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zhěn sǎ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Shizhen San

2.2 標準編號

WS3-B-1047-91

2.3 處方

蛇牀子 300g 馬齒莧 300g 側柏葉 325g 芙蓉葉 325g 爐甘石(制) 150g 陳小麥粉(炒黃) 300g 珍珠母(煅) 150g 大黃 300g 甘草 160g 黃柏 300g 枯礬 150g 冰片 150g 苦蔘 350g

2.4 製法

以上十三味,除陳小麥粉,冰片外,將枯礬爐甘石珍珠母分別研成 細粉 ,其餘蛇牀子等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枯礬爐甘石珍珠母細粉混勻,過 篩,裝入布袋,於 100℃流動蒸氣滅菌35分鐘,取出後於 105℃乾燥,放冷,在無菌條 件下將陳小麥粉、冰片細粉加入,混勻,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淡黃綠色粉末;氣芳香,味苦。

2.6 鑑別

(1) 取本品 10g,加水20ml於60℃溫浸10分鐘,濾過,取濾液 1ml,加 碘試液 1~2 滴,顯藍紫色。

(2) 取上述鑑別

(1) 濾液 5ml,加氯化鋇試液 1ml,顯白色混濁。

(3) 取上述鑑別

(1) 剩餘濾液 1ml,置試管中,在熒光燈(365nm) 下觀察,顯黃綠 色熒光

(4) 取本品 1g,加甲醇10ml,振搖提取,濾過,取濾液,加 1%氫氧化鈉溶液 1ml 顯紅色,再加30%過氧化氫溶液 3~4 滴,加熱,紅色不褪,酸化時紅色消褪。

(5) 取本品 1g,置試管中加水約 2~ 5ml,滴加鹽酸 3~5 滴,即產生二氧化碳氣 泡。

2.7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

2.8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收溼斂瘡。用於急、慢性溼疹膿皰瘡 等,對下肢潰瘍皮膚病亦具有一定效。

2.9 用法與用量

取少許外敷患處。

2.10 規格

每袋裝 30g

2.11 貯藏

密封。 注:陳小麥粉 取陳小麥粉加水浸泡,研磨濾過,濾液靜置沉澱,取沉澱澱粉,幹 燥後炒至微黃色,即得。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