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

氣功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āi xī

2 英文參考

embryonic breath

3 註解

胎息   氣功術語與功法名。謂習練氣功時呼吸有如嬰兒在母胎中不用口鼻而行內呼吸的高深境界。《後漢書·王真傳》:“王真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五十者,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抱朴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人在胞胎之中。”《養真集》:“止有一息,腹中旋轉,不出不入,名曰胎息。”此時神氣合一,內氣潛行,鼻息若無,似胎之息。道教依據“逆修返源”的理論,認爲返於胎息即能斷後天生死之路而掌長生成仙之要。返於胎息之法,有行炁、服氣存思、守竅、存神煉氣內丹等多種。而其中通過閉息服氣一類調製呼吸以達胎息境界的功法,也稱爲胎息法。如《胎息經·胎息銘》介紹其功法說:“三十六咽,一咽爲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首兩名是指閉息時鼓氣咽服,從一咽開始,漸增至一閉息三十六咽。又有以丹田呼吸法胎息者。如《脈望》:“丹田內有神龜,呼吸真氣,非口鼻之呼吸也。口鼻只是呼吸之門戶丹田爲氣之本原,聖人下手之處,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這種呼吸法習練時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氣時意想氣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氣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重複。呼吸要綿細、緩慢、均勻,意守要在若有若無之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