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濁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zhuó

2 註解

心濁爲病證名[1]。溺濁證之一種[1]。多因思慮太過,傷及心神所致小便渾濁[1]。見《世醫得效方·大方脈科》。症見小便渾濁,或赤或白,精神恍惚,恐怖,健忘心悸怔忡心煩少寐,夢遺等。治宜養心安神[1]。用瑞蓮丸加味清心飲寧志膏妙香散等方[1]心虛有熱者,宜清心蓮子飲[1]

參見便濁便濁爲病證名[2]

便濁指以小便渾濁不清爲主症的疾患[2]。見《醫學正傳·便濁遺精》。又稱溺濁[2]。濁而色白者爲白濁,濁而有血色赤者爲赤濁赤濁實即尿血[2]。有虛實之辨[2]實證多因痰溼溼熱下注膀胱所致;虛證中氣下陷陰虛火動、下元虛弱等不同[2]溼痰流注者,小便白濁,胸脘滿悶,苔膩[2]。治宜燥溼化痰[2]。用蒼白二陳湯固元丹小分清飲等方[2]。若屬溼熱下注者,更見口渴舌苔黃膩、脈濡數[2]。治宜清熱利溼,用萆薢分清飲徙薪飲等方[2]脾虛氣弱,中氣下陷者,症見便濁日久不愈,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舌淡,脈虛軟[2]。治宜健脾益氣,用補中益氣湯[2]陰虛火動者,多見小便赤濁煩熱口乾舌紅,脈細數[2]。治宜滋陰清火,用知柏八味丸清心蓮子飲等方[2]下元虛冷者,症見面白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脈沉。治宜溫腎固澀,用鹿茸補澀丸八味地黃湯祕元煎等方[2]。本症可見於乳糜尿磷酸鹽尿、尿路感染淋病等疾患[2]

便濁指濁病,包括溺濁與精濁[2]。《景嶽全書·淋濁》:“便濁證有赤白之分,有精溺之辨。”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