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眼症整形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xiǎo yǎn zhèng zhěng xíng shù

2 概述

先天性小眼症也稱謂險裂狹小症,是指險裂寬度較正常縮小,爲具有遺傳性的險部先天性異常,一般由於眼臉皮膚愈着,韌帶緊張所致,多同時發生左右兩側。險裂狹小尚可合併存在下列情況:①侏儒症;②小眼球無眼球;②上險下垂及內毗贅皮;④內毗向顳側移位;⑥半面萎縮。其中以小眼症合併內眥贅皮上瞼下垂最爲多見。

先天性小眼畸形兒童面部的外觀與生活有很大影響,其視力功能也下降。這種孩子出生後,兩眼間距寬,眼裂小,有嚴重的內毗贅皮,鼻樑平塌,面容無神,可誤診內斜視。逐漸長大後,由於鼻骨發育提高,情況可能有所改善。因此不宜過早進行整復手術,一般在學齡前手術較爲適宜。單純的小眼症可以同時進行外毗成形術和墨氏手術以矯正內毗贅皮,開大眼裂。如合併有臉下垂者應於6—12月後行瞼下垂矯正術。

3 外眥成形術

3.1 Von Ammon氏外眥成形術

這是一種最簡單、最常用的外毗成形術。本手術可使瞼裂獲得永久性放大。亦可用來矯治因外傷感染所致的毗角瞼緣粘連。

手術在局麻下進行,用左手食、拇指將上、下兩險分開,繃緊外眺部皮膚並推向鼻側。用小直剪刀在水平方向將外毗組織全層剪開,切口長度以眶外側緣爲極限界。用蟻式血管鉗或眼科剪刀從創口插入,鈍性分離外毗穹窿結膜及附近的球結膜分離的範圍要大些,以使外側部分的球結膜完全鬆動,否則術後可因結膜退縮而使外毗部切口重新癒合。必要時可將外毗韌帶作部分切斷,以獲得永久性效果。用5~0絲線將同一水平方向的球結膜創緣與外眥切口處頂端的皮膚縫合一針固定之。再將其餘球結膜分別向上、下方向與皮膚切開的創緣依次縫合。縫合前應在上、下瞼緣剪除少許組織,以使瞼緣得到自然正常的弧度。球結映亦需作必要的修整。用3~0絲線於外側結膜外作一褥式縫合,縫線從新的外眥角外4~5mm處引出,穿一小橡皮片或墊以小棉卷後結紮,以形成新的外毗穹窿,術畢外毗部塗以眼藥膏並加壓包紮兩天,術後5~7天拆除縫線(圖2—3(1)~(4))。

圖2~3  Von-Ammon氏外眥成形術

(1)水平方向將外眥組織全層剪開,純性分離外眥穹窿結膜及附近球結膜  (2)縫合球結膜創緣與外眥切口皮膚創緣(3)外眥結膜作一褥式縫合,縫線自新外眥角外4~5mm處引出(4)褥式縫合墊一棉卷打結

此手術方法的缺點是外側瞼緣弧度常不很理想,所以在縫合前應注意先將瞼緣略做修剪;其次是手術後由於結膜部分退縮,外眥切口會部分癒合,使瞼裂長度比手術設計時要縮短。倘若外眥切口過長,穹窿結膜球結膜分離範圍將不夠鬆弛。如果爲了縫合切口,硬將球結膜提出與皮膚縫合,將會在毗角開大區顯現球結膜外翻的紅色邊緣,影響外形和瞼裂閉合不全,故應予防止。

3.2 Fox氏外眥成形術

美藍定出實際外眥角AA'。距AA'外側4~6mm處定出新的外眥點B。沿上瞼緣的弧度向外下約4mm處定C點,鏈接AA'C與CB,在上下瞼外側四分之一處接近瞼緣後緣處劈開眼瞼,將切口向下延伸,切開AA'C及BC。於切口線周緣區域內作潛行分離,但分離範圍不能超過外毗點B,因爲此點是作爲一固定點。由於經過充分分離,C點向A點退縮,縫合CA兩點,將A'點與B點縫合,再充分分離外側穹窿部及球結膜,用5~0絲線將結膜切緣與皮膚切緣縫合。用3~0絲線於外側結膜作一褥式縫合,至外眥皮膚引出,以形成外眥彎窿。術後5~6天拆線(圖2—4(1)~(5))。

圖 2-4 Fox氏外眥成形術

(1)切口及剝離範圍 (2)C點退縮達A點縫合 (3)縫合A'B點 (4)結膜下潛行分離 (5)結膜皮膚創緣縫合,外眥穹窿作一針褥式縫合

4 墨氏(Must?rde)內眥贅皮矯正術

對於有明顯的內眥間距增寬,嚴重的內眥贅皮上瞼下垂及小眼裂綜合徵者,此法不失爲當前效果最好的手術方法。它不僅矯正內眥贅皮,而且還可以矯正內眺間距寬度,並且手術後無垂直疤痕通過內眥部,不會產生新的內眥贅皮。其缺點是手術後疤痕較明顯,但大多數在一年後趨向不明顯。

手術時用美藍在鼻側部定出正常內毗角應處的部位p,注意兩側對稱。正常人的內眥位於原位注視時瞳孔中央與鼻樑中線連線的中點,此點可作爲新內眥定點的參考。將內眥皮膚拉向鼻側,使贅皮消失。在目前的內眥角定第二點p’,連接p~p'。在此連線中點斜向上、下瞼各作-60°角的直線,其長度短於pp'連線2mm;在二直線末端向鼻樑各作-45°角的直線,線長亦短於pp’連線2mm;然後從實際內眥點起距上、下瞼緣3mm各作一條短於pp'連線2mm的弧線。

接着沿標記線切開皮膚深達眼輪匝肌,在兩對短形皮瓣下進行分離分離眼輪匝肌暴露內眥韌帶。在p點部位用鈍性分離,推開軟組織,露出該部骨膜,慎勿損傷內毗靜脈。以4~0尼龍線的雙針用褥結法將p’處的內眥韌帶擬向p點而固定於該處骨膜上。這樣折迭內眥韌帶以增加內毗向鼻側移位的力量,井可避免下淚點外翻。墨氏手術合併做內眥韌帶折迭術可使內眥間距減少8mm左右。最後將四塊組織瓣作適當修剪,互換位置,用5~0絲線作間斷縫合。注意切口對合要整齊。術後需包紮,5~6天后拆線(圖2-5(1)~(5))、(圖2-6(1)(2))。

圖 2-5 墨氏內眥贅皮矯正術

(1)P爲正常內眥角,P'爲目前的內眥角 (2)(3)切口線的角度 (4)分離和掀起四個組織瓣,做內眥韌帶摺疊術 (5)四塊組織瓣互換位置縫合

圖 2-6 先天性小眼症手術前後

(1)手術前 (2)手術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