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炎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yīn yán

2 英文參考

vulvit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episioit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aidoiitis[朗道漢英字典]

episioitis[朗道漢英字典]

vulvitis[朗道漢英字典]

3 註解

外陰炎爲病名[1]。外陰部炎症,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甚至潰瘍,起膿皰,分泌物增多[1]。若慢性炎症可使皮膚增厚或有皸裂[1]。多因肝經溼熱下注所致[1]。屬帶下陰癢陰瘡範疇[1]。宜清肝瀉火利溼[1]。用龍膽瀉肝湯加減[1]。外用燻洗藥方苦蔘川椒蛇牀子黃柏枯礬百部[1]。現中西醫結合臨牀亦多用。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