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臨牀路徑(2016年版)

2016年版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dǎn guǎn kuò zhāng zhè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6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5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苯丙酮尿症等26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577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苯丙酮尿症等26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5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中華醫學會組織制定了苯丙酮尿症等26個病種的臨牀路徑(名單附後),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醫療質量管理工作中參考執行。上述臨牀路徑已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發佈,請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登陸網站下載,並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制訂具體的臨牀路徑、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5月31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臨牀路徑

4.1 一、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臨牀路徑標準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膽總管囊腫)(ICD-10:Q44.4/Q44.504)。行擴張膽總管切除、膽道重建術(ICD-9-CM-3:51.6301)。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年)、《小兒肝膽外科學》(董蒨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及《小兒腹部外科學》(第2版,王果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

1.腹痛黃疸腹部腫塊爲本病的3個典型症狀,臨牀上常以其中1~2種表現就診。除三個主要症狀外,可伴發熱噁心和嘔吐

2.影像檢查B超檢查肝臟下方顯示界限清楚的低迴聲區,並可查明肝內膽管擴張的程度和範圍及是否合併膽管內結石。CT檢查可明確膽總管擴張的程度、位置,膽總管遠端狹窄的程度以及有無肝內膽管擴張,擴張的形態及部位等,有助術式的選擇。近年來,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及CT三維重建技術可以全面真實立體地反映肝內外膽管的影像。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亦可用於檢查

先天性膽管擴張症可表現爲囊腫型或梭狀型。

3.實驗室檢查:大多數患兒症狀發作時血、尿及糞的檢查阻塞性黃疸所見。可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肝功能不良的表現,如鹼性磷酸酶氨基轉移酶升高。合併囊腫感染者可見血常規增高等炎症的改變。血、尿澱粉酶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胰膽管合流異常伴發胰澱粉酶逆流入血液中或有胰腺炎

4.1.3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年)、《小兒肝膽外科學》(董蒨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及《小兒腹部外科學》(第2版,王果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

行擴張膽總管切除、膽道重建術(ICD-9-CM-3:51.6301)。

4.1.4 (四)標準住院日。

標準住院日爲10~12天。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膽總管囊腫)疾病編碼(ICD-10:Q44.4/Q44.504)。

2.患兒一般情況可耐受手術。

3.當患兒合併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因本病發生膽管穿孔或嚴重感染等,已行膽管或膽囊外引流術者不進入路徑。

4.1.6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

術前準備3 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型鑑定、尿常規、便常規、生化全套、血澱粉酶尿澱粉酶、血凝常規、肝炎全套和血氣分析等;

(2)胸部X線片(正位)、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電圖異常者);

(3)腹部B超

(4)上腹部CT。

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的檢查項目

MRCP或增強CT及三維重建,有條件者可選擇ERCP檢查。

4.1.7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國衛辦醫發〔2015〕43號),並結合患兒病情決定選擇。

2.推薦藥物治療方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藥物)。

3.預防性用藥時間爲1天,術前因感染已應用抗生素或術中發現膽管或胰腺炎症者不在此列。

4.1.8 (八)手術。

手術日爲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2.預防性抗菌藥物的給藥方法:二代頭孢類(如頭孢呋辛)或三代頭孢類(如頭孢曲松頭孢哌酮抗菌素靜脈滴注,切開皮膚前30 min開始給藥,手術延長到3 h以上或大量失血時,補充一個劑量(用頭孢曲松時無須追加劑量)。

3.手術方式:開放經腹或腹腔鏡下擴張膽總管、膽囊切除、肝總管-空腸Roux-Y吻合

4.術中膽道造影。可選擇術中膽道造影。部分肝內膽管的囊性擴張或狹窄需行適當的肝門部甚至肝內膽管成形術,以確保防止術後併發症的出現。

5.術中處理:距Treirz 韌帶15~20 cm可用常規手法或應用切割閉合吻合器橫斷空腸。封閉遠端腸腔,行結腸後肝總管空腸端側吻合;將近端空腸與遠端25~30 cm處行端側吻合

6.輸血:視術中和術後情況而定。

4.1.9 (九)術後住院恢復。

術後住院恢復6~8天。

1.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C反應蛋白生化全套、澱粉酶

2.術後抗菌藥物:二代頭孢類(如頭孢呋辛)、三代頭孢類(如頭孢曲松頭孢哌酮)及甲硝唑,用藥時間一般爲3~5天。

3.術後4~5天確認腹腔引流管引流物流出可拔出。

4.術後4天可行CT檢查,瞭解腹腔內情況,有無胰腺水腫腹腔積液等。

4.1.10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好,無發熱消化功能恢復好。

2.切口癒合良好,腹腔引流管拔除後癒合良好,無瘻管形成。

3.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

4.1.11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合併肝內膽管擴張的患兒。

2.術前合併其他基礎疾病影響手術的患兒,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3.爲進一步明確診斷,術中須常規抽取膽囊或擴張膽管內膽汁檢測澱粉酶水平、細菌培養加藥敏;行術中膽管造影顯示的肝內膽管及胰膽管共同通道的可能的病理變化可以作爲下一步具體手術處理方案的參考。

4.注意肝內膽管及胰膽共同通道相關病變的處理。

5.有併發症(有嚴重肝功能損害、黃疸、膽管穿孔急性胰腺炎及膽管出血或惡變等)的先天性膽管擴張症,則轉入相應臨牀路徑

4.2 二、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先天性膽管擴張症膽總管囊腫)(ICD-10:Q44.4/Q44.504);行擴張膽總管切除、膽道重建術(ICD-9-CM-3:51.6301)

患者姓名:________  性別:________ 年齡:______ 門診號:_____  住院號: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出院日期:___ 年___月___日  標準住院日:10–12天

時間

住院第1

住院第2

住院第3

□ 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與術前評估

□ 確定診斷和手術日期

□ 與患兒家屬溝通病情並予以指導

□ 完成患兒病情評估

□ 確定所有檢查結果符合診斷和手術條件,異常者分析處理後複查

□ 簽署輸血知情同意書

□ 向患者監護人交代病情,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麻醉醫師探望患者並完成麻醉前書面評估

□ 完成手術準備

長期醫囑:

□ 二級護理

□ 無渣低脂飲食

臨時醫囑:

□ 血、尿常規、C反應蛋白血型鑑定、便常規

生化全套、血氣分析、血凝常規、血澱粉酶尿澱粉酶

心電圖、胸部X線片、超聲

□ 上腹部CT

□ 上腹部增強CT+三維重建(必要時)

□ MRCP(必要時)

超聲心動圖(必要時)

□ ERCP(必要時)

長期醫囑:

□ 二級護理

□ 無渣低脂半流質

□ 給予廣譜抗菌藥物(必要時)

□ 給予維生素K1(必要時)

□ 給予保肝藥物(必要時)

臨時醫囑:

□ 明晨術前禁食、備皮

□ 擬明日全麻下行擴張膽總管、膽囊切除、肝總管-空腸Roux-Y吻合

開塞露或灌腸通便

□ 帶預防性抗菌藥物、術前插胃管、導尿管各1根,接尿袋1只

□ 備血

主要

護理

工作

□ 入院宣教:介紹責任護士、牀位醫生、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

□ 動靜脈取血(明晨取血)

□ 指導病人到相關科室進行檢查

飲食護理

□ 觀察有無發熱腹痛黃疸

□ 觀察腹部體徵

□ 手術前皮膚準備

□ 手術前物品準備

□ 手術前心理護理

□ 明晨禁食、禁水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4天

(手術日)

住院第5天

(術後第1天)

住院第6天

(術後第2天)

□ 完成擴張膽總管、膽囊切除、肝總管-空腸Roux-Y吻合

□ 完成術後醫囑和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

□ 向病人家屬交待手術後注意事項

□ 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

□ 確定有無麻醉併發症(麻醉醫師隨訪和書面評價)

□ 上級醫師查房

□ 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體徵變化,腹腔引流情況,傷口有無出血等等,對手術進行評估

□ 上級醫師查房

□ 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體徵變化,腹腔引流情況,傷口情況。

長期醫囑:

□ 禁食

□ 一級護理

□ 置監護病房

□ 心電監護,血壓氧分壓

□ 胃腸減壓,計量

□ 留置導尿,計量

□ 腹腔引流,接袋,計量

甲硝唑靜脈滴注

□ 廣譜抗菌藥物

□ 保肝、抑酸、化痰

臨時醫囑:

血常規C反應蛋白

生化全套、血氣分析澱粉酶(必要時)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液和電解質

□ 必要時按需輸血

長期醫囑:

□ 禁食

□ 轉入普通病房

□ 一級護理

甲硝唑靜脈滴注

□ 廣譜抗菌藥物

□ 心電監護,血壓氧分壓

□ 胃腸減壓,計量

□ 如有腹腔引流,接袋,計量

□ 保肝、抑酸、化痰

臨時醫囑: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液和電解質

□ 停導尿

長期醫囑:

□ 禁食

□ 一級護理

甲硝唑靜脈滴注

□ 廣譜抗菌藥物

□ 心電監護,血壓氧分壓

□ 胃腸減壓,計量

□ 如有腹腔引流,接袋,計量

□ 保肝、抑酸、化痰

臨時醫囑: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液和電解質

切口換藥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生命體徵、腹部體徵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傷口護理

引流管護理

疼痛護理指導及鎮痛泵(必要時)

□ 觀察患者生命和腹部體徵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引流管護理

藥物不良反應觀察和護理

疼痛護理指導及鎮痛泵使用

□ 按醫囑拔除尿管

□ 觀察患者生命體徵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引流管護理

□ 觀察排便、排氣情況

□ 傷口護理

疼痛護理指導及鎮痛泵使用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7天

(術後第3天)

住院第8–9天

(術後第4–5天)

住院第10–12天

(術後第6–8天,出院日)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手術切口感染

□ 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體徵變化,腹腔引流情況,傷口情況

消化道恢復功能情況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手術切口感染

□ 瞭解上腹部CT情況,拔除腹腔引流管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手術切口感染

□ 瞭解所有化驗報告

□ 請示上級醫生給予出院

□ 出院醫囑

□ 完成出院病程錄、出院小結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屬,交待出院後注意事項,預約複診日期

長期醫囑:

□ 禁食

□ 二級護理

臨時醫囑: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液和電解質

□ 複查上腹部CT

長期醫囑:

□ 流質或半流質

□ 二級護理

臨時醫囑:

□ 停胃腸減壓

血常規C反應蛋白、肝功能、腎功能澱粉酶

□ 拔除腹腔引流(如有)

長期醫囑:

□ 低脂飲食

□ 二級護理

臨時醫囑:

□ 複查超聲

□ 術後7天拆線

主要

護理

工作

□ 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按醫囑拔除鎮痛泵管

□ 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指導並監督患者手術後活動

飲食護理

□ 按醫囑拔除胃管

□ 對患兒家屬進行出院準備指導和出院宣教

□ 幫助患兒家屬辦理出院手續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