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

特發於童年與少年的社會功能障礙 精神科 精神障礙 通常起病於兒童少年的行爲和情緒障礙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óng nián tuō yì zhì xìng yī liàn zhàng ài

2 英文參考

disinhibited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 (F94.2)[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是一種與嬰幼兒期極度不充分的照料模式有關,以長期的社交關係障礙爲特徵的兒童精神障礙[1]。患兒持續表現出同發育年齡不適應的、與陌生成人主動交往和過度熟悉的行爲模式[1]。該病的診斷通常要求發育年齡在 9 個月以上[1]

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在臨牀上相對少見,即使在有嚴重社會忽視病史的兒童中,也只有 20%兒童患病[1]

4 病理、病因及發病機

幼兒期嚴重的社會忽視和極度不充分的照料模式是該病唯一已知的風險因素[1]。尚無證據表明 2 歲後才經歷的社會忽視和不良養育模式與本病有關[1]

5 臨牀特徵

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的主要表現爲兒童經歷了極度不充足的照料模式以後,出現主動與陌生成人接近和互動的行爲模式,在與陌生成人接近和互動中很少或缺乏含蓄,表現爲與正常兒童發育水平以及文化不相適應的“自來熟”的言語或肢體行爲。患兒在陌生的場所中離開之後,也不會告知照料者。通常會毫不猶豫地、心甘情願地與一個陌生成人離開。[1]

6 臨牀評估

如懷疑患者可能罹患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建議對患者完善以下評估[1]

(1)兒科發育評估:包括神經系統檢查在內的完整體格檢查

(2)精神狀況檢查

(3)認知功能情緒行爲測評:蓋瑟爾嬰幼兒發育商測評,韋氏兒童智力測評、Achenbach 兒童行爲量表測評等。

(4)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生化等常規化驗。

(5)輔助檢查腦電圖、頭顱 MRI 等。

7 診斷

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的基本特徵是涉及與發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不恰當的、與陌生成人過分熟悉的行爲模式[1]。社會忽視病史和不良養育模式是診斷必需的[1]

8 鑑別診斷

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需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鑑別。兩病均表現出社交衝動,但脫抑制依戀障礙通常無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衝動症狀[1]

9 治療

童年脫抑制性依戀障礙的治療主要是改善養育者(對的)與患兒之間的關係,主要包括諸多保護兒童有關的措施,涉及患兒家庭、學校、社會的通力協作,旨在爲兒童建立有助於發展安全性依戀的社會環境,同時開展心理治療,包括遊戲治療家庭治療等。[1]

10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Z].2020-11-2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