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脹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fù zhàng

2 英文參考

infantile abdominal distens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小兒腹脹爲病證名,指小兒腹部脹滿[1]。《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七:“小兒臟腑嫩弱,有風冷邪氣客之,搏於髒氣,則令腹脹。若脾虛,冷移於胃,食則不消。”明·陳治《幼幼近編》:“小兒腹脹,有虛有實。小便不利,悶亂喘急者,此邪氣之實也……。小便自利,不喘,面目四肢浮腫者,此正氣之虛也。”

治法參見虛脹實脹[1]

虛脹:《張氏醫通·腹滿》:“有氣虛不能裹血,血散作脹,必其人大便不堅,或時結時溏,溏則稍減,結則漸加,小便清利,甚則渾白如泔,其脈緩大而滯,氣口益甚。不可用辛溫耗氣之藥,宜四君子去白朮木香澤瀉當歸芍藥,以固其氣中之血。有血虛不能斂氣,氣散作脹,必其人煩熱便躁,小便黃數,其脈浮數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傷胃之藥,宜四物湯地黃黃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氣。”《景嶽全書·雜證謨》:“治脹當辨虛實……第凡病腫脹者,最多虛證。若在中年之後,及素多勞傷,或大便溏滑,或脈息弦虛,或聲色憔悴,或因病後,或因攻擊太過而反致脹滿等證,則皆虛損之易見者也。諸如此類。使非培補元氣,速救根本,若虛在脾肺者,宜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主之。若脾虛兼寒者,宜理中湯溫胃飲五君子煎。若脾虛兼痰者,宜六君子湯。若腎虛兼痰者,宜金水六君煎。若虛在肝腎者,宜六味地黃湯。若腎虛兼寒者,宜理陰煎,或八味地黃丸,甚者加減《金匱要略方論腎氣湯主之。”[2]

實脹:治以祛邪消脹爲主,宜宣通,忌用守補[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2.

治療小兒腹脹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