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痰濁阻滯證

心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jì ·tán zhuó zǔ zhì zhèng

2 英文參考

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turbidit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心悸·痰濁阻滯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turbidity[1])是指痰濁內蘊,困擾心神,以心悸短氣,心胸痞悶脹滿,痰多,食少腹脹,或噁心,苔白膩或滑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1]

4 關於心悸

心悸(palpitation[1][2])爲病證名[3]。是指以自覺心跳,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3]。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俗稱心跳,簡稱悸[3]心悸包括驚悸怔忡[4]。因驚恐而發、時發時止者,稱驚悸,病程較短而病情較輕[5];不因驚而發、心中動搖不寧而無休止者,稱怔忡,病情較重而病程較長,爲心悸之重症[5][5]驚悸日久不愈,可發展爲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爲主要症狀,治療方法相似[5]心悸臨牀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同時並見[5]

鍼灸治療心悸不僅能控制症狀,而且對疾病本身也有治療作用[6]。但在器質性心臟病出現心衰傾向時,則應針對病情的輕重緩急,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措施[6]

西醫的各種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經官能症出現心悸者,可參照治療。

詳見心悸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4. ^ [4]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3-10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6. ^ [6]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7-80.

治療心悸·痰濁阻滯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