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蟲病

中醫學 中醫病名 疾病 中醫診斷學 血吸蟲病 中醫內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ǎn qī xuè xī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advanced stage of schistosomias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WS 261—2006 血吸蟲病診斷標準]

3 概述

晚期血吸蟲病(advanced stage of schistosomiasis[1])是指慢性血吸蟲病遷延不愈,以消瘦乏力加重,勞動力銳減,脾臟腫大,腹水,腹壁靜脈曲張等爲主要表現血吸蟲病[1]

晚期血吸蟲病是指出現肝纖維化門脈高壓綜合徵,嚴重生長發育障礙或結腸顯著肉芽腫性增殖的血吸蟲病患者[2]。病人由於反覆或大量感染血吸蟲尾蚴,未經及時、徹底的治療,一般經過2年~10年的病理髮展過程,可演變成晚期血吸蟲病[2]

4 晚期血吸蟲病的臨牀表現

患者常有不規則的腹痛腹瀉大便不規則、納差、食後上腹部飽脹感等症狀[2]。時有低熱、消瘦乏力,導致勞動力減退[2]。常伴有性功能減退[2]肝臟腫大,質硬,無壓痛。脾臟大明顯,可達臍下[2]。腹壁靜脈曲張[2]。進一步發展可併發上消化道出血腹水黃疸,甚至出現肝昏迷[2]患者可因免疫功能低下,易併發病毒性肝炎而明顯加重病情[2]晚期血吸蟲病分爲4種類型:

①巨脾型:指脾臟腫大超過臍平線或橫徑超過腹中線者[2]

腹水型:患者常在上消化道出血、合併感染、過度勞累或使用損害肝臟藥物後誘發,腹水可時消時現,病程從數年到10年以上[2]

結腸增厚型:亦稱結腸肉芽腫型或結腸增殖型[2]。常表現有腹痛腹瀉便祕腹瀉便祕交替[2]。左下腹可觸及腫塊或索條狀物,有輕度壓痛[2]

侏儒型:系兒童時反覆多次感染血吸蟲,又未及時治療所致,患者發育遲緩,身體矮小[2]。實驗室檢查多見貧血、肝功能異常,嚴重病例(如腹水)可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2]

5 晚期血吸蟲病的診斷

5.3.1 臨牀診斷病例:[2]

患者居住在流行區或曾到過流行區有多次疫水接觸史,臨牀有門脈高壓症狀、體徵,或有結腸肉芽腫或侏儒表現,並且下列試驗至少一種反應陽性(既往確診血吸蟲病者可血清學診斷陰性)。

1 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膠體染料試紙條法試驗。

4 環卵沉澱試驗。

5 斑點金免疫滲濾試驗。

5.3.2 確診病例:[2]

患者居住在流行區或曾到過流行區有多次疫水接觸史,臨牀有門脈高壓症狀、體徵,或有結腸肉芽腫或侏儒表現,並且糞檢找到血吸蟲蟲卵或毛蚴或者直腸活檢發現血吸蟲蟲卵。

6 晚期血吸蟲病的鑑別診斷

注意結節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瘧疾結核性腹膜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與晚期血吸蟲病相似臨牀症狀疾病的鑑別[2]

6.1 結節肝硬化

結節肝硬化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細胞損害較明顯,臨牀上乏力、食慾減退、腹脹黃疸蜘蛛痣、肝掌及男性乳房腫大等較爲多見。肝臟表面有時可捫及較粗大結節後期肝臟萎縮而難以觸及。脾臟大小明顯。肝功能損害顯著,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常增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體(抗HBc)測定可呈陽性,病程進展快,預後較差。但應注意晚期血吸蟲病可並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表現爲以肝炎後肝硬化爲主的混合性肝硬化

6.2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病程進展迅速,常有發熱體重顯著減輕,肝區持續疼痛,肝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可出現迅速加深的黃疸和急劇增加的腹水腹水呈草黃色或血性。血清鹼性磷酸酶增高,甲胎蛋山(AFP)陽性肝臟B超檢查、放射性核素掃描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CT)顯示佔位性病變。

6.3 瘧疾

一些瘧疾病人脾臟可明顯腫大,但瘧疾病人有反覆發作的瘧疾病史,血塗片檢查可找到瘧原蟲,抗瘧疾治療效果好。

6.4 結核性腹膜炎

結核性腹膜炎患者門脈高壓症,常有發熱及肺部原發結核病竈,腹水量少或中等,爲滲出液,少數呈血性。

6.5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脾臟明顯腫大,可達巨脾程度,常伴有低熱,血液檢查周圍血液白細胞數顯著增多,並有幼稚白細胞骨髓檢查有助診斷。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 261—2006 血吸蟲病診斷標準[Z].2006-04-0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