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下劑

中醫學 瀉下劑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è xià jì

2 英文參考

formula for purg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瀉下劑(formula for purgation[1])是指以瀉下藥爲主配伍組成,具有通便、瀉熱、攻積、逐水作用,治療裏實證方劑的統稱[2][2]。分寒下劑溫下劑潤下劑逐水劑[2]

4 瀉下劑適應

瀉下劑適用於裏實證,由於裏實證病因不同,證候表現有熱結寒結燥結、水結的區別,結合人體體質虛實的差異,因此立法處方亦應隨之不同[2]。根據瀉下劑的不同作用,分爲寒下、溫下潤下逐水攻補兼施5類[2]

5 瀉下劑的使用注意

使用瀉下劑,如表證未解,裏未成實者,不宜用之;若表證未解而裏實已成,宜用表裏雙解[2]。有兼證者,應配合其他藥物治療[2]。如兼有瘀血者,應配伍活血祛瘀藥治之;兼有蟲積者,應配伍驅蟲藥治之[2]。對年老體虛,孕婦、產婦月經期,病後傷津以及亡血者,均應慎用或禁用[2]。由於瀉下劑傷胃氣,得效即止,慎勿過劑[2]。同時,服藥期間應忌食油膩及不消化的食物,以防重傷胃[2]

6 瀉下劑分類

6.1 寒下劑

寒下劑,適用於裏熱積滯實證[2]。症見大便祕結、腹部或脹或滿或痛、甚或潮熱舌苔厚、脈實等[2]。常以寒下藥物大黃芒硝等攻下積滯、盪滌實熱爲主組成方[2]。由於裏熱積滯影響氣機升降,導致氣滯血瘀,故需配伍行氣與活血祛瘀之品,如枳實厚朴桃仁丹皮[2]。代表方爲大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2]

6.2 溫下劑

溫下劑,適用於裏寒積滯實證[2]。症見大便祕結、脘腹冷痛喜按、手足不溫、苔白滑、脈沉緊等[2]。常用瀉下藥物如大黃巴豆之類與溫裏祛寒藥物附子細辛乾薑等爲主組成方[2]。若寒積兼有脾胃陽氣不足者,宜適當配伍益氣之品如人蔘甘草[2]。代表方劑大黃附子湯溫脾湯[2]

6.3 潤下劑

潤下劑,適用於津枯腸燥所致大便祕結[2]。症見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等[2]。常用滋潤滑腸藥如麻子仁柏子仁杏仁等,與瀉下藥大黃配伍成方劑,代表方劑麻子仁丸[2]。若因腎氣虛弱或病後虛損津虧所致便祕,常用溫腎益精藥如肉蓯蓉當歸等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濟川煎[2]

6.4 攻補兼施

攻補兼施劑,適應裏實正虛而大便祕結之證[2]。症見腹滿便祕,神倦少氣,或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乾舌燥,苔黃燥,脈沉細弱等[2]。常用攻下藥如大黃芒硝等與益氣補血養陰藥如人蔘當歸生地黃玄蔘麥冬等組成方[2]。代表方爲黃龍湯增液承氣湯[2]

6.5 逐水劑

逐水劑,適用於水飲壅盛於裏的實證[2]。症見胸脅疼痛,或水腫腹脹、二便不利、脈實有力等[2]。常用峻下逐水藥物大戟芫花甘遂牽牛子商陸等爲主組成方[2]。由於水飲壅盛,易致氣機閉阻,故常配伍行氣之品如陳皮檳榔木香[2]。代表方劑十棗湯疏鑿飲子[2]

表5-1 常用瀉下劑比較(出自《方劑一本通》)

分類

常用方劑

藥物配伍

功用

主治

寒下

溫下

潤下

逐水

大承氣湯

溫脾湯

麻子仁丸

十棗湯

大黃爲君,芒硝爲臣

附、黃爲君,硝歸姜爲臣

麻仁爲君,黃杏芍爲臣

芫花爲君,甘遂大戟爲臣

峻下熱結

溫下寒結

潤腸通便

逐水

陽明腑實

寒積便祕

腸燥便祕

水飲內停

瀉下劑的主要比較

圖5-1 瀉下劑的主要比較(出自《方劑一本通》)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