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百部

殺蟲止癢 中藥材 止咳化痰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bǎi bù

2 英文參考

fernlike asparagus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土百部

土百部中藥名,出自《中草藥手冊》。爲《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的羊齒天冬之別名[1]

3.1 別名

小天冬小百部土百部千錘打[2]

3.2 來源及產地

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Asparagus filicinus Buch. -Ham.的塊根分佈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湖北、湖南及西南地區[2]

3.3 性味歸經

甘、苦,寒。入肺經[2]

3.4 功能主治

養陰清熱潤肺止咳殺蟲止癢[2]

1.治肺癆久咳咯血百日咳,肺膿瘍,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煎服:6~15g[2]

2.煎湯洗,治疥癬瘙癢[2]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黏液質、生物鹼揮發油[2]

4 《*辭典》·土百部

4.1 出處

中藥材手冊

4.2 拼音名

Tǔ Bǎi Bù

4.3 別名

千錘打(《四川中藥志》),滇百部小百部(雲南)。

4.4 來源

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塊根。春、秋兩季挖取,除去苗莖,洗淨泥沙,曬乾

4.5 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根簇生,粗壯,肉質,先端膨大,呈紡錘形。莖直立,高30~60釐米,綠色,圓柱形,中空,下部分枝多,上部節間較短;葉狀枝2~6枚簇生,扁平,鐮刀狀,先端漸尖.中脈明顯,綠色有光澤,長6~8毫米,寬約1毫米。葉退化爲鱗葉狀,極小,膜質。花雜性,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花梗細弱,長10~15毫米,中部有一關節;花小,鍾狀,花被裂片6;雄蕊6,着生於花被基部;雌蕊1,子房3室。漿果,圓球形,直徑5~7毫米,熟時黑色。

4.6 生境分佈

生長於陰溼和土壤肥厚的地方,常見於山麓林下草叢中。分佈雲南、四川、西藏、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產四川、雲南。

4.7 性狀

多爲叢生的根條,頭部有蘆稈及較短的乾枯殘莖。每條塊根呈紡錘形,兩端尖,長約3~7釐米,粗約0.7~1.2釐米。外表皺縮,呈灰棕色或棕褐色;乾燥後多呈空殼狀。堅脆,易折斷,內心空虛少肉質,未充分乾燥者,內心有粘性白色的肉質。氣微酸,味帶麻。以根條均勻,內心較飽滿者爲佳.

4.8 化學成份

羊齒天門冬根含粘液質達60%。粘液質經緩和水解可分成粘多糖多糖兩部分,前者由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1:1)組成,後者由果糖葡萄糖、甘露糖(2:8:9)組成。

4.9 炮製

以水潤軟,切片曬乾

4.10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甘苦,無毒。"

4.11 歸經

《四川中藥志》:"入肺經。"

4.12 功能主治

①《峨帽藥植》:"治虛弱咳嗽。"

②《四川中藥志》:"潤肺燥,殺蟲蝨。治肺勞久咳,療骨蒸潮熱,塗疥癬。"

4.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4.14 備註

同屬植物小莖葉天門冬塊根亦供藥用。

4.15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