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經證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ài yáng jī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taiyang meridian disea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太陽經證爲病證名[1]。即太陽經病[1]。見《傷寒醫訣串解》卷一。太陽經病亦稱太陽經證[1]。一般指桂枝湯證與麻黃湯[1]。《傷寒溯源集·太陽經綱領》:“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絡腦,還出別下項,連風府、循肩膊,內夾脊,抵腰中,夾督脈而行。風寒客之,故頭項強痛也,風寒在表則惡寒。”《醫學心悟·太陽經證》:“太陽經病頭痛發熱項脊強,身體痛,鼻鳴,乾嘔惡風自汗,脈浮緩者,名曰中風。宜解肌桂枝湯主之。若前證悉具,惡寒無汗,脈浮緊,或喘嗽者,名曰傷寒。宜發表,麻黃湯主之。”太陽經病,由於邪未入裏,大多二便如常,口亦不渴,故均用辛溫解表[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