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

鍼灸學 中醫學家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áng xī

2 註解

王熙王叔和[1]王叔和(公元3世紀)爲西晉著名醫學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說山東濟寧)人[2][3]。曾任太醫令,對脈學有較深研究,集錄其前代文獻中有關脈學的內容結合個人的體會,曾撰《脈經》十卷,列述24種脈象的意義,使古代脈系統[3][3]。並重視鍼灸治療,首次較系統地記述了臟腑俞、募穴的名稱、位置和應用[3]。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脈學專著,對國外也有一定的影響[3]。他還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加以整理,對於保存古代醫學文獻、促進醫學發展有一定貢獻[3]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2.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