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切開術

自發性氣胸的手術治療 手術 氣胸的手術治療 胸膜手術 胸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ōng kuò qiē kāi shù

2 英文參考

thoracotomy

3 手術名稱

胸廓切開術

4 別名

剖胸探查術開胸術開胸探查術剖胸探查手術;exploratory thoracotomy

5 分類

外科/胸膜手術/氣胸的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手術治療

6 ICD編碼

34.02

7 概述

原發自發性氣胸起因於胸膜下的肺大泡破裂,常位於肺尖,患者多爲瘦長體型。Withers等對一批新兵調查發現,發生氣胸者的平均身高體重普遍比其他新兵高5cm和輕11kg(25磅)。肺尖部肺泡承受的平均張力較大,從而導致胸膜肺大泡形成。吸菸者容易發生原發自發性氣胸。亦有報道證明,原發自發性氣胸有家族性傾向,HLA單純型A2、B40者更容易發生氣胸。在正常情況下,肺靜息功能殘氣量(FRC)佔肺活量的36%,壓力總是比胸膜腔高,如果肺泡胸膜腔之間發生交通,氣體將從肺泡進入胸膜腔,壓力梯度消失則氣體交通停止。健康人能較好地耐受肺活量降低,如肺功能氣胸之前已遭到損害,肺活量的降低則可能導致肺泡氣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等。動物研究表明,氣胸時,肺灌注沒有相應改變,但同側肺通氣減少導致氣胸通氣/血流灌注比例降低。由氣胸引起的PaO2平均水平從12.8kPa(96mmHg)降到6.8kPa(51mmHg),肺膨脹後PaO2可立即恢復到原來水平;但在人類,PaO2恢復則需要較長時間,通常需30~90min。氣胸消失後肺內分流改變的速度亦與氣胸病程長短有關(圖5.3.1.1.4-0-1,5.3.1.1.4-0-2)。

原發自發性氣胸的主要症狀胸痛呼吸困難。二者兼有者約佔64%,既無胸痛也無呼吸困難者較少見。有報道自發性氣胸併發Horner綜合徵,系縱隔移位,交感神經受牽拉而引起。原發自發性氣胸通常發生於休息時,有文獻報道285例氣胸,在緊張鍛鍊中發病者僅佔24例。氣胸時間過長,肺膨脹時復張性肺水腫發病率將有所升高。

原發自發性氣胸患者生命體徵一般正常,但可有心動過速。胸部體徵可見氣胸側胸廓飽滿並在呼吸週期活動減弱,觸診無震顫,叩診反響增強,呼吸音減弱或消失,氣管可能向對側移位;右側氣胸者,可有肝臟下界下移;胸部X線檢查可以確診,10%~20%的病例同時伴有胸腔積液;部分患者心電圖檢查發現額面QRS電軸右移,胸前導聯R波電壓減低,T波倒置,有時會誤診爲急性心內膜下心肌梗死。如果脈率超過130/min或出現低血壓、發紺,應懷疑已有張力性氣胸(圖5.3.1.1.4-0-3)。

原發自發性氣胸容易復發。Gobbel等在一組119例自發性氣胸6年隨訪發現,初次氣胸時沒有進行胸腔閉式引流的110例,有57例(52%)同側復發;第2次、第3次氣胸均未行胸腔閉式引流者,其複發率分別爲62%和83%;復發的平均間隔時間約爲7個月。許多化學性材料,包括:奎納克林、滑石粉、高滲葡萄糖液和四環素等,在初次氣胸時注入胸膜腔,以期產生胸膜粘連和預防復發似乎有效。關於滑石粉是否會導致胸膜或肺部腫瘤發生,英國胸科協會曾觀察了210例於14~40年前用加碘的滑石粉進行胸膜固定者,未發現間皮瘤和肺部腫瘤發病率有所增加。

大多數原發自發性氣胸初次處理中採用胸腔閉式引流術;初次氣胸給予胸膜腔內注入化學性致粘連的藥物,如:四環素或高滲葡萄糖等,可以減少復發。若患側肺長期漏氣或一直未能膨脹,則應進行胸腔鏡下或剖胸手術縫扎或切除肺尖部的大泡並加胸膜粘連術

許多肺內疾病均可能繼發自發性氣胸。諸如:結核、硅沉着病(矽肺)、肺纖維化、肺膿腫、伴有支氣管阻塞的原發性肺泡癌和轉移胸膜疾病、Marfan綜合徵等;甚至還有報道,自發性氣胸可以成爲艾滋病(AIDS)的首發臨牀症狀。但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肺囊性纖維化最爲常見。

繼發自發性氣胸常使已有損害的肺功能降低更爲嚴重,臨牀症狀也遠比原發自發性氣胸嚴重的多。絕大多數繼發自發性氣胸均有呼吸困難,而所見到的X線變化往往與呼吸困難的嚴重程度並不一致。在一組57例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氣胸患者中,全部都有氣短,其中42例(74%)有患側胸痛。因爲這些患者的呼吸儲備功能已部分或大部分喪失,一旦發生氣胸,可有生命危險。綜合3組共120例繼發自發性氣胸病例,入院治療期間死亡率爲16%。其中,在置入胸腔閉式引流管之前突然死亡3例;治療期間24h內呼吸衰竭者3例;24h後呼吸衰竭者3例;此外,在後續治療中出現消化道大出血者3例。

繼發自發性氣胸多原有肺過度膨脹,叩診呈過清音,觸診震顫及肺呼吸音均明顯減低,當氣胸發生時,體格檢查雙側往往無明顯差別。確立繼發自發性氣胸的診斷是胸部X線片。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發生氣胸時,X線片可表現爲侷限性氣胸或病肺萎陷不完全。有時還需要與大的肺大泡相鑑別。CT掃描檢查,有助於判別肺內的原發性病竈。

繼發自發性氣胸的最初處理幾乎都是先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即使氣胸減輕,排出氣體症狀也常可以很快好轉,通常在插管引流24h以內,動脈血氣即已得到改善。如果已有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則更是必要,甚至有資料表明,29%~35%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氣胸需要一根以上的胸管引流。安放胸管的位置須通過X線和(或)CT仔細檢查並定位,選用大號蕈狀乳膠管,在胸膜腔儘可能高的部位置管。置管以後若有持續漏氣,應給予持續低負壓(18~20cmH2O)吸引,使胸腔的積氣盡快排出,並在24h以內複查X線胸片。放置胸管引流以後,繼發性氣胸的恢復遠比原發性氣胸困難。原發性氣胸,一般肺膨脹後,漏氣多在3d內停止;而繼發性氣胸,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膨脹的平均時間約爲5d,20%繼發自發性氣胸7d以後仍有持續漏氣。

對於氣胸明確起因於肺內侷限性病竈者,在行胸腔閉式引流的同時,經過短期準備後應考慮電視胸腔鏡輔助下或剖胸探查切除肺內侷限性病竈,並且做胸膜摩擦或加部分性壁層胸膜切除,使肺重新膨脹後造成“胸膜粘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肺囊性纖維化患者,急診剖胸探查手術死亡率約爲10%。因此,對於繼發自發性氣胸病例,無論是早期或是延期安排手術治療,手術前、後的內科強化治療不容忽視。

Dines等曾報道57例繼發自發性氣胸,僅做胸膜腔穿刺或閉式引流治療而未行剖胸手術者,經過10年觀察,仍有38例再次發生氣胸。提示繼發自發性氣胸的複發率超過50%。Luck等發現繼發於肺囊性纖維化自發性氣胸如果單純採用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其複發率亦爲50%。因此,治療中應儘可能地採取措施預防其再次復發。

自發性氣胸的治療措施應注重兩個方面,即排除胸膜腔氣體和降低復發的可能性(圖5.3.1.1.4-0-4)。

如果肺泡胸膜腔間交通閉合胸膜腔中的氣體將被吸收。Kircher和Swartzel認爲自行吸收的速度約爲每24h吸收單則胸腔容量的1.25%;若氣胸佔據胸腔15%,完全吸收需要12d。所以,氣胸佔據單側胸腔容量小於15%,並且臨牀症狀又不明顯的患者可以不進行特別處理。

8 適應

胸廓切開術適用於:

1.胸腔閉式引流治療2周後,仍持續漏氣或患側肺不能膨脹者。

2.氣胸明確來自肺內病變,須同時進行手術處理者。

3.血、氣胸張力性氣胸,雙側性氣胸胸腔鏡手術處理有困難者。

4.多次引流、復發,胸內已有緊密粘連或以前曾有剖胸手術史的患者

5.肺功嚴重受損,術中不能耐受單肺通氣而又不宜進行胸腔鏡手術者。

9 術前準備

1.攝正側位胸部X線片,必要時CT掃描,以確定肺內病變、氣胸範圍以及手術方式。

2.注意保持胸腔閉式引流通暢,以免麻醉插管、控制呼吸時形成張力性氣胸

3.術前患者練習咳嗽咳痰;服用支氣管解痙藥、祛痰藥物;做超聲霧化吸入,每次20min,每日3~4次,用抗生素控制肺內炎症

10 麻醉體位

氣管插管,靜脈複合麻醉。單側氣胸者採用健側臥位;少數雙側氣胸者可採用胸骨正中切口(同期完成雙側肺大泡切除、縫閉或局部肺楔形切除)取平臥位

11 手術步驟

1.單側者一般採用後外側切口,經第5肋間切開肋間肌,剪斷第6後肋進胸,探查病變。若爲單純肺大泡破裂,僅作肺大泡切除、結紮或縫閉即可。如果爲結核性病竈破潰,或疑爲腫瘤,則應儘量考慮選擇局部肺楔形切除而不做標準的肺段或肺葉切除。

2.若肺表面已有纖維蛋白沉積,形成膜狀或有粘連,限制肺膨脹,則應首先分離粘連,緻密粘連可經胸膜分離然後檢查修復肺表面破損、漏氣之處,同時做髒層胸膜纖維膜剝脫,以解除肺膨脹時的束縛。

3.肺大泡切除、縫縮、病竈切除及粘連、纖維膜去除以後膨肺,必要時再行胸頂部侷限性壁層胸膜切除或加壁層胸膜摩擦,均可有效地造成胸膜粘連、固定,防止氣胸再次復發。由於幹紗布摩擦的損傷遠比胸膜切除輕得多,且不過於增加將來再次開胸時的困難,故對於年齡較輕、肺實質損壞不甚嚴重的患者,多選擇此種方法

12 中注意要點

1.近年,器械縫合技術的應用日趨廣泛,對於肺實質損壞嚴重的老年繼發自發性氣胸患者,術中涉及到肺大泡或肺楔形切除,特別是雙側肺大泡切除者,採用切割縫合器縫閉肺組織切緣,可以較好地避免術後長時期的持續漏氣。

2.繼發自發性氣胸,術終應安置上、下胸腔引流管,術後引流管管仍持續漏氣者,應及早給予持續低負壓-1.47~-1.96kPa(-15~-20cmH2O)吸引3~4d。

3.雙側氣胸可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雙側肺大泡或病竈切除、縫縮後加胸膜摩擦或侷限性壁層胸膜切除“胸膜粘連術”。通常先做病變較爲嚴重的一側,關胸前間斷縫閉雙側縱隔胸膜,安置上、下胸腔引流管,術後雙側均給予低負壓(-15~-20cmH2O)持續吸引3~4d。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