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樞

帶脈交會穴 腧穴學 特定穴 足少陽膽經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側腹部腧穴 交會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shū

2 英文參考

Wǔshū GB22[中國鍼灸學詞典]

wǔshū[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2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B2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五樞
漢語拼音Wushu
羅馬拼音Wushu
美國英譯名Five Pivots
各國代號中國GB27
日本27
法國莫蘭特氏VB27
富耶氏
德國G27
英國G27
美國GB27

五樞經穴名(Wǔshū GB22)[1]。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1]五樞足少陽膽經帶脈交會穴[1]。五爲數字,爲中數,樞即樞紐,少陽爲樞,此穴在人身中部的樞要之處,故名五樞[1]五樞穴主治腰腹、前陰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婦人帶下腹脹腹痛腰脊痠痛痃癖便祕瘛瘲腹痛疝氣帶下陰挺月經不調,現代又多用五樞穴治療子宮下垂,子宮內膜炎,睾丸炎小腹痛,腰髖痛,子宮脫垂陰道炎,疝痛,腰痛等。

4 出處

鍼灸甲乙經》:五樞,在帶脈下三寸,一曰在水道旁一寸五分。

5 穴名

五爲數字,爲中數,樞即樞紐,少陽爲樞,此穴在人身中部的樞要之處,故名五樞[1]

五,數名,有中數之意,又喻五方之位。五爲中數。穴居人身之中部,與天樞大橫相應。又“格五”是古代棋戲的一種,至“五”即格不能行,借喻五樞爲行走樞要之意。樞,意指物之關鍵或中心樞紐處,在此指髀樞。五者,數之中,腹部膽經五穴上有京門帶脈,下有維道居髎,在帶脈穴下3寸,約距京門斜下5寸,下臨維道,以其膽經經氣由此轉入維道五樞居中,穴屬髒氣之樞要,樞爲致動之機,本穴當人身長度之折中。人當扭轉身軀,或跪拜五體投地時,本穴正當腰部轉折近髀樞處。五樞,即中樞之意也。[2]

7 所屬部位

側腹[3]

8 五樞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五樞穴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4]

五樞穴位於下腹部,橫平臍下3寸,髂前上棘內側,仰臥取穴[4]

五樞穴位於腹側,髂前上棘前方0.5寸,約與關元穴相平處[5]

一說“在帶脈直下二寸”(《鍼灸集成》) 。

五樞穴在足少陽膽經的位置

五樞穴在側腹部的位置

五樞穴的位置

五樞穴在側腹部的位置

五樞穴的位置

五樞穴在側腹部的位置(肌肉

五樞穴的位置

五樞穴在側腹部的位置(骨骼內臟

9 五樞穴的取法

側臥位,在腹側髂前上棘之前0.5寸,約平臍下3寸處取穴

五樞穴位於下腹部,橫平臍下3寸,髂前上棘內側。仰臥取穴[5]

側臥或仰臥位,在髂前上棘之前0.5寸,橫平臍下3寸處取穴;或帶脈下3寸處,橫平關元取穴[6]

快速取穴:從肚臍向下4橫指處作水平線,與髂前上棘相交處即是五樞[7]

10 五樞穴位解剖

五樞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筋膜腹膜筋膜。有旋髂淺深動、靜脈分佈着髂腹下神經皮膚由肋下神經和髂腹下神經的外側皮支分佈。皮下組織內有腹壁淺動靜脈、淺淋巴管和皮神經以及旋髂淺動脈旋髂深動脈動脈外上方斜行,分佈於髂前上棘內上方深層肌。腹腔內相對應器官,右側有盲腸、升結腸闌尾;左側有降結腸、乙狀結腸等。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7]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肋下神經前皮支、髂腹下神經皮交和旋髂淺動、靜脈分佈;深層有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分佈,並有股外側皮神經幹經過[8]

布有髂腹下神經和旋髂淺、深動、靜脈[8]

11 五樞穴的功效與作用

五樞穴具有調經止帶,調理下焦的功效。

五樞穴有強腰益腎,疏肝調經作用[8]

五樞穴系膽經帶脈之會,有溫補下焦之功,故治寒疝卵縮小腹痛裏急瘛瘲、女子帶下,以其涉及帶脈[8]

12 五樞穴主治病

五樞穴主治腰腹、前陰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婦人帶下腹脹腹痛腰脊痠痛痃癖便祕瘛瘲腹痛疝氣帶下陰挺月經不調,現代又多用五樞穴治療子宮下垂,子宮內膜炎,睾丸炎小腹痛,腰髖痛,子宮脫垂陰道炎,疝痛,腰痛等。

五樞穴主治腰腹、前陰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婦人帶下腹脹腹痛腰脊痠痛痃癖便祕瘛瘲[8]

五樞穴主治腹痛疝氣帶下便祕陰挺[8]

五樞穴主治帶下月經不調陰挺腹痛便祕疝氣[8]

現代又多用五樞穴治療子宮下垂、子宮內膜炎、睾丸炎[8]

五樞穴主治小腹痛,腰髖痛,帶下疝氣;以及子宮脫垂[8]

1.婦產科系統疾病:子宮內膜炎,陰道炎;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疝痛,睾丸炎

3.其它:腰痛便祕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8][8]

直刺1~1.5寸[8][8],局部有脹重感[8]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8]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15 特效按摩

常按揉五樞穴,可治痛經帶下月經不調等婦科病症[8]

16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王注: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鍼灸甲乙經》: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小腹痛五樞主之。婦人下赤白,裏急瘛瘲五樞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陰疝,兩丸上下,少腹痛

鍼灸大成》:主痃癖膀胱氣攻兩脅,男子寒疝陰卵上入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裏急瘛瘲

玉龍歌》:五樞亦治腰間痛,得穴方知疾頓輕。

17 研究進展

對下腹部麻醉效果較好,如對闌尾切除術採用五樞脾俞京門,手術針刺麻醉率(I、II級),達到69.49%。另對子宮全切術,以五樞維道氣海俞陽陵泉等穴,不但取得較好麻醉效果,而且還可促進唾液澱粉酶活性增高。

1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6.
  2. ^ [2]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8.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0.
  6.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17.
  7.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