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障礙

精神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ìng xīn lǐ zhàng ài

2 英文參考

Psychosexual disorder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性變態,性倒錯,性慾錯亂症sexual devation,paraphilia,sexualperversion

5 疾病代碼

ICD:F68.8

6 疾病分類

精神

7 疾病概述

性心理障礙是指以異常行爲做爲性滿足主要方式的一組性行爲障礙的總稱。這種人用異常行爲部分或全部取代了正常性生活。這種人除了性心理障礙外,常有其它心理方面的障礙。性心理正常的人,生物學性別和社會學性別是同一的,性慾成熟後,選擇異性伴侶,在適宜的性刺激下,通過陰莖陰道性交,滿足性慾;性慾的強弱也是適度的。性心理障礙者則不然,他們或有識別自己性身份的異常,或性慾的喚起、性對象及滿足性慾的方式有別於常人,構成形形色色的性變態

8 疾病描述

性心理障礙(既往稱性變態)泛指以兩性性行爲心理行爲明顯偏離正常,並以這類並偏離作用興奮、性滿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爲主要特徵的一組精神障礙。其正常的一行戀愛受到全部或者某種程度的破壞、干擾或影響。一般的精神活動並無其他明顯異常。性心理障礙臨牀上包括叄種類型:性身份障礙如易性症,性偏好障礙如戀物症、異裝症、露陰症、窺陰症、摩擦症、性施虐與性受虐症,性指向障礙如同性戀等。性心理障礙人格障礙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性心理障礙在尋求性對象及滿足性慾的方式方法方面與常人不同。性心理障礙患者大多性格內傾,但多數患者對社會生活適應良好,除了性心理障礙所表現的異常性行爲之外,並無其他與社會不相適應行爲,更沒有反社會行爲,有不少患者還是社會知名和成功人士,不具備人格障礙所具有的特徵。

性心理障礙患者觸犯社會規範,不應一概認爲他們道德敗壞、流氓成性或性慾低下,甚至不能參加正常的性生活,家庭關係往往不和諧、甚至破裂。他們具備正常人的道德倫理觀念,對尋求性慾滿足的異常行爲粉飾,自己有充分的辨認能力。事後多有愧疚之心,但往往難以控制自己。各類型性變態患者往往具有下述性格特徵:內向、怕羞、安靜少動、不喜交往;或孤僻、溫和、具有女性氣質。另有相當數量的男性患者自尊性受損時易對婦女產生偏見,從而激起強烈的仇恨和報復心。性心理障礙不能等同於性犯罪。性犯罪是司法概念,當然其中包含有性心理障礙的違法行爲,但它所包含的範圍更廣,注入侮辱婦女、強姦、亂倫、賣淫、宿娼等。當然,性行爲障礙者如果將其歪曲衝動予以實施,干擾社會秩序時,應予追究。

9 症狀體徵

1.性身份障礙的臨牀表現 心理上對自身性別的認定與解剖生理上的性別特徵恰好相反,持續存在改變本身性別的解剖生理特徵以達到轉換性別的強烈願望,其性愛傾向爲純粹同性戀。絕大多數爲男性,他們厭惡自己的器官,要求手術轉換性別。

(1)男性性身份障礙:持久和強烈地爲自己是男性而痛苦,渴望自己是女性(並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會方面的好處,而希望成爲女性),或堅持自己是女性,並專注於女性常規活動。表現爲偏愛女性着裝,或強烈渴望參加女性的遊戲或娛樂活動,並拒絕參加男性的常規活動,或者固執地否定自己的男性解剖結構,如斷言將長成女人,明確表示陰莖睾丸令人厭惡,或認爲陰莖睾丸即將消失或最好沒有。

(2)女性性身份障礙:持久和強烈地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痛苦,渴望自己是男性(並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會方面的好處,而希望成爲男性),或堅持自己是男性,固執地表明厭惡女裝,並堅持穿男裝,或固執地否定自己的女性解剖結構如明確表示已經有了陰莖或即將長出陰莖,或者不願意取蹲位排尿,或明確表示不願意乳房發育月經來潮。

(3)易性症:對自身性別的認定與解剖生理上的性別特徵呈逆反心理心理上持續存在厭惡和改變本身性別的解剖、生理特徵,以達到轉換性別的強烈願望,並要求變換爲異性的解剖、生理特徵(如使用手術或異性激素),期望成爲異性並被別人接受,其性愛傾向爲純粹同性戀

自幼年即已開始,稱作原發性或真性易性症。出現在成人期之後的任何階段,由於異裝症、同性戀、性受虐症精神分裂症等繼發產生的易性症稱作繼發性易性症。

同性戀:兩者的性指向都是指向同性的,但易性症對自己的生物學性別反感,且有改變性別的強烈願望,與性活動或性興奮無關。

異裝症:異裝症具有反覆衝動性和隱蔽性,平時衣着正常。他們穿戴異性服飾主要是爲了激起性興奮和獲得性快感

雙重異裝症:雙重異裝症是指個體生活中某一時刻穿着異性服裝,以暫時享受作爲異性成員的體驗,但並無永久改變性別的願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術改變性別。在穿着異性服裝時並不伴有性興奮。其性愛指向往往是正常的。

2.性偏好障礙臨牀表現

(1)戀物症(Fetishism):反覆出現收集某種異性使用無生命物體的企圖,它受強烈的性慾望與性興奮的聯想所驅使,幾乎僅見於男性。在強烈的性慾和性興奮的聯想驅使下,反覆出現通過撫摸、聞嗅異性身體接觸的物品(如乳罩、內褲、絲襪等),並以手淫,或在性交時由自己或要求性對象持此物品,以獲得性滿足。也有部分患者以異性軀體的某部分(如異性的頭髮、足趾、腿等)作爲性喚起及性滿足的刺激物。戀物症患者一般並不鍾情於物品的原有主人,而是僅僅對這些物品感興趣,寄託無窮的性想象。對專爲刺激生殖器官而設計的用品的愛好,也不屬此診斷。

戀物症幾乎僅見於男性。常涉及偷竊活動,並可反覆出現收集異性使用的某種物品的行爲。有時可兼有窺陰症。多數是異性戀者。患者大多膽怯,通過撫摸聞嗅這類物品,並伴有手淫獲得性滿足,因此所戀物體成了性刺激的重要來源或獲得性滿足的基本條件(對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愛好不屬戀物症)。對女性不構成身體的威脅。

(2)異裝症:也稱戀物性異裝症,是戀物症的一種特殊形式。表現對異性衣着特別喜愛,反覆出現穿戴異性服飾的強烈慾望,並付諸行動,由此可引起性興奮。其穿戴異性服飾主要是爲了獲得性興奮,當這種性行爲受到抑制時可引起明顯的不安情緒。病人並不要求改變自身性別的解剖生理特徵。他們的性慾指向一般仍對異性感興趣,大多數患者在異性戀生活上沒有困難,有的患者只表現爲性慾偏低。本症幾乎僅見於男性。通常始於5~14 歲,並伴有手淫行爲

(3)露陰症:是一種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的傾向,表現爲反覆出現在陌生異性面前或向公共場合的人羣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達到引起性興奮的強烈慾望,可伴有性喚起並繼以手淫,但對所選暴露對象並無進一步性活動的要求(與強姦犯以露陰作爲性挑逗的一種手段,進而實行強姦行爲明顯不同)。通常發生在公共場合,並與對方保持安全的距離。部分患者有固定的性關係,但當性關係發生衝突時,露陰的衝動會變得更加強烈。如果目擊者表現出震驚、恐懼或深爲所動時,患者興奮常會增加。大多數患者這一衝動難以控制

本症幾乎僅見於男性,一般至少持續半年。大多數發生於青年早期。他們以這種露陰行爲,作爲緩解性慾的緊張感和取得性滿足並獲得自信的主要或惟一手段,其家庭生活常不美滿。露陰頻率因人而異。患者個性多存在缺陷,他們缺乏陽剛之氣與自信,大多數不善於人際交往,尤其是和女性的交往,在女性面前表現爲靦腆、害羞、拘謹,作風嚴肅,從不和女性開性的玩笑,更沒有過分的舉動,工作認真負責,循規蹈矩。

(4)窺陰症:反覆窺視異性下身、裸體或他人的性活動,以滿足引起性興奮的強烈慾望,可當場手淫或事後回憶窺視景象並手淫,以獲得性滿足。沒有暴露自己的願望,也沒有同受窺視者發生性關係的願望。本症幾乎僅見於男性。常在15 歲前開始。少數可兼有露陰或戀物行爲。半數在成年後初次發病。多數沒有異性戀,少數異性戀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窺陰等偏離方式作爲性滿足的主要或惟一來源。觀看淫穢音像製品,並獲得性的滿足,不屬於此症。

(5)摩擦症:男性病人在人多擁擠的場合或乘對方不備之際,伺機以自己的陰莖或身體的某一部分,反覆地靠攏異性,接觸和摩擦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以達到性興奮的目的。沒有與摩擦對象性交的要求,也沒有暴露自己生殖器的願望。常伴有露陰症。

(6)性施虐與性受虐症:性施虐症是指反覆、強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對性愛對象施加心理或軀體性傷害行爲的一種性活動的異常偏好,並作爲性興奮、性滿足的主要手段。至少持續半年時間。其手段爲捆綁、引起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造成傷殘或死亡。與之相反,性受虐症是以承受這類傷害或痛苦以獲得性興奮、性滿足。提供這種行爲者爲性施虐症。以接受虐待行爲來達到性興奮者爲性受虐症。兩者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並存。

性施虐症患者男性居多,性格多怯懦,具有性卑劣感,對婦女懷有仇恨心。性受虐症患者男女均有,女性居多。男性多見於陽痿患者,有的是以受虐待行爲作爲加強性興奮刺激物;有的人還通過嗅、舔衣服或身體上的污物(如尿液、糞便)以取得性快感。女性多爲癔症人格障礙者,通過這類“象徵”的行爲方式,以克服或抵消其在性方面的罪惡感情。受虐的行爲方式常爲針刺/切割乳房、捆綁身體、勒頸部等。

(7)混合型性偏好障礙:最常見的組合是戀物症、易裝症及施虐-受虐症。應根據對性偏愛的不同類型,以及對個人的重要性依次列出各種並列的亞型。

3.性指向障礙臨牀表現

(1)同性戀(Homosexuality):指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爲。對異性雖可有正常的性行爲,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婚姻關係。男性同性戀者偏重於性樂趣的追求,女性同性戀者偏重於情感的追求。對同性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同時對異性毫無性愛傾向者稱素質同性戀(真性同性戀)。素質同性戀的被動一方有矯治成功的可能性,而主動的一方矯治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2)雙性戀:指在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和異性兩種成員均持續表現性愛的迷戀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爲,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婚姻關係。

男性同性戀者偏重於性樂趣的追求,性夥伴關係一般持續時間不長,中年期後較難獲取性夥伴,因此難以維持關係。女性同性戀者偏重於情感的追求,常可形成曠日持久的同性戀關係。多數女性同性戀者在她們生活的某個時候,可從事異性戀活動,並由此取得少量性滿足,有些還可與異性結婚。

10 疾病病因

19 世紀早期學者通常把性變態看成是一種先天性異常。人們往往假設性變態具有生物學基礎。但是經歷較長時期研究,雖有若干有意義的研究結果,迄今對生物學原因不能得到大家公認的確切證明和結論。目前多數學者普遍認爲性變態是通過後天經驗獲得的。多年來在理論探討上以精神分析精神動力學派理論和行爲主義學派理論影響較大。

幾十年的治療實踐和理論檢驗證明,2 種學派理論觀點雖對少數病(案)例可以說明解釋,並在治療上有積極作用,但任何一個學派理論都不能信服地解釋和治療多數患者精神分析理論所強調的戀母情結等論點,主要來源於假設(Gelder,1983;Bluglass,1990),並非基於多數病例實踐的基礎。

1.生物學因素探討

(1)胎兒發育:有人認爲Y 染色體降低了男性胎兒生長速度,使得基因組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翻譯,提示出生時男性胎兒不如女性胎兒成熟。這使得男性對大量的致病因素顯得更敏感、更脆弱。男性性心理障礙多見可能與這一因素有關。Ehrhardt(1968),Hawpson(1960)在實驗動物獼猴中發現不滿1 個月的雌性獼猴胎兒血中雄激素(androgen)可使胎兒雄性化,如果此時缺乏雄激素則有產生雌性表現型(female phenotype)的趨勢。但是這一假說在人類胎兒激素上並未能證實。

(2)腦發育因素:人的大腦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具有自發的向女性化發展的傾向,當男性胎兒睾丸分泌大量睾酮後才能誘導大腦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向男性發展。因此男性性分化過程較女性困難,發生問題的機會相應升高。有人還提出性變態患者血漿睾酮(睾丸酮,testosterone)異常,但也未能爲以後驗證得以證明。

(3)腦結構功能受損:學者們注意到顳葉可致戀物癖(Epstein,1961)、異性裝扮癖(Daries,1960)、性施虐癖(Hucker,1988)、戀屍癖(Smith 等,1978),但都不能在多數病例上加以證實。在酒精中毒時可發現露陰癖(Ellis,1956;Arieff,1942),戀屍癖(Bracenc,1978)。在顱腦外傷後產生露陰癖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老年性精神病伴發性變態行爲的報道都有發現。Roser 和Resnick(1988)報道戀屍癖伴發於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的佔11%。

2.心理社會因素

(1)精神分析精神動力學理論:這種理論觀點把性變態看作是正常發育過程中異性戀發展遭受失敗的結果,可能與兒童早期遭受某些心理應激有關,通常是男性,包括戀母情結時的閹割焦慮分離焦慮兒童期未能解決的閹割焦慮分離焦慮,在無意識中持續發生作用,當患者由於當前環境觸發因素作用下,解決現實兩性問題發生挫折或困難,爲了緩解此種焦慮心理衝突獲得心理的安寧,應用心理防禦機制,導致退行到兒童早期幼稚的性心理發展階段的狀態,異性戀發展受挫,使得性的生殖功能不能整合爲一種成熟的發展方式,即性衝動被固着於不成熟的性心理行爲模式。嬰幼兒3~5 歲這一年齡階段男孩具有戀母情結,對異性雙親具有依戀感情,對同性雙親具有排斥傾向。這一階段正常的性心理發展,在於消除孩子對異性雙親的依戀關係,發展對同性雙親的認同。如果此時不能順利地實現此種戀母情結的轉變,而仍過分依戀異性雙親,在以後建立異性戀的成熟兩性關係時,便會產生困難或阻礙。一般同性戀就被認爲是(男童)未滿足與同性雙親認同的一種表現,來源於未解決的陰性戀母情結露陰癖被認爲是對閹割焦慮的一種逆向反應。近年研究有一種趨向是把戀母情結時的閹割焦慮、衝突的泛性論觀點做了某些修正,不少學者認爲兒童期閹割焦慮可導致攻擊性,如懲罰、軀體損害等。把閹割焦慮戀母情結、衝突看成是神經症性功能、心理障礙的原因之一。分離焦慮是多數學者極爲重視、普遍承認的兒童早期重大威脅根源,如母愛剝奪、遭受遺棄,與母親分離,處罰等,均被認爲是攻擊性的心理機制。

(2)行爲主義學派理論:蘇聯在1957 年就應用條件反射理論解釋戀物癖,提出多數性變態是性興奮偶與無關刺激物,通過條件化機制結合在一起形成性變態行爲。Rachman(1966)在一位男性志願實驗者面前反覆顯現一種女靴的圖片,緊接着顯現一種易於引起性興奮的婦女圖片,配對重複數次以後,只出現女靴圖像也產生了性興奮。這一實驗提示和證明了戀物癖的條件化形成機制。Carlisle和Young(1965)提出了形成鞏固的病理條件聯繫的原因。他們指出偶然聯繫在手淫和性想象的不斷出現乃得以形成強有力的強化,從而牢固地形成病理性聯繫。以後DR.Evans(1968)的病例研究證明性變態患者中有79%具有偏離性想象,並對帶有明顯性想象露陰癖厭惡性條件化治療較沒有性想象的對照組需要更多場次的治療(約較對照組多6 倍)才能達到同樣效應。並表明性想象和伴有手淫時間越長治療效果越差。許多學者及治療家證實和支持上述意見(Marks,1974;Maletzky 和 Glel,1970;Clang,1970 等)。

(3)整合理論模式:近年J.Meyer、G.Abel 等倡導和發展了整合理論模式,認爲因素可能是早期生活中的首次性經驗,也可能是對別人性偏離行爲的模擬,也可能來自兒童早期的性虐待。由於性問題往往在家庭和社會中是不能討論的,所以兒童的性偏離行爲不能及時與別人討論、得到糾正,或與別人分擔痛苦、得到幫助。如果相反存在負性認知評價常常是不良的性渴求、性想象等反覆發生、持續很長時間之後,還可產生內心衝突將產生焦慮,還可能導致某種性心理障礙。在社會化過程中,良好的家教可引導孩子學會社會期待行爲,反之管教失當可能誘發非社會化行爲性變態興趣想象,一般都開始於兒童早期階段。由於性問題一向在家庭和社會中往往是不准許討論的,所以兒童的性偏離行爲就不能及時與別人討論,得不到及時幫助、糾正或與別人分擔痛苦。往往是不良的性渴求、想象等反覆發生持續很長時間以後,才逐漸被覺察。由於反覆持久發展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沉痾”很難以很好糾正。Abel 還指出開始時可有罪惡感,但由於不斷性活動快感強化,即可逐漸改變原有的正確認知和信念,而認爲偏離性行爲是合情合理的,或認爲受害者很可能是同意的或歡迎的。

3.病因、發病因素探討 由於成因複雜,現僅就主要是心理-社會因素方面,由實際病(案)例出發概括較多見因素如下。

(1)正常的異性戀適應遭受阻撓、挫折

①較多見的是遭受戀愛挫折,如失戀、單戀,在交異性朋友時痛遭或屢遭失敗、挫折

②與配偶或異性相互關係(尤其是性關係)困難、不滿意、不融洽等。許多性變態患者對妻子缺乏或沒有滿意的相互關係,常見的是患者在性生活上表現缺乏熱情、興趣、被動性很明顯,有的甚至採取迴避或厭倦或恐懼態度。多數患者性功能障礙患者(陽痿早泄很多見)。有的是與妻子的任何親密接觸上都感到極大的不舒服(Suaith,1990)。有的患者是在與婦女的相互關係上長時間缺乏能力,感到困難。有的害怕與婦女交往。多數學者看到患者在正常異性戀已經受到抑制的時候產生性變態。有一些患者可以追查到對異性戀存在厭惡經驗。夫妻間不和睦、妻子患較重軀體疾病,性生活不滿意等都可以導致性偏離行爲後果。

(2)存在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在國外文獻和國內案例都曾報道,如商業上的壓力、工作上的失敗、雙親的不良待遇、家庭壓力、工作上的失敗、分配住房上遭受挫折人際關係的失敗等所致沮喪、焦慮等。

(3)兒童和少年早期受到家庭環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與影響。兒童早期的不良性刺激經驗,包括性刺激、性興奮經驗,如雙親與異性子女同睡、同浴。父母的不檢點性行爲,形成對兒童的性刺激、性誘惑。兒童、少年遭受成年人的猥褻、雞姦、強姦,過早頻繁手淫習慣等構成性創傷經驗,性挫折畸形雙親家庭,即一個專橫跋扈的母親和一個軟弱無能的父親。

(4)社會不良性文化作用:淫穢、色情物品不僅對觀看者可產生原發性的損害,如保持強烈的性興奮和持續手淫等,還產生繼發性的損害如對性問題的認識、態度、產生特殊效應,如改變對女性的認識、態度上產生消極反應、增加對女性的攻擊性。應用淫穢物品時間越長,性變態持續時間也越長(Abel 1981),淫穢物品應用還促進重複性犯罪。Marshall(1988),Caster(1985)的對照組研究報告都指出強姦犯、作弄兒童的性犯罪者多數人較對照的正常無性犯罪青年人明顯多用淫穢物品。

(5)個性因素:兒童少年早期即有特殊性興趣、性偏好、性偏見等,如幼年時即開始對異性萌發特殊的興趣,偏好,如特別喜好衣着愛好,即有異性特有的興趣、或性偏見,如熱愛同性,但對異性直到青春期沒有性吸引力甚至厭煩。如存在對性的卑劣感,罪惡感,恐懼感,把性視爲不潔之物的偏見,對性施虐癖的偏見等。國內外多數學者認爲任何性變態患者多數人具有突出性格特徵,我們看到的國內病(案)例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結論,即某種性格特徵突出的人,更易於產生性變態。多數表現爲內向的,怕羞的,安靜少動,不喜交往的人或者還是孤僻的,性格較溫和,和具有女性氣質的,他們缺乏與別人的交往能力,相當數量的男性患者對女性懷有偏見,如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對女性產生偏見,激起強烈的恨和報復心。但此研究尚不充分,尚不能做出更具體確切結論有待深入探討。

11 病理生理

1.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異性交往 青年人由於交往的擴大,獨立意識增強,常會展現獨立個性,難以承受教育者的指導和要求,有時會引起其反感。但由於青年人認知事物的思維偏頗,有時會對任何指教(包括正確的指教)都會產生否定的想法,表現出非理性的思維傾向。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爲青少年對老師、家長及某些事物處理產生逆反的情緒及行爲,尤其在交友、戀愛、婚姻問題上更爲突出。例如,異性間的友誼交往,被橫加干涉指責爲早戀,產生逆反心理後,使其交往更加親密和更加隱蔽。逆反心理在某些情況下也存在積極的因素,從求異思維的角度看,是探索科學真理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如果引導得法,有利於發掘青少年的創造潛力。

2.青春期心理衝突

(1)生理發育成熟與知識準備不足的衝突:青春期器官性功發育成熟導致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的一系列變化,因此迫切需要瞭解有關知識。但是當前學校及社會在這方面的教育極不充分,造成青少年因性知識的貧乏。青少年的渴望,學校教育的不足,家長和老師的閃爍其詞,更加深了性的神祕感,刺激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因此通過傳借讀物等非正常渠道獲得性知識。爲各種淫穢製品造成可乘之機。

(2)性需求與性壓抑的衝突:性需求是指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是性器官及其功能發育成熟和人的本能表現,並隨性器官成熟和外部環境中各種刺激而被加強。然而人是社會的成員,必然要受到社會道德規範的制約,這種需求和控制之間的矛盾就會形成衝突。如果性驅動衝破了理智的防線,便造成性行爲的失控,嚴重者便出現性罪錯行爲

(3)對異性愛慕與自我剋制的衝突:青少年對異性產生好感和愛慕的傾向,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但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輿論,往往使其遭受非難,因而給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產生自責感。

(4)性角色期待與現實的衝突:青少年往往期待發展成與自己相適應的生理、形體行爲方面的理想特徵,但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以第二性徵方面的矛盾更爲突出,即不一定能達到俊男、淑女的標準。這種衝突經正確引導,可以使青年男女接受現實,更多地追求內在美,保持心態平衡;否則可能導致心理挫折,甚至心理障礙

(5)早戀:早戀的年齡界限目前尚無定論,根據我國社會和文化傳統、民族風俗綜合考慮,一般認爲中學生談戀愛應視爲早戀。早戀與青少年性意識的出現與性生理成熟有關,這可以使生理、心理和社會條件尚不成熟的少男少女出現早戀問題。

(6)性自慰:用性自慰來代替過去的“手淫”一詞,避免了後者的貶義。性自慰是人類心理發育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是指以手或某些器具觸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宣泄性慾的一種正常途徑。性自慰在青少年十分常見,男孩多於女孩,大多數在性自慰後性緊張得到緩解,因此青年人的適當性自慰對健康無害。但是,有相當多的人受不科學傳統觀念及性知識貧乏的影響,認爲性自慰是不道德和不健康的行爲,在性自慰後出現自責恐懼、羞於見人的錯誤想法,並由於心理上的壓力引起軀體不適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失眠厭食症狀。值得指出,不良的環境情緒矛盾常常可導致兒童發生性自慰行爲,作爲消除焦慮情緒的一種手段,如果父母對兒童的這種行爲嚴加懲罰,結果會適得其反,常常會導致更頻繁地撫弄、觸摸自己的生殖器。

3.性心理障礙的病理心理和發病機制 從病態心理學角度而言,病態性行爲屬於幼年性經歷的再現與延續,以及缺乏排解心理困難和應變能力所致。        有的自幼年起病態性行爲一直延續至成年,以男性爲多。這類人的個性特徵是,多數不善於人際溝通,不善於與異性交往,在異性面前表現羞怯、靦腆,這種拘謹的個性會導致對面臨的困難缺乏應變能力。因此,病態性心理的發病條件爲幼年性取樂經歷,個性特徵及創傷心理誘因。

4.性身份障礙的發病機

(1)胚胎髮育性激素的影響:在缺乏胎兒雄激素情況下,男性大腦在性別選擇機制上更容易發生差錯。如果腦中通過激素而接受男性信息的部位發生障礙,在男性軀體裏將會保留女性成分。因而性指向障礙和易性症的發生男性多於女性。有研究發現女性易性症者雄激素分泌過多,相關動物實驗提示可能爲宮內發育激素異常所致,使她們中許多人性慾增加或軀體男性化。

(2)“母子結合”學說:母子間接觸自孕期就已開始,並隨着胎兒嬰兒的成長過程而日益增強,使母親與嬰兒之間建立起一種特殊的密切聯繫。母親的形象佔據了嬰兒的整個心靈,一種女性化傾向就會在嬰兒(無論男女)身上建立起來,這個過程被稱爲“母子結合”。但是,如果這種接觸太多、太強烈和時間太久,使之對此過分需求,妨礙了對父親的認同作用,對男孩來說則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造成女性化的開端。

(3)生活環境影響學說:生活環境的影響(社會、家庭,尤其是父母親的態度)也是造成性身份障礙的原因之一。有人認爲,女孩男性變傾向是由於心理上缺乏母親的緣故。出生後的1 年中,未曾有過母女親近或身體接觸方式的母女聯繫,會造成女嬰的女性認同及女性化過程受阻。

有研究認爲,父母促成男孩的女子氣行爲(如扮女裝),或對這種行爲不加阻攔。通常開始於早年時期,2/3 在4 歲之前,1/3 在6 歲之前。包括心理上與母親難以分離,母親過分呵護,不許他跟別的男孩跑跳、打鬧。感情上缺乏一個男性成人角色樣板。男孩長得眉清目秀,使得大人們將其當女孩對待。但病理性女子氣並不都是由於人際間影響所致,女子氣也並不一定都發展成爲成人的性別身份障礙,但女子氣男孩發展成性別轉換症、異裝症、同性戀的機會較一般人要大得多。

(4)器質性原因造成的性別身份障礙:雌雄同體者沒有被作爲一種特定性別(或男或女)而養育,可能出現性別身份障礙,而且在青春期以後才引起注意。醫生應儘量幫助這類患者解剖上和生理上實現他們自己所希望的性別。行爲矯正技術可以改善這種人在性別角色上的社會功能

5.性偏好障礙病因和發病機

(1)生物學因素:露陰症患者腦電圖的構型異常,主要在額部,表現爲過度的右額活化(異常激活),視覺認知過程可使之增強。

(2)心理社會學因素:大部分患者都有家庭、社會環境不良影響及不良性經歷。通常是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性快感體驗與某些物品、異性服飾、異性身體或者不良視覺性誘惑等偶然的接觸相結合,通過條件反射機制或學習機制固定下來,形成了對上述情境的強烈的性興奮依賴,從而產生性偏離行爲。這一機制的形成可通過反覆體驗而獲得,但有時僅一次深刻的印象,就可造成心理上的固定陰影。

部分性施虐症患者在個人生活中曾遭受過挫折、欺凌或異性的拒絕、侮辱,導致了對異性的報復和反抗的心理行爲。有些患者則由於自身的某些缺陷,引起心理上反常的強烈意識,藉助於對異性的虐待,發泄其性慾,表現自己的某種權威感、優越感等,是自卑感的過度補償。也有的患者是由於幼年生活中形成的對性關係的錯誤認識,如對文學作品中不正常性行爲模仿和體驗。患者家庭生活中父親對母親的虐待,對於本病的發生,也有重要影響。

受虐症的產生反映了患者對被遺棄或被拒絕所產生的恐懼感的變態心理,或者是偶然性興奮得到滿足的行爲延續。

6.性指向障礙病因和發病機制 1886 年以來,人們對同性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爲止尚不能證實遺傳內分泌失調、身體素質生物學因素與同性戀的關係。比較說服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學因素和社會學因素的探討,並認爲同性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生物學因素:

遺傳因素:儘管尚未證實,但是大部分研究者仍然相信可能存在特殊的同性戀基因,但尚不清楚是以單基因形式,還是多基因形式遺傳

內分泌因素:有研究認爲(女性)男性化是由於依賴於雙氫睾酮的直接作用阻斷雙氫睾酮形成的黃體酮具有保護女性免受上述激素影響的作用。這種機制異常可能與女性同性戀的形成有關。

(2)心理學因素:同性戀一般被看作是未滿足與異性雙親認同的一種表現,來源於未解決的陰性戀母情結。童年時期過多與異性成人接觸,感染、陶冶了過多的異性氣質,影響到個性發育中陽剛、陰柔成分配比,或者家長出於性別偏愛,給孩子異性裝扮,使孩子出現性別認同障礙與“異性化”,長大後容易引發同性戀。另外,在性心理發育中,氣質與性態度對性指向形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某些青春期男女由於異性戀愛受挫,對異性產生泛化的厭憎,因而轉向同性戀的例子也不少見。

(3)社會學因素:在兩性相處比較寬鬆的社會,同性戀行爲較少受到指責、唾罵,使同性戀流行,在難以接觸到異性的場所(如軍隊、監獄),同性戀行爲會顯着增多,說明社會人文條件與同性戀發生是有聯繫的。但是受社會因素影響的主要是境遇性同性戀,生活條件改變後,他們很可能會成爲異性戀或雙性戀者。

12 診斷檢查

診斷:某些特殊性行爲可使性對象遭受傷害,或者患者本人也爲這種行爲感到痛苦,或蒙受其害,就應判斷爲異常。即使是婚內性行爲,如長時間反覆、持續發生的一種極端變異方式的性行爲,即使當事人不厭惡,也應視爲異常。

1.性變態診斷標準

(1)對常人不引起興奮的某些物體、對象或情境,有強烈的性興奮作用,因此努力去追求,或採用異常性行爲方式滿足性慾。或有強烈改變自身性別的慾望。

(2)除性生理方面異常外,其他與之無關的精神活動均無明顯障礙。

(3)並非其他精神障礙所引起。

2.性身份障礙的診斷

(1)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2)對自身性別的解剖生理特徵表示厭惡,要求變換爲異性的解剖生理特徵(如使用手術或異性激素)。

(3)此種慾望至少已存在2 年以上。

(4)可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的類似表現。

(5)無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畸變與內分泌異常。

(6)女性的性身份障礙、男性的性身份障礙:CCMD-3 規定兩種障礙均具備上述明顯的臨牀症狀表現,且症狀至少已持續6 個月才下診斷。CCMD-3 規定易性症診斷,應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的類似表現,無生殖解剖生理畸變與內分泌異常。轉換性別的認同至少已持續2 年。並非其他精神障礙(如分裂症)的症狀或與染色體異常有關的症狀

3.性偏好障礙診斷

(1)戀物症(癖)(Fetishism):很常見。是與異性身體具體部位接觸的東西(如乳罩、內褲等),通常僅爲一件衣服或一個飾物,並以此來達到性興奮然後脫下或扔開。異裝症所迷戀的是女性的整個外表,通常是穿戴女性從裏到外的全套服飾(包括假髮和化妝品等)來達到性興奮然後脫去女性穿戴。但除非他們引起了顯着強制性、無法接受的儀式動作,以致干擾了性交,造成了個體的痛苦,否則不應診斷爲戀物症。對自己鍾愛的異性的衣物長期做紀念品收藏,不影響正常性表達,以及對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愛好收藏均不屬於戀物症。

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②至少在半年的時間內,反覆出現使用某種非生命性物件,以滿足強烈的性慾望和性興奮的聯想,所戀物件是性刺激的重要來源或獲得性滿足的基本條件。

③曾經付諸行動

(2)異性裝扮癖(異裝癖)診斷標準:

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②成年人穿着異性服裝,不是由於特殊文化背景與社會流行風尚所致,純屬個體特殊行爲,主要是爲了獲得性的興奮

③反覆出現此種行爲半年以上,行爲受強烈慾望所驅使,行爲抑制可引起明顯不安情緒

④除異性裝扮外,不要求改變自身性別解剖生理特徵,否則診斷爲性別變換癖(易性癖)。同性戀者異性裝扮的目的是吸引同性對象,其異性裝扮本身不引起興奮者,亦不屬此診斷。

(3)露陰癖(Exhibitionism)診斷標準:

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②在半年以上的時間內,反覆出現向陌生異性露出生殖器的強烈的性慾望和性興奮的聯想。

③曾經付諸行動

(4)窺陰癖(Voyeurism)診斷標準:觀看淫穢音像製品,並獲得性的滿足,不屬於窺陰症

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②在半年以上的時間內,反覆出現暗中窺視陌生異性裸體或與性有關的活動的企圖,它受一種強烈的性慾望和性興奮的聯想所驅使。

③曾經付諸行動

(5)摩擦癖(Frotteurism)診斷標準:

①在半年以上的時間內,反覆出現摩擦或觸摸異性身體的某部位的強烈慾望的行爲,並以此引起性興奮

②僅見於男性。

(6)性施虐(Sadism)與性受虐癖(Masochism)診斷標準:

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②以虐待行爲作爲滿足性慾主要途徑,可表現捆綁、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引起傷殘或死亡。提供這種行爲者爲性施虐癖。以接受虐待行爲來達到性興奮者爲性受虐癖,可單獨出現,即性施虐者的配偶不一定系性受虐癖者,反之亦然。亦可雙方均有此癖。

③此種行爲障礙至少存在6 個月。

必須注意的是:戀物症、異裝症、露陰症、摩擦症、性施虐與性受虐症CCMD-3規定這些表現至少已持續6 個月才下診斷。

(7)CCMD-3 的相關討論:性偏好障礙中的戀物症是指以某些非生命物體作爲性喚起及性滿足的刺激物。戀物對象多爲人體的延伸物,如衣物或鞋襪。其他常見的對象是具有某類特殊質地的物品,如橡膠塑料或皮革。迷戀物的重要性因人而異,在某些病例中僅作爲提高以正常方式獲得的性興奮的一種手段(如要伴侶穿上特殊的衣服),只有當迷戀物是性刺激的最重要來源或達到滿意的性反應的必備條件時,才能診斷爲戀物症。

戀物性異裝症是指穿着異性服裝主要是爲了獲得性興奮。這一障礙與單純的戀物症不同,他們所迷戀的衣物不僅是穿戴,而是打扮成異性的整個外表。通常不止穿戴一種物品,常爲全套裝備,包括假髮和化妝品等。CCMD-3 將其歸屬於戀物症亞型。戀物性異裝症與異性裝扮症不同,前者清楚地伴有性喚起,一旦達到性高潮、性喚起開始消退時,便強烈希望脫去異性服裝。

露陰症是指向陌生人(通常爲異性)或公共場合的人羣暴露生殖器的一種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的傾向,但並無進一步勾引或接近的意圖。在露陰時通常出現性興奮並繼以手淫,但也並非全都如此。這類行爲也可在很長的間歇期不明顯,只在情緒應激或危機時出現。診斷應注意露陰症幾乎僅見於異性戀的男性,將生殖暴露給成年婦女或少女,通常在公共場合,並與對方保持安全的距離。大多數露陰症者發現這一衝動難以控制並且爲自我所排斥。如果目擊者表現出震驚、恐懼或深爲所動時,露陰症者的興奮常會增加。

在正常的性活動中,也常有輕度的施虐、受虐刺激用來增強快感。只有那些以施虐受虐活動作爲最重要的刺激來源或性滿足的必備手段時,纔可使用本類別。性施虐症有時很難與性接觸中的殘暴行爲或與色慾無關的憤怒相區別。只有當暴力是性慾喚起的必備條件時,診斷纔可確立。

其他性偏好障礙使各種其他類型的性偏好與性活動也可發生,但相對少見,包括以淫穢的語言打電話、與動物發生活動、以勒頸或缺氧的方式增加性興奮等。性活動變化很多,例如喝尿、塗抹糞便或刺穿陰莖包皮乳頭部,作爲施虐受虐症中的行爲模式。各種類型的手淫方式更爲常見,極端的手段是將物體插入直腸陰莖尿道,或部分的自我窒息,一旦這類行爲取代了正常的性接觸,便達到了異常的程度。戀屍症也在此歸類。

4.性指向障礙診斷

(1)同性戀診斷標準:

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

②從少年時期開始,在可與異性經常接觸的環境中,持續表現對同性成員的性愛傾向, 不論個體對此種傾向和諧接受(ego-syntonic) 或厭惡煩惱(ego-dystonic),均屬此診斷。

③對異性成員可持續缺乏性愛傾向,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係。

13 鑑別診斷

正常人由於客觀環境沒有機會和條件接觸異性可出現某種戀物行爲,偶然發生的一時性的性偏好行爲,不能歸入性心理障礙之內。應注意除外繼發於某些精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變態行爲

1.性指向障礙診斷應注意與易性症區別。易性症是一種性身份障礙,病人對自己的性別十分不滿,甚至厭惡自己的生殖器官第二性徵,認爲自己的性別(解剖特點)與性心理不符合,力圖用激素外科手術改變自己的性別。同性戀者對自己的性別並無不滿和厭惡,也不想改變自己的性別。

2.對自己鍾愛的異性的衣物長期做紀念品收藏,不影響正常性表達,以及對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愛好收藏均不屬於戀物症。

14 治療方案

由於性變態大多受環境影響所引起,一旦形成較難糾正,故應在父母、家庭、幼兒園、學校中重視兒童、少年期的身心健康,強調進行生理學知識宣教和性衛生教育的重要性,將減少不良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

1.藥物治療 20 世紀初,一些德國醫生就採用性閹割手術治療露陰癖戀童癖等。有些學者應用女性激素使患者衝動減弱,且不破壞性腺功能,但影響身心健康的副作用較大。

(1)對伴有攻擊行爲或伴有較強的自我傷害性心理障礙者,可進行激素治療(所謂的一時性藥物閹割)。例如環丙孕酮(androcur)具有促孕素和抗雄激素作用,口服50~300mg/d,或肌內注射,每隔10~14 天用300mg 的長效環丙孕酮(androcur)。這種藥物療法可通過阻滯雄激素受體,在4 周內起到抑制性慾和性交能力作用。這種治療不出現女性化,在停藥數週至數月後可恢復其原有功能。但長期大劑量用藥也可能會出現曲細精管硬化形式的睾丸萎縮。治療禁忌證爲肝臟疾病、惡性腫瘤。對青少年或年輕人的性心理障礙行爲不適於激素治療。

(2)抗雄激素:口服小劑量醋酸甲羥孕酮30mg,2 次/d,若無明顯副作用,3天后改爲每晚服1 次,60mg/次,療程10~18 個月。該藥屬於抗睾丸素製劑(antiandrogens),能明顯減低生理的睾丸素效應,用以治療露陰癖性變態取得療效,但主要副作用是產生抑鬱狀態。

(3)抗焦慮藥丁螺環酮15~20mg/d。

(4)抗抑鬱藥氯米帕明氯丙咪嗪)50~150mg/d,氟西汀20~60mg/d。

(5)對腦下垂體-性腺系統抑制效應抗精神病藥物也可應用,如硫利達嗪 (Thioridazine)用以治療露陰癖或其他性變態患者也取得初步療效,但療效還不確切,有待深入研究。

2.性心理諮詢與治療

(1)評估:首先應排除器質性原因,如果能確定性障礙是由預期焦慮所致,常可排除器質性原因。重要的是,醫生應克服同病人談性問題時的羞怯,語言應接近病人,恰如其分,避免用生僻的專業術語或較庸俗的語言,應詳細瞭解病人的一般情況、個人史及性問題的既往史(早期性體驗、性知識學習史、過去與現在的性行爲及夫妻關係)。

(2)行爲療法:厭惡條件療法對各型的性變態有明顯療效。可用想象內隱致敏法結合厭惡條件化療法可獲得更好療效。

行爲治療即用厭惡技術來消退患者病態行爲條件反射,同時採取建立異性戀的行爲療法以增強治療效應,並培養正常的性行爲方法。主要是以指導和練習爲主,是屬於行爲治療的性問題諮詢及詳細回顧精神動力學過程。治療時常需要伴侶請來,單獨或成雙進行治療。對於心理動力學因素上較清楚的性心理障礙行爲,建議做圍繞着衝突和改變結構心理治療

行爲療法的厭惡條件化療法,對多種形式的性變態,均有迅速取得明顯療效的效果(Marks 和Gelder,1967;Evans,1967;李從培等,1985)。應用想象內隱致敏法(overt sensitization),即想象達到興奮高潮的性變態渴求體驗場景結合厭惡條件化療法獲得更好療效。在治療時,請患者應用想象內隱致敏法想象某種具體性變態渴求的高度興奮狀態場景時,利用電興奮治療機(698 國產電興奮機),電極連接患者的一側腕部內關穴-外關穴上固定好,然後在醫生指導下開始治療,首先請患者按照上法性想象回憶達到性想象興奮高潮時,患者用手示意表示業已達到高潮。醫生即在此時給20~70mA 交流電刺激(電量調節適度),每次治療約1min,此時即打斷了變態興奮渴求,休息片刻後再重複做1次,每場次可重複做3 次,以10~15 次爲1 療程。通過這種厭惡性條件化結合內隱致敏法,即可增強消除性變態行爲的效果,達到治療的目的。除了消除性變態以外,在此種措施以後採取建立異性戀的行爲療法,會更加增強治療效應。我們在上述消除措施以後即在每場次的結束時,消除性變態治療後即應用可引起異性戀的異性圖片或幻燈片重複出現,以期予以陽性強化形成條件化聯繫產生陽反應露陰癖窺淫癖摩擦癖患者顯效很快,效果較好較鞏固,只有同性戀效果較差。治療效果的好壞,與患者是否具有強烈治療願望有明顯關係。如缺乏求治願望,病程持續時間過長則療效較差。

(3)認識領悟療法:治療露陰症、窺陰症、摩擦症和戀物症效果較好,但必須要求病人有求治願望,並和醫生合作。醫生應設法啓發患者,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使之認識到自己心理缺陷所在和這種病態行爲的幼稚性,不是成年人的行爲。使患者通過醫生的啓發性談話,並聯系幼年經歷,逐步有所領悟並下決心克服。

(4)性治療:近年來,有人將應用於性生理障礙的性治療方法,應用於性心理障礙患者,對於已婚而患有性行爲方法異常者,有明顯療效。通過一些特定的訓練,使患者掌握感覺集中技術,喚起自然的性反應,建立正常的性生活。

3.性身份障礙的治療

(1)心理治療原發性易性症患者幾乎沒有求治願望,因而矯治極爲困難。極個別的原發性易性症經行爲療法治療有效,動力心理療法無明顯療效。

(2)手術治療:變性手術前首先應做染色體檢查,除外Klinefelter 綜合徵(47,XXY)等。要讓他們瞭解手術中可能遇到的以及手術後將發生的問題。還應讓易性症患者用異性激素治療1~2 年,讓他們體驗作爲異性生活、工作的感覺,使其冷靜下來,做好心理準備。在此階段應由精神科醫生定期檢查,並進行心理治療

繼發性易性症患者通過此實驗階段,可認識到變性手術並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其中一部分人則心悅誠服地接受心理治療。偶有原發性易性症患者通過激素治療就解決了問題,不再要求進一步的變性手術。

4.性偏好障礙治療

(1)藥物治療:尤其是對於心理治療無效的病人,目前多傾向於使用非激素性影響性慾的藥物(如碳酸鋰利舍平等)治療。抗焦慮藥抗抑鬱藥的臨牀效果也已經得到了初步認可,可以考慮應用。

(2)心理治療:主要有行爲矯正法(厭惡療法)、認識領悟療法、性治療等。結婚對於多數患者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並促進其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未婚單身者應建立正常疏泄性慾的行爲模式,自慰一般爲最佳選擇。必要時可考慮治療性行爲限制或強制性行爲正治療,一定程度的法紀處罰有時非常必要。

(3)對易性症,病人一般期望接受激素治療,或用手術改變性別,其他的治療性建議多被強烈地拒絕。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社會性困境在這些人中較常出現,所以可進行引導性和支持性心理治療。用性激素進行治療[一般男病人用雌二醇,女病人用睾酮(睾丸酮)],可使病人感到卸掉了負擔。鑑於倫理道德因素,手術改變性別如今已有了肯定的評價,一般先進行心理治療激素治療。對男性病人進行乳房陰道成型手術比對性病人進行陰莖成型的效果好。手術後解剖和社會方面的效果是有區別的,一些人手術後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發展過程,另一些人術後效果不很理想或帶來不幸的後果。

5.性指向障礙治療

(1)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當然不是針對同性戀本身,而是對於衝突的、自我不和諧的性體驗。同性戀者的親屬常常尋求幫助,並尋求轉爲正常化的可能性,對此可提供一些科普的性教育資料,以減輕負擔,達到理解。常用的心理治療主要有精神分析(包括精神分析取向的各種不同的心理治療技術)、行爲矯正(如系統脫敏、厭惡治療等)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療等。對於人格自我發育水平較低者,難以進行較深入的精神分析治療,而支持性心理治療加上行爲矯正技術比較容易被接受。

治療中應注意,改變引起性興奮的“客體”是治療最困難的部分,性興奮和性高潮是對行爲治療最有力的強化。應注意設定的治療目標不宜過高,強烈的挫折感會沖淡(甚至抵消)已經取得的初步療效,其羞恥或內疚的引發,可能導致治療的失敗。

(2)藥物治療:對於各種情緒問題和人際關係問題的處理,原則上與異性戀相同。常見的焦慮或抑鬱情緒障礙,可給予抗焦慮或抗抑鬱劑對症治療

15 預後及預防

預防:正確的性教育是預防的最重要的社會措施。性教育必須從兒童開始。父母既不能對孩子的性發育進行放縱和誘惑,也不能對孩子進行性禁忌和性封閉;既不能讓孩子接觸色情事物,也不能使其對性產生恐懼和罪惡感或其他不良印象。

並予以適當的引導和科學的解釋。

1.性心理教育 目前青少年時期的性心理教育工作已逐步開展,但對其重視的力度依然不夠。根據目前國內有關該問題的教育趨向,提出如下幾點意見。

(1)兒童期性別角色教育:角色是社會在文化與個人關係中產生的,是與某一特定位置有關聯的行爲模式。性別錯扮(因家庭長者對子女錯誤的異性期盼和裝扮)和性別角色行爲誤導影響了性心理的健康發展,對人的心身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性別角色健康教育,應從4 個方面着手:給予正確的角色期盼和性別角色裝扮,使子女能根據自己的服式、顏色等裝扮來識別性角色;要予以正確的性別角色行爲引導,根據兒童性別特點開展有益於性別形成的遊戲活動注意男女在一定範圍內的行爲避忌,不做與該性別角色相悖的事情,從小形成與性別角色適應的男子漢與姑娘行爲;給予相應性別角色的知識教育(性知識、性道德)和心理誘導;家長要認真扮好自身的性別角色,給子女做好榜樣。

(2)性知識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進行有關性生理、性心理、性解剖、戀愛婚姻等方面的知識教育。青少年甚至大學生的性知識目前主要來源於科普書刊和文藝宣傳,極少得到父母及社會的關注和指導。因此,青少年時期性知識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3)性道德教育:性道德是指規定每個人性行爲道德規範。性道德滲透在職業道德、家庭婚姻道德及社會道德之中。性道德標準應具備自願的原則、無傷原則、愛的原則。具備性道德觀念,可以正確控制生理本能表現出的性要求,而不造成對他人的騷擾和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可以使自己的戀愛及以後的家庭組成沿着健康、美好的方向發展。性道德教育應貫穿於青少年時期品德教育之中。具有高尚品德情操的青年人,一定會有正確的性道德觀念。

當發現孩子的某些性偏離傾向有頻發或固定趨勢時,應及時處理,此時態度要嚴厲,必要時可請心理醫生協助處理。經過耐心的解釋和教育,並結合環境調整,其異常性行爲可得到完全糾正。

2.性身份障礙的預防

(1)建立恰當的母子關係。母嬰接觸過程中,既要避免接觸過少,也要避免接觸過分。尤其是男孩,應該爲其創造“父子認同”的機會,避免母子間“共生”關係延續過長。

(2)對嬰幼兒進行正確的性身份指定和符合其生物學性別的行爲訓練有較重要意義。使每個兒童都有健康合理的家庭生活,儘量避免某些親子關係紊亂,也有助於防止本病的發生

(3)注意社會環境的影響。

3.性偏好障礙的預防 預防工作應從兒童期開始,大力提倡科學性教育和性知識的普及,創造合理的異性接觸環境,父母、家長應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爲及教養方式,清理整頓文化市場,避免不良文化的誘惑。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出現的早期性偏好障礙傾向,應在正面引導的基礎上,鼓勵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

4.性指向障礙的預防 青春期前是預防同性戀的最佳時期。預防要首先弄清兒童的家庭環境是否容易促使其發育成爲同性戀者,以及時發現有同性戀傾向的兒童。對於不能認同自己性別,或不能與同性夥伴建立滿意關係的兒童,要高度注意。對於有同性戀傾向的兒童,家庭要十分重視,及時處理,不可認爲孩子幼小而掉以輕心。

16 流行病學

性心理障礙患者多爲對異性戀持厭棄態度的未婚青年,少數已婚患者與妻子的相互關係不和諧,患者本人常見性功能障礙。由於患者很少主動暴露“疾病”狀況和主動求治,所以性心理障礙的患病率難以確切瞭解,資料多來自被拘留的患者。根據國內報道,性心理障礙約佔醫學心理諮詢門診諮客總數的3.3%~7.5%,同性戀最爲多見,幾佔半數(48.1%),其次爲戀物症(11.5%),其他性心理障礙則較少見。另據報告,7862 例司法精神鑑定案例中,診斷爲各種精神障礙的共6880 例(87.5%),其中性心理障礙52 例(0.7%)。

性變態各種類型中,根據國外、國內資料,以露陰癖最爲多見,約佔性罪錯案例、罪犯的1/3。(Mohr,1976;Taylor,1947),在精神病司法鑑定案例中約佔19.9%(Sehorsch,1968),和28.6%(李從培,1983)。大多數開始於青少年時期,在18 歲以前開始產生性變態的約佔半數(Abel,1989)。性變態除性施虐癖、受虐癖、戀童癖以外較少產生嚴重的傷害、兇殺等後果。

性身份障礙的發病率目前尚無可靠的調查結果,但普遍認爲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有人估計,每5 萬~10 萬人中有1 名性別身份障礙者,男女比大致爲3∶1。我國目前尚缺可信數據,但據報道,在上海16 所高校取得的2190 份問卷調查表明,12.5%的女生及0.7%的男生不喜歡自己的性別。臺灣的一份調查表明,臺灣18 歲以上人口,平均1 萬人中就有97 人有改變自己性別的傾向。約16%的患者伴有抑鬱,自殺率較高。約1/3 患者已婚,但其中有1/2 最後離婚。女性患者多爲同性戀者,病因尚不確切。

性偏好障礙以男性居多。確切患病率尚不瞭解,資料多來自被拘留的患者。據國內外資料,以露陰癖最爲多見,約佔性罪錯案例、罪犯的1/3。18 歲以前產生性心理障礙者約佔半數,約半數病人在成年後發病。除性施虐癖、受虐癖、戀童癖以外較少產生嚴重的傷害、兇殺等後果。

17 特別提示

常見的性心理障礙有:性行爲對象選擇異常的:如同性戀戀物癖戀獸癖疫等;性行爲方式異常的:窺陰癖、露陰癖、施虐淫癖及受虐淫癖等。其他還有異裝癖、易性癖等。較少見的還有淫穢電話癖、戀童癖等。

性心理障礙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性心理障礙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