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泡瘡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ān pào chuāng

2 註解

天泡瘡   病名。見《外科發揮》卷六。同名天泡瘡者有兩種不同之皮膚發泡性疾病。其一爲多發於夏秋之間,小兒易患。多因暑溼之邪侵犯肺經不得宣泄,鬱於皮膚發泡瘡。發病急驟。互相傳染。初起者爲潦漿水泡,界限清晰,皮薄而光亮,泡頂白而根基膚色紅赤,破則外流滋水,癢痛並作,蔓延迅速,甚則化膿結痂,綿延不斷。相當於膿皰瘡病。治宜清熱解毒利溼之劑,方用內服清暑湯,或黃連解毒湯,外用多選青黛散三石散敷貼。其二之發則不分季節,且發病緩慢而無傳染性。病因多由心火妄動、脾溼內蘊、外越皮膚所致。證見皮膚發有大小不等之水泡。所同者其泡基之皮膚赤紅與前者相似,然泡壁松薄易於因擦破而滋水,多伴有長期發熱胸悶,食慾不振等證候。若病時久則有潮熱骨蒸舌紅光澤、脈細數等傷陰之表現。治宜清熱除溼之劑,方選清脾除溼飲內服。若傷陰證候明顯者,則宜養陰益胃之法,方用益胃湯,或清脾甘露飲。外用可選石珍散

治療天泡瘡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