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白色病變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yīn bái sè bìng biàn

2 概述

外陰白色病變,又稱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本病係指一組女陰皮膚、粘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分增生型、硬化性苔蘚型及混合型叄型。本病以中年以上婦女爲多見,是婦科常見而難治的病症之一。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可能與過敏、慢性機械性刺激、局部神經營養失調或自身免疫代謝障礙等有關。本病癌變率爲1%~5%。現代西醫學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過去多采用手術治療,但複發率高達50%。

外陰白色病變爲病名[1]。亦名女陰白色病變、外陰營養不良[1]。曾稱爲外陰白癍[1]。指女陰皮膚脫色變白,上皮角萎縮或增厚粗糙,外陰瘙癢,或伴有裂痛[1]。屬陰癢陰痛陰瘡等證範疇[1]。多因肝腎陰虛肝經溼熱所致[1]

本病在中醫學中無特定名稱,根據症狀可屬中醫陰癢”、“陰皰”、“陰蝕”等範疇。早在《金匱要略》中已有外陰病的記載:“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皰爛者,狼牙湯洗方。”《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貞彐科部分收集了由漢代至清代歷代醫家的有關論述。所收集方劑中,除內服藥外,還用外洗、坐浴鍼灸等各種治法,說明中醫學治療外陰病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若因肝腎不足,精虧血少,血虛化燥生風[1]。症見外陰皮膚變白、乾燥發癢、或兼皸裂、澀痛,帶下量少[1]。病理檢查多爲萎縮[1]。治宜滋陰養血潤燥祛風止癢[1]。方用當歸飲子何首烏補骨脂女貞子旱蓮草仙靈脾、坤草;外用燻洗方苦蔘白鮮皮蛇牀子紅花大黃補骨脂何首烏、坤草、仙靈脾[1]

若因肝經溼熱下注,溼熱侵入陰部[1]。症見外陰劇癢,甚則癢痛,兼有潰瘍帶下量多色黃、口苦納呆,病理檢查多爲增生型[1]。治宜清熱利溼祛風止癢、兼以活血化瘀[1]。方用萆薢滲溼湯(《瘍科心得集》)加苦蔘白鮮皮[1]。外用燻洗方三棱莪術苦蔘白鮮皮蛇牀子何首烏補骨脂、坤草、大黃龍膽草黃柏茵陳[1]

此二型均可以電熱燻熥法外用治療[1]。方藥同前[1]

現代中醫對本病的認識,國內最早臨牀報道見於1973年,隨後有關資料不斷增加。特別是80年代以後,採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探索出一套包括內治外治穴位激光照射、電針等在內的方法,使本病的治療取得很大進展,不但能較有效地控制自覺症狀,而且還可使病變組織改善或恢復正常。近幾年來,在機理研究方面進展亦較快,如用電鏡超微結構觀察肝鬱外陰營養不良,證實舒肝解鬱藥物能使上皮組織超微結構恢復正常,線粒體增多,核糖體減少,使細胞無限制增生得到抑制,可使癌變傾向消除,舒肝解鬱中藥對預防外陰營養不良癌變有一定意義。

中醫藥治療本病效果較好,遠期療效亦佳,有效率在83%~96%左右,複發率約5%~20%,無論內服、外用,均未見毒副作用,其療效優於單純西藥療法。但目前還存在治療方法繁雜,療程過長,對有關機理尚缺乏足夠認識等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探討。

3 病因病機

根據古今醫家長期實踐,一般認爲本病多由肝、腎、脾叄髒功能不足,衝、任、督叄經失調以及外邪、蟲蠢等入侵而致,臟腑虛損,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機。現分述如下:

肝氣邪結 情懷不暢,肝氣鬱結肝主疏泄而藏血,其脈繞陰器,今肝有病,疏泄失常,氣機不暢,藏血不足,陰器失於氣血之榮養而致本病。

腎氣虧損 房勞過度,耗傷腎氣,或年過四旬,腎氣漸衰,或平素腎虛腎藏精,司二陰生殖腎氣既虛,腎精不足則不能溫煦及滋養陰器而致本病。

脾虛溼因 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損傷脾氣脾主肌肉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受損,則水谷精微失於健運,氣血生化不足,寒溼凝於二竅,滯於經絡氣血瘀阻,陰器肌膚失榮失色變白。

溼熱內蘊 脾虛溼聚,溼鬱化熱溼熱蘊結流注於下;或外陰不潔,或蟲蠚等乘虛而襲,與溼熱相結,使肌膚受損,經脈受阻,氣血運行更爲不暢,氣滯血瘀,使本病更趨難愈,甚至惡變。

4 辨證分型

本病以陰部皮膚粘膜脫色變白,局部瘙癢、疼痛乾燥灼熱爲主症,輔以兼證及舌脈以辨別寒熱虛實及病位所在。臨牀常見的證型有以下四種:

1.肝經溼熱 陰部紅腫而癢,伴皮膚色素減退或伴溼疹,帶多色黃,口苦,溲黃,頭痛目赤。苔黃膩,脈弦。

2.肝邪血瘀陰乾燥,刺痛,夜間尤甚,或有尿頻、尿急、尿痛、外陰燒灼感,或外陰起癤腫,伴胸悶不舒,易怒,喜嘆息。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細或弦滑。

3.肝腎陰虛陰刺癢,局部萎縮變白或薄脆、乾裂,彈力消失,伴腰膝痙軟,頭暈目眩咽痛,溲赤。舌質紅,脈細或細數。

4.脾腎虛衰 外陰乾枯色白,局部瘙癢或刺痛,伴四肢不溫,少腹冷痛,腰痙乏力面色不華。舌淡光滑,脈沉細。

5 療效標準

痊癒:自覺症狀消失,外陰皮膚顏色、彈性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變化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顯效:症狀消失或偶發癢感,白色病區縮小並變爲粉紅色或淡褐色,增生或萎縮明顯好轉,停止治療後未加重。

好轉:症狀減輕,白色病區縮小,顏色及彈性均有好轉。

無效:治療後自覺症狀及病理檢查均無改變。

6 分型治療

6.1 (1)肝經溼熱

治法清肝瀉火利溼止癢。

①內服方:龍膽草當歸淫羊藿補骨脂各20克,柴胡黃芩、生地、車前子各30克,梔子川芎澤瀉各15克,甘草9克。

加減:溼熱下注加菖蒲、瞿麥;帶多色黃加土茯苓苡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苦蔘蒲公英地膚子蛇牀子各30克,黃連黃柏各9克。

加減:外陰流水加蒼朮白鮮皮

用法:煎湯乘熱先燻後坐浴30~40分鐘,每日1~2次,每日1劑。經期停洗。

常用成方萆薢滲溼湯加減。

6.2 (2)肝鬱血瘀

治法:舒肝化瘀,活血祛風,止癢。

①內服方:當歸赤芍柴胡茯苓各15各,益母草首烏雞血藤丹蔘各25克,白朮10克,薄荷5克(後下),白鮮皮15克。

加減:腹脹加青陳皮氣滯血瘀加叄棱、莪術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茵陳蒲公英地丁地膚子首烏各25克,冰片1.5克。

加減:外陰乾澀加仙靈脾地骨皮

用法:煎水乘熱先燻後坐浴30~40分鐘,每日1~2次,每日1劑。經期停洗。

常用成方逍遙散舒肝散加減(內服方)。

6.3 (3)肝腎陰虛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和營。

①內服方:枸杞子菊花澤瀉各15克,熟地、菟絲子山藥各30克,川芎黃柏各12克,山茱萸當歸補骨脂茯苓丹皮各20克。

加減:虛熱,熟地改生地;口乾咽燥加玄蔘花粉陰虛火旺茵陳旱蓮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淫羊藿30克,白蒺藜川斷當歸白鮮皮各15克,硼砂9克。

加減:外陰炎皸裂潰瘍加銀花、蒲公英蒼朮青黛(後人)。

用法:煎湯乘熱先燻後坐浴30~40分鐘,每日1~2次,每日1劑。經期停洗。

常用成方左歸丸(內服方)。

6.4 (4)脾腎虛

治法溫補脾腎益氣止癢。

①內服方:熟地、山藥各30克,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各20克,山茱萸杜仲各15克,制附子肉桂各6克。

加減:氣虛黃芪黨蔘;外陰癢甚加白蒺藜白鮮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蚤休、陳鶴蝨各30克,苦蔘蛇牀子蘇木威靈仙野菊花各15克。

用法:用清水10碗煎汁,乘熱先燻後洗,嚴重時可臨時加鮮豬膽汁1個與藥汁攪勻,每日2次,1個月爲一療程。

常用成方右歸飲(內服方)。

療效:以上四型共治療觀察597例,痊癒107例,顯效154例,好轉272例,無效64例,總有效率爲89.3%。外陰白色病變除上述內服藥及外洗方夕卜,還常配合局部外陰溼敷或外塗軟膏中西醫結合治療。故臨牀上不能拘泥於上述四種證型,而要辨證論治,以治本爲主,標本同治最爲切要,治本立足於內治法,治標求助於外治法內外並施,才能提高療效。

7 專方治療

7.1 (1)黃射綜合

組成:①內服方:黃芪16克,黨蔘當歸赤芍射干珍珠母各13克,補骨脂、生地、麥冬知母澤瀉各10克,桂枝黃柏木香甘草各6克。②外用方:射干透骨草苦蔘各20克,白礬食鹽龍骨枯礬各10克,綠礬5克。

加減:內服方:氣滯血瘀莪術、叄棱、丹蔘溼熱下注連翹白頭翁氣血兩虛桂圓肉大棗

用法:內服方: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外用方:水煎,每日1劑,坐浴半小時至1小時,然後使用外敷劑外敷15分鐘,1月爲一療程。經期停洗。症狀重者,可酌加用外敷劑(用60%酒精500毫升浸泡射干100克,浸泡1周),局部外用。

療效:共治療380例,痊癒374例,好轉6例,治癒率98.4%。

7.2 (2)活血化瘀

組成:①內服方:當歸赤芍白芷各12克,丹蔘雞血藤各30克,淫羊藿女貞子旱蓮草巴戟天各15克,紫蘇桂枝蟬蛻各6克。②外洗方:馬齒莧生蒲黃當歸川椒硼砂白礬蛇牀子;外塗藥:血竭馬齒莧生蒲黃、樟丹、延胡枯礬

加減:(內服方)氣虛黃芪黨蔘口乾咽燥加玄蔘;帶多色黃加土茯苓苡仁;局部角化厚加叄棱、莪術

用法:內服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經期停服。外洗方,每日1劑,水煎,早晚燻洗外陰部,每次30~40分鐘。外塗藥,將上藥研成細末,制成膏劑,每日局部塗擦1~2次。

療效:共治療286例,痊癒52例,顯效91例,好轉119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爲91.6%。

7.3 (3)白斑膏(外用)

組成:生馬錢子60克,紫草白芷蚤休當歸各10克,蜈蚣10條。

加減:①增生型白斑雄黃6克,麝香1.5克,硇砂硼砂各0.3克,生蒲黃10克,冰片3克;②仙靈脾仙茅各15克;③混合型白斑紫草白芷蚤休當歸、加赤芍10克,血竭3克。

用法:用麻油凡士林成膏,塗於病損區,每日2~3次,不可間斷,3個月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60例,痊癒4例,顯效27例,有效29例,總有效率爲100%。

8 中醫經驗

唐吉父醫案

張×,女,35歲,已婚。1975年11月6日初診。外陰瘙癢症延續10年,1972年婦科檢查,發現小陰脣、陰蒂及會陰部均有片狀色素減退,環繞肛門會陰周圍皮膚粗糙。同年4月病理活檢,報告符合“外陰白斑”,經用地塞米松等中西藥治療,效果均不明顯。1974年底開始,白斑範圍擴大,瘙癢難忍,用中藥內服、外用。診:脈細濡,苔薄白,尖端有一大片紫黑色瘀斑。因腎開竅於二陰肝脈陰器,今脈細爲陰虛,濡爲氣弱,氣陰兩虛溼熱內蘊,故爲瘙癢,積久不解,化爲鬱熱,愈熱愈癢,勢必滋漫難圖。其病因以火爲主,故以苦寒直抑心肝之火,佐以涼血祛瘀,熱清則肝腎之陰自復,瘀去則熱自解。

處方龍膽草黃柏苦蔘牛膝各9克,木通梔子、炒丹皮赤芍當歸小胡麻各6克,生地18克,車前仁12克(包)7劑。外洗方:律草30克,土槿皮12克,蛇牀子苦蔘枯礬各9克,川椒3克,每日1次。

二診(11月20日):內服、外洗治療,外陰瘙癢大減,白斑色澤由白而漸轉紅潤,近日經訊將行,瘙癢又作,夜寐不安,當乘勝追擊。原方去黃柏梔子小胡麻苦蔘,加柴胡9克,知母桃仁各6克。7劑。外洗原方去蛇牀子苦蔘,加一見喜9克,鴨蹠草30克,每日1次。

叄診(1976年1月22日):外陰瘙癢己明顯好轉,外陰皮膚顏色逐漸轉紅而趨正常,但舌苔大片紫黑瘀斑尚未退盡,積瘀未清,病根未除,當緩圖之。

處方當歸苦蔘丹蔘、叄棱、莪術各9克,赤芍丹皮、本通、桃仁紅花各6克,生地15克,劉寄奴12克。外洗原方加一見喜12克,白花蛇舌草9克。

上方治療一段時間,瘙癢獲愈。

按:瘙癢之症,白斑爲病,解除瘙癢是減輕病人痛苦,當務之急。解決白斑卻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因此,在治療上先予清化肝膽溼熱,瘙癢明顯改善後,繼而運用活血祛瘀的原則,內服、外洗並進,逐步達到熱清溼化,瘀去熱解。上述治法,緩急先後,井然有序

9 用藥規律

從29篇臨牀報道中,篩選出治療外陰白色病變23首內服方及22首外洗方。經統計,23首內服方共使用35味藥,22首外洗方共使用了26味藥b其用藥情況見下面二表。

應用頻度(例)報道文獻(篇)藥  物
>1000>15當歸赤芍
501~8006~10仙靈脾丹蔘雞血藤黃芪巴戟天澤瀉茯苓桂枝
301~5006~10甘草補骨脂、生地、黨蔘黃柏白芷紫蘇木香丹皮柴胡
101~3003~5射干女貞子旱蓮草白朮白鮮皮白蒺藜益母草薄荷菟絲子首烏車前子蒲公英川芎苡仁龍膽草

(2)外洗方用藥情況:

應用頻度(例)報道文獻(篇)藥   物
801~100013~15苦蔘蛇牀子
501~8006~10當歸花椒黃柏冰片白礬
301~5003~5馬齒莧硼砂射干蒲公英仙靈脾地膚子透骨草
101~3002~5荊芥白鮮皮、銀花、連喬、補骨脂地丁茵陳首烏紫草赤芍蒼朮防風

從上表可知,治療本病內服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是入肝經的養血活血藥,如當歸赤芍丹蔘雞血藤之類。其次是溫腎壯陽藥,如仙靈脾巴戟天補骨脂益氣健脾藥,如黃芪黨蔘茯苓甘草白朮之類;再分別配以溫經藥,如桂枝清熱利溼藥,如黃柏澤瀉理氣藥,如木香柴胡等。再次是補肝腎的女貞子旱蓮草菟絲子首烏之類,可見多數醫家對本病的治療從肝、脾、腎叄髒入手,尤以肝腎爲主,輔以健脾益氣,再根據病情配合清熱利溼疏肝理氣方法治療。因本病在臟腑功能失調時,局部抗病能力低下,易受溼熱毒邪及蟲蠚侵襲,故外用藥多選用清熱解毒祛風殺蟲之類,以治其標。

10 其他療法

10.1 鍼灸

①針刺加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腎俞橫骨、叄陰交蠡溝、止癢穴。配穴萎縮脾俞血海;瘙癢加陰廉坐骨點。

止癢穴位置:陰阜處。

操作:每次取2~3穴,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體,止癢穴由陰阜向大陰脣方向斜刺。以平補平瀉手法爲主,出現針感留針20~30分鐘。

穴位注射分腎俞陰廉組和脾俞坐骨點組,兩組交替注射,每次每穴注射丹蔘液1~2毫升。以上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經期停治,療程間休息7~10天。

療效:共觀察50例(其中針刺組27例,穴位注射組23例),痊癒10例,顯效19例,有效1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爲92%。

電熱針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曲骨會陰

阿是穴位置:病損處。

操作:使用由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研製的電熱針機,配用特製的針具,在病變局部從外向內以30度角斜刺,根據病變面積深度決定針數及斜度。每根針的電流量依每人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不超過90~100mA,溫度保持恆定,在37℃~40℃之間,留針30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30次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900例,治癒723例,好轉177例,總有效率爲100%。

艾卷灸

取穴:足叄裏、叄陰交阿是穴

操作:用艾條懸灸上穴10分鐘,均雙側,局部皮膚以紅潤、潮溼爲度,外陰局部艾卷灸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20例,治癒9例,顯效8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爲100%。

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主穴橫骨會陰神門血海配穴:瘙癢難忍加叄陰交;周身瘥困加足叄裏;煩躁不安加行間太沖

操作:用G-2型激光儀,波長6328埃,功率3~5毫瓦,光斑直徑2毫米左右,照射距離2~5釐米。每次選穴2~3穴,均雙側,每穴照射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35例,痊癒10例,顯效13例,好轉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8.57%。

10.2 單方驗方

苦蔘洗方

組成:苦蔘蛇牀子百部各30克,紫草雄黃蒲公英防風各20克。

用法:煎水置盆中,趁熱先燻後坐盆外洗,洗至藥水涼爲止,每日1劑。

療效:治療6例,全部治癒

硬化性苔蘚經驗

組成:黃芪丹蔘雞血藤白鮮皮各94克,赤芍桃仁刺蒺藜僵蛹各31克,木香16克。

用法:共研細末,蜜爲丸或製成片劑,每丸9.4克,每日3丸,含生藥每日14克,片劑生藥每日20克。連服3~6月。

10.3 氣功

功法:以放鬆功爲主。可採取各種姿勢,以舒適、便於放鬆爲宜。雙目微閉,排除雜念,自然呼吸或深長呼吸均可。吸氣時默唸“靜”字,呼氣時默唸“松”字。可將身體的頭、頸、胸、背、腹、上肢、下肢各個部分按部位依次一處一處地逐步放鬆。“松”和“靜”是相互影響的,越放鬆,人靜也就越快。

療效:治療100例,效果明顯。

11 其他措施

經常保持外陰皮膚清浩乾燥,禁用肥皂及其他刺激藥物擦洗,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無鱗魚類、醋及菸酒。不穿不透氣的人造纖維的內褲,以免溼熱鬱積而加童病變。

可配合口服維生素A,75000單位,每日2次。

1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0.

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