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徹背

中醫症狀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tòng chè bèi

2 英文參考

chest pain involving the bac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心痛徹背症狀[1]。指心痛(心前、心窩、胃脘等部位疼痛)引及背部者[1]。除見於心痛胃脘痛外,尚可見於胸痹[1]。《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又《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

參見胸痹心痛胃脘痛

胸痹爲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藏》。指胸膺部悶窒疼痛的一種病證[2]。《肘後備急方》卷四:“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忽痛,肌中苦痹,絞急如劉,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滿短氣咳嗽引痛,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本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胸痹中痞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蔘湯亦主之。”“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胸痹有按症情輕重分爲胸滿胸痛[2]。本病可見於冠心病心絞痛等疾患[2]

心痛爲病證名[3]。胸脘部疼痛的統稱[3]。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指心前區或心窩部疼痛[3]。《諸病源候論·心痛病諸候》:“心痛者,風冷邪氣乘於心也,其痛發,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通“疢”,病也)者。心爲諸藏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爲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心有支別之絡脈,其爲風冷所乘,不傷於正經者,亦令心痛,則乍間乍甚,故成疹不死。”《赤水玄珠·心痛門》:“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脈絡,或手心主之脈絡,……或食傷,或寒傷,或氣逆,或痰飲,或死血,或蟲,或鬱火,皆致痛也。”

胃脘痛爲病名[4]。指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4]。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亦稱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4]。多因七情鬱結,勞累過度及飲食不節所致[4]。有寒熱虛實之分[4]。亦有虛實錯雜,寒熱相兼者[4]。文獻有胃氣痛肝胃氣痛陰虛胃脘痛氣鬱脘痛火鬱胃脘痛積熱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動脘痛積冷胃脘痛外感胃脘痛內傷胃脘痛等記載[4]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2.

治療心痛徹背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