺層淋巴管擴散而引起的淋巴管[4]

4 血絲疔病因病機

紅絲疔火毒凝聚或破傷感染所致[4]。手足療或皮膚破損,感染邪毒,沿經向上走竄[4]

紅絲疔與現代醫學急性淋巴管炎類似,是由細菌四肢部傷口侵入,沿淺層淋巴管擴散而引起的淋巴管[4]

5 血絲疔症狀

四肢創口發出紅線,漸向軀幹蔓延的一種外科病症[4]。多起於手足,生於手,有紅絲入腋;生於足,有紅絲入腹,均屬重證[4]。初起局部紅腫熱痛,繼而起紅絲沿小腿或手臂迅速向上走竄,重者可伴寒熱頭痛乏力[4]

臨牀多見於四肢內側發出一條或數條紅線,漸向上蔓延至肘腋或膝彎,摸之索條樣、壓痛,局部皮膚紅腫發熱[4]。輕者無全身症狀,重者則伴寒熱頭痛乏力等症[4]。也可出現高熱神昏頭痛等“走黃”現象[4]

6 血絲疔辨證分型

6.1 火毒入絡

紅絲疔·火毒入絡證(red filament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entering collateral)是指火毒入絡,以患肢紅絲較細,全身症狀較輕爲常見症的紅絲疔證候[4]

6.2 火毒入營

紅絲疔·火毒入營證(red filament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是指火毒入營,以患肢紅絲粗腫明顯,迅速向近端蔓延,全身寒戰高熱煩躁頭痛口渴舌苔黃膩,脈洪數爲常見症的紅絲疔證候[4]

7 血絲疔的治療

7.1 鍼灸治療

三棱針或粗針沿紅絲的終點依次向起點點刺出血,間隔約寸許,並挑破初起瘡頭[4]。如出現疔瘡走黃現象,應及時採用綜合療法急救[4]

7.2 方藥治療

治宜清熱解毒,內服五味消毒飲加減,並於紅線遠端挑刺放血,再隔寸挑刺令其微出血;或用燈心煙油於紅絲盡頭灸一壯,再刺疔頭,或用浮萍草嚼爛外敷,亦可於紅絲盡處刺斷,搽離宮錠子[4]

8 關於疔瘡

疔瘡(ding deep-rooted sore)爲病名[5]。又名丁瘡丁腫疔腫疔毒疵瘡[6]。是指好發於顏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堅硬如釘,腫痛灼熱,易於走黃、損筋傷骨爲主要表現的瘡瘍[6]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疔腫》雲:“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難治;……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乾心煩即死也。”陳實功外科正宗·疔瘡論》雲:“夫疔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發夕死,隨發隨死……”

疔的名稱繁多,證因各異。

按照發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頭疔虎口疔鼻疔紅絲疔等多種名稱[6]

按照發病部位和性質不同,可分爲顏面部疔瘡、手足部療瘡、紅絲疔、爛療、疫疔五種。

疔的範圍很廣,包括西醫的癤、癰、壞疽的一部分,皮膚炭疽急性淋巴管炎疔瘡相當於顏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種發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若處理不當,發於顏面者易引起走黃危證而危及生命,發於手足者則可損筋傷骨而影響功能

總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詳見疔瘡條。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4.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4.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0.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0.

治療血絲疔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