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ú tòng xìng xīn jī gěng sǐ

2 英文參考

painless myocardial infarction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無痛性心肌梗塞

5 疾病代碼

ICD:I21.3

6 疾病分類

心血管內科

7 疾病概述

無痛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時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絞痛症狀,或僅表現爲輕微的胸悶糖尿病、閉塞性腦血管病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現無痛性心肌梗死無痛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多見。65 歲以上者,男性多見,女性則無年齡差別。常見症狀有上腹部堵悶、不適、噁心嘔吐胸悶憋氣低血壓狀態、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腦卒中感染,異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頜痛、肩臂痛、下腹痛、足趾痛等。

8 疾病描述

無痛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時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絞痛症狀,或僅表現爲輕微的胸悶糖尿病、閉塞性腦血管病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現無痛性心肌梗死。容易漏診。因此,對提高無痛型或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認識,降低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這個問題,日益受到臨牀醫生的重視。

9 症狀體徵

無痛性心肌梗死的臨牀分型:

1.無痛症狀性 常見症狀有上腹部堵悶、不適、噁心嘔吐胸悶憋氣低血壓狀態、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腦卒中感染等。僅體檢可疑心肌梗死圖形。

2.其他部位疼痛性 主要表現爲異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頜痛、肩臂痛、下腹痛、足趾痛等。

3.完全無症狀性 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僅心電圖發現可疑心肌梗死圖形,亦無心肌酶學改變,可被心電向量圖證實,多見於竈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

10 疾病病因

無痛性心肌梗死常見的因素:

1.年齡 多數學者認爲心肌梗死有無胸痛與年齡有關,老年組發生率明顯高於低年齡組,其原因可能與老年人,尤其是60 歲以後心臟自主神經變性、痛閾增高,以及敏感性、反應性差有關。

2.腦循環障礙 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陣發性暈厥、嚴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發病患者,均有嚴重的腦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以致意識障礙感覺遲鈍而對疼痛反應減低。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時有40%無胸痛,可能與糖尿病患者心臟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形態學異常,嗜銀性增強、密度改變,神經纖維減少及破裂,尤其是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的病變,使痛覺衝動傳入受阻,因此,糖尿病患者痛閾較無糖尿病患者明顯增高,與疼痛發生延遲有關。

4.心臟併發症 心肌梗死後,尤其是併發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時,其疼痛被併發症的嚴重症狀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

5.吸菸 國內學者報告50 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吸菸20 支/d,≥20 年者7例,其中無痛性心肌梗死者10 例,佔58.8%,兩者有顯着差異,說明長期大量吸菸者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着高於不吸菸者。

6.心肌梗死的部位 無痛性心肌梗死多爲後壁、右冠狀動脈梗死,而有痛者多見左冠狀動脈梗死。另外發現無痛組的心肌缺血、壞死性改變散在,以竈性、陳舊性爲主。有痛組病理改變出現新鮮與陳舊性梗死竈並存。

11 病理生理

無痛性心肌梗死在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多見,可能與老年人心臟自主神經變性痛覺閾升高,以及敏感性和反應性差有關。老年人常有腦動脈硬化,以致感覺遲鈍而對疼痛反應降低。糖尿病病人由於併發自主神經纖維變性,尤其是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的改變,使痛覺衝動傳入受阻,痛覺閾值升高。另外也與梗死的部位有關,無痛性心肌梗死在右冠狀動脈阻塞的發生率明顯多於左冠狀動脈

12 診斷檢查

診斷:凡遇到下列情況者需要及時作心電圖心肌酶學的動態觀察,以便早期檢出無痛性心肌梗死

1.凡40 歲以上突然發生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基礎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者

(1)中年以上:無明顯原因突然發生低血壓休克者。

(2)突然意識障礙暈厥抽搐偏癱腦循環障礙者。

(3)突然精神錯亂、煩躁不安者。

(4)突然心慌心律失常噁心嘔吐者。

(5)突然上腹痛噁心嘔吐大汗淋漓者。

(6)突然出現異位疼痛而無明顯原因者。

(7)在慢性支氣管炎感染的基礎上,突然胸悶氣短憋氣加重,與肺部體徵不符合者。

(8)在高血壓糖尿病的基礎上,突然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大汗血壓下降者。

2.診斷無痛型心肌梗死注意以下幾點

(1)除描記12 導聯心電圖外:應加描記V7~V9,V3R~V5R 等導聯,必要時高一肋間或降低一肋間描記,或進行胸前標記。

(2)在特徵性病理性Q 波等心電圖變化之前:應注意對應導聯的ST-T 改變及急性損傷傳導阻滯等改變。

(3)如即刻描記心電圖無改變時應及早檢測血清心肌酶的變化。

實驗室檢查

1.血清心肌酶學增高 在急性心房心肌梗死時,可出現顯着增高的CK、CK-MB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等異常改變。

2.血沉增快。

3.患者可能有血脂、血糖的濃度增高。

其他輔助檢查

1.在相應的心肌梗死的部位,可出現典型的病理性Q 波、ST-T 改變等,可進行定性、定位診斷。

2.放射性核素 利用缺血的心肌對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的化合物可選擇性攝取之特點,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可以發現梗死,確定梗死的範圍和程度,測定側支血流、心肌損傷和心室功能,並可估計預後。

3.超聲心動圖 通過測定心室容量、室壁運動和左心室射血分數等情況,有助於確立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部位、梗死範圍及左、右室功能障礙程度,提供預後信息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在幾乎全部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人中均顯示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

13 鑑別診斷

當臨牀上遇到40 歲以上、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無明顯誘因突然發生心力衰竭低血壓休克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症狀時,應考慮到無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及早動態觀察心電圖心肌酶學改變,以便早期明確診斷。

14 治療方案

治療原則、程序方法與一般心肌梗死大致相似,詳見有關章節。但老年患者機體各系統均有較大改變,治療上有很多的特殊性,臨牀應注意以下問題:

1.吸氧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合併慢性肺部疾患,吸氧顯得更爲重要。但常規高流量吸氧,可使原有肺心病患者PO2 升高、呼吸抑制,CO2 進一步瀦留。通常採用鼻導管法持續低流量吸氧(1~2L/min),必須確保吸氧鼻導管的通暢;對於呼吸頻率快,而張口呼吸者,鼻導管法給氧不能保證氧氣的有效吸入,此時可選用面罩法,氧濃度以40%爲宜。合併腦血管意外者,常有呼吸功能障礙,單純自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常難以糾正嚴重的低氧血癥,此時應考慮進行氣管內插管,用呼吸機輔助通氣

2.鎮靜止痛藥的應用 對有呼吸功能障礙,意識不清的患者,尤其既往有慢性肺部疾患,或合併腦血管意外患者,嗎啡、哌替啶(度冷丁)及強鎮靜劑(如巴比妥類藥物,氯丙嗪)等應禁用。因爲這些藥物可引起呼吸抑制,加重低氧血癥,使心肌、腦缺氧進一步加劇,甚至小劑量亦有誘發呼吸功能衰竭的可能。如病人極度恐懼譫語、狂躁不安或出現精神症狀,可在嚴密觀察監護下,給小劑量地西泮(安定)2.5~5mg 肌內注射。常選水合氯醛10~15ml 加生理鹽水20ml 保留灌腸。一旦出現呼吸抑制,應立即給予呼吸興奮劑並進行輔助呼吸

3.老年心肌梗死的治療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特點是冠狀動脈病變的分支多,梗死範圍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併發症較多,且常有肺、腦、腎等多系統病變,病死率較高。因此在選擇溶栓治療、介入治療、抗凝治療及應用正性肌力藥物時均應慎重考慮。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慎重選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由於無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較多,糖尿病病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可使原已被控制糖尿病加重,或使隱性糖尿病顯現出來,因此必須嚴密觀察,預防酮症酸中毒。此時應用胰島素非常必要,早期若難以區別非糖尿病病人由於交感神經興奮所致血糖升高和隱性糖尿病心肌梗死後變成顯性,最好加大極化液內的胰島素用量並將10%葡萄糖液改爲5%葡萄糖液。靜脈內應用胰島素的最大優點是可在短時間內根據血糖尿糖調節單位時間內所用胰島素劑量。開始胰島素劑量的選擇主要根據極化液中的含糖量和尿糖量,爾後根據血糖進行調整,以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爲宜,避免發生低血糖。因低血糖可導致腎上腺素水平代償性增高,加重心肌缺氧,使心肌梗死病情惡化或誘發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急性期過後,且病人無確切靜脈途徑給藥的指徵,可將胰島素改爲分次皮下注射,叄餐前應查尿糖,並做好記錄,以利觀察尿糖水平與所用胰島素劑量的關係,根據血、尿糖水平調節胰島素用量。病程超過4~6 周以後可改爲精蛋白鋅胰島素皮下注射。兩類口服降糖藥均不宜應用,磺脲類藥物正性肌力作用,並能增強浦氏纖維自律性,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梗死範圍擴大,誘發心律失常雙胍類藥物在機體缺氧時,可引起乳酸中毒

15 併發症

心肌梗死可出現心力衰竭休克乳頭功能失調或斷裂、心律失常心臟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綜合徵梗死延展等併發症。

16 預後及預防

預後:因無痛性心肌梗死多見於年齡較大、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心肌缺血史的病人,且發病時多無典型胸痛,僅表現爲呼吸困難、胃腸道反應意識障礙等。故其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併發症及病死率明顯高於19~59 歲組。因此認爲年齡是決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後的重要指標之一。

預防: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種受多因素影響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將影響因素列有246 種。許多流行病學家將影響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分爲:

①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脂肪代謝紊亂以及纖維蛋白原升高。

②一些易患冠心病的生活習慣包括過量進食、缺乏體力活動、吸菸以及A型性格

③冠狀動脈循環受累的臨牀指徵,包括休息、運動或監測心電圖異常以及心肌灌注不良等。這些指徵並非致冠狀動脈病變的危險因素,但可預示冠狀動脈已有相當程度的病變。

④其他先天易患因素,如早期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由於流行病學的資料顯示出冠心病是造成人類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臨牀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對冠心病的積極預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冠心病的預防包含着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兩方面。一級預防是指對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羣採取措施控制或減少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以防止患病,減少發病率。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上冠心病患者採取藥物或非藥物措施,以預防病情復發或防止病情加重。

1.一級預防措施 冠心病一級預防措施包括兩種情況:

(1)健康教育:對整個人羣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識,避免或改變不良習慣,如戒菸、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理平衡等,從而減少冠心病發生

(2)控制高危因素:針對冠心病高危人羣,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菸以及有家族史等情況,給予積極處理。當然,這些危險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菸、少活動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齡、性別等。處理方法包括選用適當藥物持續控制血壓、糾正血脂代謝異常、戒菸限酒、適當體力活動控制體重控制糖尿病等。

2.二級預防措施 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內容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麪包含了一級預防的內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種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第二方面,採用已經驗證過有效的藥物,預防冠心病的復發和病情加重。目前已肯定有預防作用藥物有:

(1)抗血小板藥:已有多項臨牀試驗結果證實了阿司匹林可減少心肌梗死發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後應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約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過敏者,可選用氯吡格雷

(2)β受體阻滯藥:只要無禁忌證(如重度心力衰竭、嚴重心動過緩或呼吸系統疾病等),冠心病患者均應使用β受體阻滯藥,尤其在發生過急性冠狀動脈事件後;有資料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藥,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採用的藥物美託洛爾普奈洛爾噻嗎洛爾等。

(3)ACEI:多應用於伴有左心室功能嚴重受損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許多臨牀試驗(如SAVE、AIRE、SMILE 以及TRACE 等)結果證實了ACEI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後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後,射血分數<40%或室壁運動指數≤1.2,且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使用ACEI。常用的有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4)他汀類降脂藥:從4S、CARE 以及新近的HPS 等研究的結果顯示出冠心病患者的長期調脂治療,不但使總病死率降低,生存率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脈介入治療或CABG 的患者數量減少。這得益於他汀類藥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內皮功能、抗炎作用、影響平滑肌細胞增殖以及干擾血小板聚集凝血纖溶過程等功能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以及阿託伐他汀等均有此作用。另外,針對冠狀動脈造影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輕度狹窄性病變而臨牀上尚未出現缺血症狀者,儘管還不能明確診斷爲冠心病,但應視爲冠心病高危人羣,給予積極預防,也可給予小劑量阿司匹林長期服用,並祛除血脂異常、高血壓等危險因素。

17 流行病學

無痛性心肌梗死發生率佔急性心肌梗死的8.3%~34%,隨着年齡的增加發病率逐漸增加。據統計,60 歲以下者爲8.3%,60~70 歲約佔30%,80 歲以上者可達80%。由此可見,無痛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多見。65 歲以上者,男性多見,女性則無年齡差別。

18 特別提示

避免或改變不良習慣,如戒菸、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理平衡等,從而減少冠心病發生。針對冠心病高危人羣,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菸以及有家族史等情況,給予積極處理。

治療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