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飲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ì yǐn

2 概述

四飲爲病證名[1]。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爲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種飲證的總稱[1]

3 痰飲·四飲

痰飲爲病名[2]。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古稱澹(亦作淡)飲[2]。指體內水溼不化而生飲釀痰[2]飲證之一[2]。因飲邪留於腸胃所致[2]。《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治宜溫陽化飲,方用苓桂術甘湯金匱腎氣丸[2]。本證一名流飲[2]

4 懸飲·四飲

懸飲爲病名[3]四飲之一[3]。因飲邪停留於脅肋部所致[3]。《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飲後水流在脅下,咳睡引痛,謂之懸飲。”證見脅下脹滿,咳嗽或唾涎時兩脅引痛,甚則轉身及呼吸均牽引作痛,或兼乾嘔短氣[3]。治宜逐飲爲主[3]。方用十棗湯三花神佑丸[3]。本證類似多種原因所致的胸腔積液[3]

5 溢飲·四飲

溢飲爲病名[4]四飲之一[4]。多因大渴暴飲過多,或水氣溢於肢體肌表所致[4]。《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症見身體痛重,支節煩疼,或兼見喘咳胸悶[4]。治宜溫肺化飲,發汗去邪[4]。方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桂苓神術湯[4]

6 支飲·四飲

支飲爲病名[5]四飲之一[5]。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因飲邪停留於胸膈之間,上迫於肺,肺失肅降所致[5]。主要症狀胸悶短氣咳逆倚息不能平臥,外形如腫,或兼見頭暈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堅等[5]。治宜溫肺化飲平喘爲主[5]。方用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5]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9.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8.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7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