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黏度

臨牀血液流變學檢查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è jiāng nián dù

2 英文參考

Plasma viscosity

3 概述

血漿黏度約爲全血黏度的1/8~1/4,是反映血液流動性的指標之一。通常血漿黏度主要依其高分子化合物的變化,諸如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和糖類等濃度增加有關。血漿黏度增加導致血流不暢,甚至阻斷,可反映淤血存在。

4 別名

血漿粘度

5 血漿黏度醫學檢查

5.1 檢查名稱

血漿黏度

5.2 分類

臨牀血液流變學檢查

5.3 血漿黏度的測定原理

(1)原理部分:

旋轉式黏度計法:常見的旋轉式黏度計是同軸錐板式結構,平板部分爲樣品杯,它與調速馬達相連,當平板以某一轉速旋轉時,轉動的扭矩通過血樣傳遞到錐體;血樣越粘,傳入的扭矩越大(圖1)。錐體受力大小由與其相連的測力傳感器檢測,利用下式可計算被測液體的黏度η:

式中,N爲轉數(r/min),M爲扭矩,K爲儀器常數。它是由兩個同軸部件的幾何參數、角速度及應力檢測裝置的一些物理參數決定的,一般在儀器出廠時均已標出,用戶也可根據黏度計介紹,自己標定K值。目前國內外常見的測量穩流狀態下血黏度計有日本E型黏度計,國產NXE-Ⅰ型、NZ-6型黏度計等,它們僅能作血液表觀黏度測量。另一類較複雜的流變儀,它們不僅可以測量穩流狀態下的血液黏度,而且可作振盪流動狀態下血液黏彈性的測量,但價格昂貴。

(2)結構部分:

黏度及有關物理量的單位:根據國際單位制(SI)的規定黏度應以mPa·s(毫帕·秒)爲單位。過去常以泊或釐泊爲單位,1mPa·s=1cp,黏度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歸納下表(表1)。

②測試條件:

A.切變率:不同的黏度計有不同的量程。根據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的建議,測定血液黏度理想的切變率範圍選擇在1~200s-1。臨牀血液黏度測量可在此範圍內選擇兩個以上切變率,其中一個應選擇在40s-1以下,最好選擇在10s-1以下,高切變率最好選在200s-1左右。

B.測試溫度:液體黏度與溫度成負相關血液黏度計應該有較好的恆溫控制系統,溫度波動範圍應小於0.5℃,測試溫度選擇在25℃或37℃均可。

5.4 試劑

抗凝劑的使用對於血液粘度測定亦有影響。目前認爲,以肝素或EDTA(乙二胺四乙酸鹽)爲宜,其抗凝濃度應分別在10~20U/ml血及3.4~4.8mol/L血的範圍。值得注意的是EDTA三鉀鹽與EDTA二鉀鹽相比,會造成平均細胞容積的降低。肝素有可能造成血小板的微聚集體,會影響細胞濾過能力。所以,對於某些粘度測定與細胞濾過實驗共存的檢驗不太適合。枸櫞酸鹽或草酸鹽作爲抗凝劑容易引起細胞皺縮,一般不作爲粘度測定時的抗凝劑。只在某些條件加以控制,或與血小板聚集實驗共用血樣時使用。

5.5 操作方法

(1)打開儀器預熱,使恆溫系統達到測試溫度。

(2)將試樣在測試溫度下恆溫5min後,充分混勻加入試樣杯。

(3)按測量鍵,切變率按由高至低的順序進行測量。爲了避免血球下沉,選擇切變率檔次不宜過多,每檔停留時間不宜太長。

(4)每個試樣測量後應將試樣清洗擦乾。

5.6 正常值

男性:0.85~1.99mPa·s;

女性:0.82~1.84mPa·s。

5.7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升高:見於原發性球蛋白血癥,如巨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繼發性球蛋白血癥,如風溼病類風溼關節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脂血症,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

5.8 附註

檢測前禁止服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5.9 相關疾病

多發性骨髓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紅斑狼瘡高脂血症糖尿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