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清水

中醫症狀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qīng shuǐ

2 英文參考

hydropty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aliva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吐清水症狀[1]。指嘔吐清水而無食物者[1]。《古今醫統·吞酸敘論》:“吐清水證有五因:有因溼、因痰飲、因寒、因宿食、因蟲。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爲寒溼也;胸膈間漉漉有聲音,痰飲也;飲食後而吐清水者,宿食也;但犯寒而作者,胃寒也;心腹時痛而作,亦吐清黃水者,蟲也。因溼者,可用一味蒼朮丸家祕神術湯;若傷於雨溼而見惡寒發熱者,宜用荊防平胃散;因痰飲者,可用茯苓飲橘皮半夏湯;因脾胃虛寒者,可用六君子湯(用伏龍肝煎湯澄清代水煎藥),理陰煎;飲冷過度所致者,可用赤石脂散;因宿食者,可用保和丸;因蟲者,可用化蟲丸。”諸種吐清水,可通用二術二陳湯等方[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5.

治療吐清水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