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基黃

中藥材 化瘀消腫 清熱利溼 中醫學 消腫解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án jī huáng

2 英文參考

herba hyperici japonici[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田基黃

田基黃中藥名,出自《生草藥性備要》,爲《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地耳草之別名[1]

3.1 別名

田基黃雀舌草七寸金小田基黃黃花仔[2]

3.2 來源及產地

藤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2]分佈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2]

3.3 性味

甘、微苦,涼[2]

3.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消腫解毒[2]

1.治傳染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泄瀉痢疾闌尾炎扁桃體炎[2]。煎服:9~15g[2]

2.治急性眼結膜炎,煎水燻洗;癰癤腫毒,毒蛇咬傷,煎服並搗敷[2]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槲皮素及其3-葡萄糖苷、7-葡萄糖苷和3-鼠李糖苷,預試還含鞣質、內酯、蒽醌、酚類、氨基酸[2]

3.6 藥理作用

田基黃苷(白前苷B)對急、慢性肝炎有效;異槲皮苷及總黃酮也是治療肝炎、降酶的有效成分;它還能降壓、抗炎[2]

4 《中華本草》·田基黃

4.1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2 拼音名

Tián Jī Huánɡ

4.3 英文名

Japnanese St. John's wort Herb, all-grass of Madras Grangea

4.4 別名

地耳草斑鳩窩、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條香、金鎖匙紅孩兒寸金草田邊菊痧子草、光明草、莽殼草、小王不留行、細葉黃、觀音蓮降龍草、七層塔、土防風小元寶草黃花仔、禾霞氣、耳挖草小田基黃小還魂、小蟻藥、小對葉草、八金剛草、蛇細草對葉草

4.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藤黃科植物地耳草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Murray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開花時採收全草曬乾或鮮用。

4.6 形態

地耳草 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cm。全株無毛。根多須狀。莖叢生,直立或斜上,有4棱,基部節處生細根。單葉對生;無葉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3-15mm,寬1.5-8mm,先端鈍,基部抱芭,斜上,全緣,上面有微細透明油點。聚傘花序頂生序頂生而成叉狀分歧;花小,徑約6mm0;花梗線狀,長5-10mm;萼片5,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5mm,先端急尖,上部有腺點;花瓣5,黃色,卵狀長橢圓形,約與萼片等長;雄蕊5-30枚,基部連合成3束,花絲絲狀,基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卵形至橢圓形,長約2mm,花柱3,絲狀。蒴果橢圓形,長約4mm,成熟時開裂爲3果瓣,外圍近等長的宿萼。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4.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田野較溼潤處。

資源分佈:廣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4.8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10-40cm。根鬚狀,黃褐色。莖單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棱,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無柄;完整葉片卵形或卵圓形,全緣,具細小透明腺點,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橙黃色。氣無,味微苦。以色黃綠,帶花者爲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緊貼表皮有2-3列下皮細胞,多充滿棕色內含物;偶見小的分泌腔。皮層窄,由3-4列排列疏鬆的薄壁細胞組成;內皮層明顯。維管束成環狀排列;韌皮部窄,細胞多皺縮;木質部寬,由導管及木纖維組成,導管直徑20-75μm;射線寬1列細胞。中央髓部大多中空

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均波狀彎曲,均有不等式氣孔,下表皮氣孔常2個連接。

葉片橫切面觀:柵欄組織僅1列細胞。葉肉組織中有分泌腔,類圓形,直徑30-65μm。

4.9 化學成份

全草槲皮甙(quercitr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amnoside),3,5,7,3',4'-五羥基黃酮-7-鼠李糖甙(3,5,7,3',4'-pentahydroxyflavone-7-rhamnoside),田基黃靈素(sarothralin)田基黃棱素(sarothralen)A、B,溼生金絲桃素B(uliginosin B),綿馬酸BBB(filixic acid BBB,即綿馬酸),雙脫氫GB1a(bisdehydroGB1a),田基黃綿馬素(saroaspiden)A、B、C,白綿馬素iBiB(albaspidin iBiB),田基黃靈素G,地耳草素(japonicine)A、B、C、D。

4.10 鑑別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用甲醇迴流提取5h,濃縮甲醇提取液近幹,加入聚酰胺粉1g,拌和後乾燥,移置裝有1.5g粗聚酰胺小柱中,用氨仿洗脫除去雜質後,以甲醇洗脫並濃縮甲醇液5ml。取上述提取液1ml,加入少量鎂粉及4-5滴濃鹽酸,在沸水浴中加熱,溶液顯淡紅色。(檢黃酮)

4.11 性味

甘;苦;涼

4.12 歸經

肺;肝;胃經

4.13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解毒散瘀消腫。主溼熱黃疸泄瀉痢疾腸癰;癰癤腫毒;乳蛾口瘡目赤腫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4.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大劑可用至90-1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4.15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胃脘痛咳嗽月經不調

4.16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