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語言學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lǐ yǔ yán xué

2 英文參考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語言學是研究人類個體使用語言時心理活動科學。廣義地說,它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部分。由於語言和人類心理密切相關,所以心理學家一般都重視語言問題的研究。

3 心理語言學的起源和發展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幾次討論。1954年奧斯古德(C.E.Osgood)等將1953年一次討論會的專題論文彙編出版,書名爲《心理語言學》。此後,心理語言學這一名稱被廣泛使用,心理語言學的研究在歐美各國(特別是美國)蓬勃發展,成爲心理學和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它和語言心理學是同義語,許多人交替使用這兩個名詞。

50年代,心理語言學主要受行爲主義心理學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認爲人的語言行爲也是通過強化而形成的刺激反應的結合。它是對語言和非語言刺激反應系統,是一組習慣反應可以是外顯的,也可以是隱含的。這種看法不能說明覆雜的人類言語,因此受到很多批評。

50年代末,N.喬姆斯基的語言學理論的出現,給心理語言學以很大的影響和刺激。從那時起,心理語言學主要是沿着認知研究的途徑發展的。和行爲主義觀點相對立,這一派認爲人類的言語是由規則支配的行爲,語言的習得是規則的掌握。其中以喬姆斯基爲代表的一些人,還認爲對語言的直接經驗不是語言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先天具有的語言機制纔對語言獲得起決定作用,具有先驗論的傾向。持這派觀點的人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爲什麼我們能理解、產生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句子。

4 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內容

心理語言學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問題:

理解:人們在知覺理解記憶言語時的心理活動

②產生:人們說出他們要說出的話語時所依靠的心理過程

③獲得:語言在人類個體身上是如何獲得、發展的。

此外,它也研究思維和語言的關係、言語的神經基礎以及言語障礙等問題。近年來,心理語言學除了考察句法和語義外,還越來越重視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人們對語言的使用問題。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在理論上有助於我們對人類心理活動理解;在實踐上對語言教學(包括本族語和外語的教學)、言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通訊、人工智能和機器翻譯,以及宣傳工作等都可起很大作用。漢語的結構和其他語言很不相同,人們在使用漢語時的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獨特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