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滯留

分娩 婦產科疾病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āi pán zhì liú

2 英文參考

mazischesis

3 概述

胎兒娩出後30分鐘,胎盤尚未娩出者,稱爲胎盤滯留,是產後出血的一重要原因。但如胎盤全部未從子宮壁剝離,雖然胎盤滯留,在一段時間內可無出血。因此,正確處理胎盤滯留,對預防產後出血,降低產婦的死亡率有重要意義。

4 臨牀表現

1.胎盤剝離不全:多見於子宮收縮乏力,或子宮收縮不協調,以致胎盤一部分與子宮蛻膜分離,另一部分尚未剝離,影響子宮全面收縮,部分子宮松馳,胎盤剝離面血竇開放,陰道出血不止。

2.胎盤剝離後滯留:胎盤已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多因子宮收縮乏力產婦體弱腹肌收縮不良或膀胱充盈,以致胎盤雖已全部從子宮壁剝離,但滯留於子宮腔內,進一步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

3.胎盤嵌頓:子宮收縮不協調子宮內口附近呈痙攣性收縮,形成狹窄環,使已完全剝離的胎盤嵌頓於子宮腔內,妨礙子宮收縮而出血。如血塊積聚子宮腔內,則呈現隱性出血,但有時也可見大量外出血

4.胎盤粘連: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者,稱爲胎盤粘連。全部粘連者可無出血,部分粘連者,可引起大出血。多因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損傷等所致。

5.胎盤植入:由於子宮蛻膜發育不良或完全缺如,胎盤絨毛直接植入子宮肌層內,稱爲植入胎盤。完全植入者不伴有出血,部分者可自剝離面發生出血

6.胎盤部分殘留: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於宮腔,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

5 診斷依據

1.胎兒娩出後半小時以上胎盤尚未娩出。

2.陰道出血

3.排除凝血功能障礙及軟產道裂傷。

6 治療原則

1.止血,若胎盤已從子宮壁剝離而未排出,膀胱過脹時應先導尿,排空膀胱,再用一手先按摩子宮使之收縮,並輕壓子宮底,另一手輕輕牽拉臍帶,協助胎盤排出;若胎盤有粘連或排出的胎盤有缺損,應做人工剝離胎盤術,取出胎盤或殘留的胎盤組織,若取出殘留的胎盤有困難,可用大號鈍刮匙刮宮清除;若胎盤嵌頓在狹窄環以上,手取有困難時,可在全麻下,用手指擴張取出;若爲植入胎盤,行子宮切除是最安全的,切不可用手勉強剝離挖取,以免引起子宮穿孔及致命性出血。堅持保留生育功能者,可切除植入部分並修整宮壁或任胎盤滯留於宮腔內,待其逐漸溶解吸收自然排出,但應嚴格控制感染

2.按病因進行有效止血措施的同時,必須積極進行休克的防治。

3.防感染 產婦失血過多,可使機體的抵抗力降低,而發生產褥感染,甚至敗血症而危及生命。故在搶救過程中除應重視各項無菌操作外,產後應予大量抗菌素,並積極糾正貧血,加強營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