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眼外障

其他眼病 常見病方藥治療 常見病飲食療法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中醫眼科學 疳積上目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gān yǎn wài zhàng

2 英文參考

malnutrition of ey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eratomalacia due to vitamin A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fantile malnutrition involving ey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keratomalac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小兒疳眼外障爲病名[1]。出《祕傳眼科龍木論》,即疳積上目[1][2][3][4]

疳積上目(infantile malnutrition involving eye;keratomalacia)爲病證名。《祕傳眼科龍木論》對本病記載較早[4]。又稱小兒疳眼(見《衛生寶鑑》卷十)、疳毒眼(明·倪維德《原機啓微》)、疳眼(出《龍木論》)、疳澀眼(出《儒門事親》)、小兒疳眼外障(出《祕傳眼科龍木論》)、小兒疳傷眼目(見《銀海精微》)、疳病攻眼症(見路際平《眼科臨症筆記》)、疳疾上目(見廣州中醫學院主編《中醫眼科學講義》)。是指由小兒疳積引起,以早期出現夜盲,繼而眼珠表面乾燥,失去光澤,黑睛呈灰白色膠凍樣混濁,甚至糜爛破損,並伴黃液上衝爲主要表現的眼病[5]。如不及時醫治,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小兒疳眼外障相當於西醫的角膜軟化症[5]

4 小兒疳眼外障病因病機

飲食不節、餵養不當、食有偏好等損傷脾胃,或久病虛羸,脾胃虛弱等,皆可導致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釀成疳積[5]

脾病及肝,肝血虛少,目竅失養,且陰血不足,肝熱內生,上攻於耳,遂發疳積上目[5]

病中無原則地忌口的小兒,及患寄生蟲病類消耗性疾病者易罹疳積上目[5]

5 小兒疳眼外障症狀

小兒疳眼外障繼發於小兒疳積,以初起時暗處不能見物,繼而眼珠乾燥黑睛混濁,甚至糜爛破損爲特徵[5]

雙眼發病,初起症輕,多見夜盲(又稱雀目),眼珠乾澀羞明,頻頻眨目。繼而白睛萎黃眼珠轉動時,白睛表層於環繞黑睛處呈暈狀皺起,黑睛失澤,知覺減退。隨症情發展,白睛正對瞼裂兩側出現略帶銀灰色之三角形乾燥斑,基底向着黑睛邊緣,不爲淚液所潤溼;黑睛表面枯晦,甚至混濁呈毛玻璃狀。嚴重時,羞明顯著,白睛粗厚如皮膚黑睛知覺喪失,呈灰白色膠凍樣混濁,甚至表面糜爛破損,並有黃液上衝等症。愈後往往遺留翳障,影響視力。本病黑睛極易潰破,變爲蟹睛旋螺突起眼珠枯萎等惡候。[5]

全身症,初起常見患兒面色萎黃,身體羸瘦,毛髮枯焦,掩面而臥,或煩燥不寧。若見腹大如臌,青筋暴露,頻頻泄瀉,胃納全無,哭聲嘶啞而低微,手足俱腫者,病屬危重,除可雙眼失明外,尚有生命危險。[5]

小兒疳眼外障早期的夜盲,又稱肝虛雀目。在外眼覓症不明顯時,需與高風內障相鑑別。患高風內障者眼無不適,外觀端好,初起眼底變化雖不明顯,但全身無疳積見症。[5]

6 診斷要點

1、雙眼發病,初起症輕,僅有夜盲(雀目),眼珠乾澀羞明,頻頻眨目。繼而白睛萎黃眼珠轉動時白睛表層於環繞黑睛處呈暈狀皺起;黑睛失澤,知覺減退。隨症情發展,白睛瞼裂出現銀灰色三角形乾燥斑,基底向黑睛邊緣,不爲淚液所溼潤,黑睛表面枯晦,甚至混濁呈毛玻璃狀。嚴重時,羞明顯著,白睛粗厚如皮膚黑睛呈灰白色膠凍樣混濁,知覺喪失,甚至表面糜爛破損,並有黃液上衝。愈後多遺留翳障,影響視力。本病黑睛極易潰破,變爲蟹睛眼珠枯萎(眼球萎縮)等惡候。

2、全身症:初起常見患兒面色萎黃,身體羸瘦,毛髮枯焦,掩面而臥,或煩躁不寧。著見腹大如鼓,青筋暴露,頻頻泄瀉,胃納全無,哭聲嘶啞而低微,手足浮腫者,病屬危重,除可雙眼失明外,尚有生命危瞼。

3、本病早期出現夜盲,在外眼見症不明顯時,需與高風雀目內障鑑別。後者眼外觀端好,眼底變化初起可不明顯,隨年齡增加,病變逐漸明顯,視野明顯縮小,夜盲亦逐年加重,但全身無府積見症。

7 小兒疳眼外障的治療

小兒疳眼外障是府積在眼的局部病變,必鬚根據局部及全身情況,綜合應用健脾清熱,殺蟲消疳,養肝明目等法內治,亦可採用鍼灸捏脊療法外治法等。此外,還應注意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和改善飲食營養

7.1 辨證治療

7.1.1 肝脾虧虛

7.1.1.1 證見

小兒食少腹脹,面黃體瘦,眼症初起,白睛乾澀,頻頻眨目,在暗光下或黃昏後不辨人物[5]

7.1.1.2 證候分析

胃氣虛,失於健運,內有積滯,則食少腹脹氣血生化不足,不榮頭面肌肉,故面黃體瘦。血不養目,因而在暗光下或黃昏後不辨人物,白睛乾澀,頻頻眨目[5]

7.1.1.3 治法

健脾消積,養肝明目[5]

7.1.1.4 方藥治療

八珍湯[備註]八珍湯(《正體類要》):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加減。原方用於本證可去川芎,加山楂麥芽陳皮夜明砂、鮮豬肝,取其健脾益氣消積,養肝補血明目[5]

中成藥

(1)消積健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肥兒丸,口服,每次 1~2丸,每日 1~2次;沖劑每次 1塊或1袋,每日2次。

7.1.2 脾虛肝熱

疳積上目·脾虛肝熱證(infantilemalnutrition involving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eat)是指脾虛肝熱,以頭眼疼痛畏光流淚白睛乾燥抱輪紅赤黑睛混濁或潰爛,甚至黃液上衝,嚴重者可致黑睛壞死、穿破,變爲蟹睛眼球枯萎等惡候,多伴有腹脹便溏煩躁不寧,舌紅,苔薄,脈弦細爲常見症的疳積上目證候[6]

7.1.2.1 證見

蟲積日久、腹脹便溏午後潮熱煩躁不寧,咬牙黑睛生翳,或糜爛[6]

7.1.2.2 證候分析

蟲積日久,損傷脾胃,致運化失常,則腹脹便溏氣血生化不足,肝失濡養,熱自內生,故午後潮熱煩躁不寧。肝熱上攻,則黑睛生翳或糜爛[6]

7.1.2.3 治法

健脾清肝,殺蟲消疳[6]

7.1.2.4 方藥治療

可用肥兒丸[備註]肥兒丸(《醫宗金鑑》):人蔘白朮茯苓黃連胡黃連使君子神曲、炒麥芽炒山楂炙甘草蘆薈加減治療:方中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山楂神曲麥芽健脾消積;黃連胡黃連清溼熱:蘆薈使君子清熱殺蟲消疳。諸藥組方,健脾清肝,殺蟲消疳黑睛翳潰,或黃液上衝者,宜選加龍膽草梔子蒲公英白芍之類清肝瀉熱。[6]

若感受毒邪,致黑睛潰爛者,加金銀花蒲公英白芍龍膽草

中成藥

(1)消積健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肥兒丸,口服,每次 1~2丸,每日 1~2次;沖劑每次 1塊或1袋,每日2次。

7.1.3 脾虛蟲積

疳積上目·脾虛蟲積證(infantile malnutrition involving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worm stagnation)是指脾虛蟲積,以痺目頻頻,羞明怕日,查視眼部見白睛乾燥無華或白睛出現乾燥斑,黑睛失澤,全身可兼見小兒面黃肌瘦,喜喫泥土、生米等,腹痛腹瀉嘔吐清水蛔蟲大便稀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爲常見症的疳積上目證候[6]

7.1.3.1 症狀

痺目頻頻,羞明怕日,查視眼部見白睛乾燥無華或白睛出現乾燥斑,黑睛失澤,全身可兼見小兒面黃肌瘦,喜喫泥土、生米等,腹痛腹瀉嘔吐清水蛔蟲大便稀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細[6]

7.1.4 脾虛溼困

7.1.4.1 證見

黃體瘦,精神萎靡,食少腹脹大便溏瀉,黑睛生翳或糜爛破潰,舌淡苔白脈濡[6]

7.1.4.2 證候分析

脾胃受損,運化無力,故食少腹脹大便溏瀉。脾虛精氣不得化生,形神皆失所養,則面黃體瘦,精神萎靡,黑睛混濁,甚至糜爛破損。舌淡苔白,脈濡均爲脾虛溼困之象。[6]

7.1.4.3 治法

健脾益氣消疳[6]

7.1.4.4 方藥治療

可用參苓白朮散[備註]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黨蔘茯苓白朮扁豆陳皮山藥炙甘草蓮子肉薏苡仁桔梗、縮砂仁加減治療:原方有健脾益氣,升清降濁之功。用於脾虛積滯者,可加神曲麥芽;有蟲積者,可加使君子鶴蝨蕪荑溼鬱化熱者,酌加胡黃連[6]

參苓白朮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黨蔘10克,茯苓10克,白朮10克,淮山藥10克,扁豆10克,薏苡仁12克,砂仁6克,陳皮3克,神曲10克。甘草3克,鶴蝨6克,麥芽10克,使君子10克。水煎服,復渣再煎服。

中成藥

(1)參苓白朮散,口服,散劑或水泛丸每次各6克,膠囊每次3粒,每日2次。

(1)消積健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肥兒丸,口服,每次 1~2丸,每日 1~2次;沖劑每次 1塊或1袋,每日2次。

7.1.5 脾腎陽虛

疳積上目·脾腎陽虛證(infantile malnutrition involving eye with spleen- 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腎陽虛,以白睛乾燥無澤,黑睛混濁呈乳白色,形寒面白四肢不溫,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淡少津,脈細無力爲常見症的疳積上目證候[6]

7.1.5.1 症狀

白睛乾燥無澤,黑睛混濁呈乳白色,形寒面白四肢不溫,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淡少津,脈細無力[6]

7.1.6 溼熱犯目

疳積上目·溼熱犯目證(infantile malnutrition involving ey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assailing eye)是指溼熱犯目,以眼磣澀,羞明流淚,喜伏暗處;查視眼部見白睛黑睛乾燥明顯,白睛出現乾燥斑,黑睛灰白色混濁,全身可兼見面黃不華,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倦怠消瘦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淡苔膩,脈滑爲常見症的疳積上目證候[6]

7.1.6.1 症狀

眼磣澀,羞明流淚,喜伏暗處;查視眼部見白睛黑睛乾燥明顯,白睛出現乾燥斑,黑睛灰白色混濁,全身可兼見面黃不華,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倦怠消瘦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淡苔膩,脈滑[6]

7.1.7 中焦虛寒

7.1.7.1 證見

面色蒼白大便頻泄,完谷不化肢厥脈微,黑睛糜爛或破損,形成蟹睛[6]肢厥脈微。

7.1.7.2 證候分析

中焦虛寒,脾胃運化及升降失職,則自利頻頻,完谷不化陽虛無以溫煦,故面色蒼白肢厥脈微。精氣不足,目失所養,則黑睛病變日重,甚至潰破,形成蟹睛[6]

7.1.7.3 治法

溫中散寒,補益脾[6]

7.1.7.4 方藥治療

可用附子理中湯[備註]附子理中湯(《閻氏小兒方論》):附子白朮乾薑黨蔘炙甘草加減治療:原方以附子乾薑中陽,散寒邪人蔘補脾元氣白朮甘草健脾益氣。若用於陽虛甚者,可再加肉桂[6]

附子理中湯煎服,復渣再煎服。

如果與黑睛病變同時,全身枯瘦,腹大筋青,便泄不止,口乾聲啞,手足浮腫,當以挽救生命爲要,按兒科疳積之重危症論治[6]

7.2 外治法

(1)黑睛混濁糜爛黃液上衝時,用清熱解毒眼藥水及擴瞳藥滴眼[6]。(詳見“凝脂翳外治法)。

(2)魚肝油滴眼[6]

7.3 鍼灸療法

針刺四縫,灸氣海足三裏脾俞肝俞腎俞[6]

7.4 捏脊療法

以兩手指背橫壓在長強穴部位,向大椎穴推進。同時以兩手拇指與食指將皮膚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直至大椎,作爲一次,如此連續6次,在推捏第5、6次時,每次以拇指在腰部用隱力將肌肉提起約4~5下,捏完後,再以兩拇指命門腎俞左右推壓2~3下。此療法有調理脾胃,調和陰陽,疏通經絡的功效。[6]

7.5 食療

(1)鮮豬肝60g剖開,夾蒼朮末10g,以線扎定,入米湯內煮熟,然後藥肝連湯分次服用。每日1劑。年幼小者酌情減量[6]

(2)夜明砂豬肝夜明砂6克,鮮豬肝50一100克。將豬肝切片,與夜明砂拌勻,蒸熟後趁熱食用。每日1次。

7.6 其他療法

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AD製劑[6]

8 小兒疳眼外障患兒的護理

(1)患兒飲食應多進富含營養的魚、蛋、乳、肝類食品及新鮮蔬菜,如胡蘿蔔、青菜等,以輔助治療[6]

(2)黑睛表面若已軟化壞死,應約束患兒雙手,防止其用手揉擦眼部,以免造成眼珠破潰;醫護人員亦應注意,切勿用重力開瞼,以免促成眼珠穿孔[6]

9 小兒疳眼外障的預防

(1)對斷乳期的嬰兒發育期的幼兒兒童,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適當補充營養,多喫新鮮蔬菜和蛋類、魚類等食物。對嬰幼兒,尤應做到合理餵養,防止飲食偏嗜和過食肥甘厚膩之品。[6]

(2)小兒若有疳積見症,應及早治療,凡患兒頻頻眨目,或閉瞼不開,喜伏母懷者,應警惕疳積上目發生。對麻毒攻目者,亦需注意觀察是否合併本病。[6]

(3)講究衛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忌口[6]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7.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2.
  4. ^ [4]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32-134.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