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胃脘痛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ài gǎn wèi wǎn tòng

2 英文參考

exogenous stomachach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tomachache due to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外感胃脘痛爲病證名[1]。指感受寒邪溼熱所致的胃脘痛[1]寒證多見於中氣素寒,熱證多見於內有積熱患者。見《症因脈治》卷一。《症因脈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無此症,偶值時令暴寒,心下悶痛惡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結痰食積,卒然暴痛之症也。若時令暴熱心下絞痛,手足雖冷,頭額多汗,身雖惡寒,口燥舌幹大便雖瀉,溺色黃赤,此溼熱所傷之症也。”脈多浮緊或浮數[1]。前者宜先用五積散,繼用溫胃湯[1]。後者先用神術平胃散,後用清中湯[1]

參見胃脘痛胃脘痛爲病名[2]。指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2]。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亦稱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2]。多因七情鬱結,勞累過度及飲食不節所致[2]。有寒熱虛實之分[2]。亦有虛實錯雜,寒熱相兼者[2]。文獻有胃氣痛肝胃氣痛陰虛胃脘痛氣鬱脘痛火鬱胃脘痛積熱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動脘痛積冷胃脘痛外感胃脘痛內傷胃脘痛等記載[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2.

治療外感胃脘痛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